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版纳植物园森林土壤种子库调查方法研究取得进展

流行的小面积多样点取样常常仅检测到少量森林土壤中的乔木种子,给森林土壤种子库物种结果的解读与应用带来困难。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的沈有信副研究员等,于多数木本物种种子散落后,在云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已经做过植被调查的1ha样地内采集了100个10cm(长)×10cm(宽)×10cm(深度)土壤样品(小面积大样本,简称LNSS)和30个1m×1m×10cm土壤样品(大面积小样本,简称SNLS)。LNSS样本于室内萌发以获取最佳结果,而SNLS样本就近置换采样区周围的次生森林、灌木和草地表层土壤(各10份)。构建木本物种种数与面积的指数关系(S=cAz)来分析比对LNSS和SNLS之间的差异,同时以10%定律(取样面积增加10%时,物种的增加数也为10%时)计算最小取样总面积。 结果表明,100个LNSS中仅检测到15.7%的地表木本物种,而10个各萌发于次生森林、灌木和草地的SNLS检测到的比例为22.9......阅读全文

版纳植物园新樟属系统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樟科(Lauraceae)是被子植物基部较大的木本植物类群,其植物种类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巨大的价值,但至今对樟科植物系统演化关系的认识却碍于樟科植物的花小而树体高大和研究相对薄弱等原因,仍十分模糊不清。   新樟属(Neocinnamomum H. Liu)是分布于亚洲东南部

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以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exemplifies the hidden extinction of cryptic species 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

美国科学家提出物种进化新观点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类似安第斯山隆起和亚马逊河形成这样的地貌变化是物种分化的主要驱动力。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物种进化发生在这些变化之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发现时间和物种的迁移能力在其进化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自然》上。  学过生物的人都会认识一种鸟

昆明植物研究所在牛肝菌生物地理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物种的起源、演化及分布格局成因是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迄今已有大量针对动植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成果,但对真菌的相关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与真菌化石缺乏、物种界定困难和难以完整取样等直接相关。外生菌根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对于揭示物种的起源、演化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科学

化学药生产的实时监测

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等优势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PLC),特别适合监控流动反应及开发优化条件。本文以DMF体系升温条件下向3,4-二氟硝基苯中加入吗啉的流动反应为例,通过对反应体系流出液取样和监测,对连续流动反应中的起始原料、终产品和潜在杂质的存在情况和动力学参数进行表征,并在优化反

彗星试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一)

体内碱性彗星试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体内碱性彗星试验在化合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日益广泛。ICH S2(R1)已将肝脏彗星试验列为第2个组织/终点的体内试验;体内哺乳动物碱性彗星试验的指导原则(TG489)也已颁布。体内碱性彗星实验能够检测DNA链断裂、碱性不稳定位点、不完整切除修复引起的DNA链的断

中国科学家解开兰花进化之谜

  由国家兰科中心刘仲健教授领衔比利时根特大学、台湾成功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日本埼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以深圳拟兰为突破口,通过对深圳拟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小兰屿蝴蝶兰、铁皮石斛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其它兰科和非兰科植物的转录组及其基因功能分析,揭示了兰花的

成都生物所等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模型研究中获进展

  野外生态调查费时费力,一次甚至若干次的野外调查几乎不可能彻底把研究地区里面所有的角落进行无间隙覆盖。而且很多时候,能进行野外调查的样点常常需要考虑研究物种的生境偏好与周围环境条件的限制。  样线调查法可能是比较经济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手段,经常用在植物、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兽类等几乎所有高等生物类群的

才俊聚金陵 第十六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10月16-17日,第十六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在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全程参与报道。  本届大

lncRNA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miRNA的好Homie,非编码RNA界的NewStar --没想到在农业上大展身手啦   你没看错!不是标题党。说到miRNA的好Homie,非编码RNA界的NewStar,想必聪明博学的你就已经猜到了是lncRNA。今天大阅哥要给大家挖一挖lncRNA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为了写这篇主题

中科院西双版纳课题组开发出柬埔寨龙血树SSR分子标记

柬埔寨龙血树SSR分子标记的开发为其保护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单子叶乔木状,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广西西南部、海南南部,生于海拔950-1700m的石灰岩上,为耐寒、喜钙树种,在柬埔寨、泰国、越南和老挝也

Nature:揭秘地球微生物组计划

  地球微生物组计划(Earth Microbiome Project)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对地球微生物群落进行取样,以便促进人们对微生物及其与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这一任务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帮助。到目前为止,这一计划已覆盖了从北极到南极的七大洲和43个国家,而且有超

科学家证实串联模型存在缺陷

  由哈佛大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伍少远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首次证实目前在系统发育以及比较基因组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串联分析模型具有内在缺陷,不适用于基因组数据分析,并提出了多物种溯祖模型,为解决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物种树。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食品安全检测的新需求

