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使儿童孤独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我部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为及时发现、规范诊断儿童孤独症,为其治疗和康复赢得时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并在全国征求了部分医学专家的意见,以使医务人员掌握科学、规范的诊断方法和康复治疗原则,并能指导相关康复机构、学校和家庭对患儿进行正确干预,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 一、概述 (一)概念......阅读全文

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分析

  1.遗传因素  本症患儿家族中有精神病遗传史的发生率较高(16%~64%)。  2.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较为常见。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延迟、神经系统检查有软体征和脑电图异常亦较多见,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儿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及波幅降低;头颅CT扫描、磁共振影像(MRI

猕猴为人类精神分裂症提供见解

  一项研究发现,猕猴大脑可以揭示出关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类神经精神疾病根源的线索。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感觉处理的削弱造成了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被称为失匹配负电位(MMN)和P3a事件相关大脑电位(ERP)的这两个神经精神疾病指标的减少已经成为了这种疾病的生物标记。Ricardo Gil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介绍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

大型转运蛋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科学家怀疑细胞胆固醇转运蛋白的突变与精神疾病有关,但发现很难证明这一点并查明它是如何发生的。现在,京都大学综合细胞材料科学研究所(iCeMS)的上田一光(Kazumitsu Ueda)和日本的同事提供了证据,证明ABCA13蛋白被破坏的小鼠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的标志性行为。该小组研究了ABCA13的功能

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Cell:在关键时间窗口内靶向激活PV神经元有望治疗精神分裂症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尽管诱发过程发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症在成年早期出现,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个体大脑发育

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基本介绍

  精神分裂症可发生于成年人和儿童,是儿童精神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低。据国外报道15岁以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是0.14%~0.34%。国内文献报道儿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于10岁以前者较少;10岁以后起病者显著增多。起

自然选择“青睐”精神分裂症基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更有创造性,更善于解决生存问题  遗传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很可能赋予携带者某些优势,从而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并在人类中长期存在下来。相关论文将发表在近期的《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青蛇萢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相关医学实验证明,青蛇萢根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安神醒脑等功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等症状具有神奇疗效,未发现毒副作用。

Nature:精神分裂症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科学家们一直希望了解精神疾病背后的遗传学基础。日前,精神疾病基因组协会(PGC)在大量样本中揭示了108个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座,并将这一重大成果发表在七月二十二日的Nature杂志上。与此同时,慈善家Ted Stanley为Broad研究所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精神病研究捐款。(PGC包括

儿童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概率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为低。据国外报道15岁以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0.14%~0.34‰。国内文献报道儿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于10岁以前者较少;10岁以后起病者显著增多。起病年龄最小者为3岁,一般以12~14岁少年占多数。

儿童型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介绍

  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起病年龄小、缓慢起病而且产现程缓慢;呈进行性发展以及智力减退者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积极治疗,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具有重要关系。

成年人异食症的鉴别诊断

  许多精神障碍可合并异食症,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或躯体疾病等,这些疾病均有相应精神症状或行为特征,应予鉴别。

缺乏维D,新生儿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44%

  维生素D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这是因为我们的皮肤经过阳光照射时,体内会合成这种元素。  此前有研究发现,丹麦等高纬度国家的人由于缺乏光照,体内维生