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等成为瓶颈“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基础,成为提高经济运行和人类质量的基础。有着“史上最严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之称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新版标准只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4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380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

中国科学家历时十年发现娃娃鱼的“秘密”

后腿有五个脚趾,酷似婴儿的小手,来自侏罗纪时代的中国大鲵,又称“娃娃鱼”,是网络上流行的“萌物”,同时也是一些商家的“摇钱树”。 但科学家更加关心的则是中国大鲵的命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的一支研究队伍联合国外合作者,经过10年的野外追踪和考察

DNA检测技术 野生动物走私案“神探”

     在法医界有一句话,死者能 “开口说话”讲述事件的真相。而在昆明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司法鉴定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对野生动物标本与查获的动物及制品进行鉴定,就能判定捕捉、走私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这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猕猴的骨骼。记者张悦/摄  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科学家计划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人与黑猩猩杂合体

  北京时间3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也许是时候打造一个“猩猩人”了,猩猩人(humanzee)不仅有科学上的可能性,而且也能从道德上进行辩护。虽然听起来有点拗口,但确实没有理由说人类无法(或不大可能)在实验室里造出人类和黑猩猩的杂交后代(或称嵌合体)。   image.png   玛丽·

沈阳生态所揭示驱动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新途径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对这一关系内在驱动机制的探讨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的科学假说包括取样效应(Sampling effect)和互补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以往的研究认为植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对土壤资源的互补性利用(种间作用)是导致

揭示驱动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新途径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对这一关系内在驱动机制的探讨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的科学假说包括取样效应(Sampling effect)和互补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以往的研究认为植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对土壤资源的互补性利用(种间作用)是导致

我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

生物多样性不是只数数物种

  Emmett Duffy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此刻他正身处巴拿马沿岸水域5米深处,他的目光被一大只黄白色刺魨吸引。要不是躲在巨大的树枝状鹿角珊瑚下,移动缓慢的刺魨本来应该是捕食者的首要目标。  这个场景让Duffy突然灵光一闪,他曾经去过加勒比地区,那里的珊瑚更丰富也更多样,但个头比较小,生活在那

磁珠法提取乙醇固定样品DNA

实验概要本实验利用磁珠法分别从乙醇固定四年的小鱼和乙醇固定的毛蚝组织提取DNA。实验原理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野外取样的地点一旦较为偏远,受条件的限制,很难保证得到的样品活体或能够快速冷冻;另外,对一些稀有物种和濒危种,鲜活样品的采集十分困难,一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采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方法来处理样品

乙醇固定样品DNA 抽提和直接PCR

实验概要本实验从乙醇浸泡的鱼苗中提取DNA,并利用直接PCR进行了鉴定。实验原理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野外取样的地点一旦较为偏远,受条件的限制,很难保证得到的样品活体或能够快速冷冻;另外,对一些稀有物种和濒危种,鲜活样品的采集十分困难,一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采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方法来处理样品,再对样

昆明植物所等在异型与同型花柱演化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异型花柱(heterostyly)一直被认为是植物繁育系统最经典的研究模式。为了实现高效的繁育功能,异型花柱植物巧妙地组合了雌雄器官的空间布置和生理亲和性,将动物介导的花粉散布过程优化到极致。1877年,达尔文发表《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这部开创性的著作时就介绍了“异型花柱”植物拥有的这一奇特而优

海绵存储动物DNA

  就像人类会把DNA留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水栖动物也能把DNA留在水里。在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报告说,海绵每天可以过滤1万升水,因此会在它们的组织中捕捉到其他动物的DNA。研究人员在南极和地中海的海绵中发现了鱼类、海豹和企鹅的DNA,证明海绵可以用来监测生物多样性。  “海绵

“科技大餐”等着你

  年末岁尾,各大媒体纷纷对2016年各大科技突破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看过去,知未来,2017年哪些科技进展会引人关注,《新科学家》杂志近日作出了预测。   基因编辑开始治病救人   2015年,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蕾拉接受基因编辑免疫细胞疗法后被成功治愈。2017年,基因疗法将不再是个案。专家预计,数

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从印度干辣椒中首次截获印度苍耳

  近日,从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从一批来自印度干辣椒中截获杂草,经江苏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鉴定和中科院专家复核,确认为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印度苍耳,这也是全国首次截获该杂草。   据悉,该批辣椒干共1020袋、25.5吨,货值161415元,装载于2个40尺的集装箱中从连云港口岸入境

“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4月20日,中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议。该项目从2009年开始运行,目前已取得下列阶段性成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联合了来自全国22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余人的植物

喀斯特植物基因组大小的进化模式研究获进展

  基因组大小即物种单倍体的DNA含量,是一个物种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也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物种基因组大小的进化包括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等多种机制,但不同机制在基因组大小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却一直存在争议。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植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的热点区域,迄今为止没有开展过该地区植物基因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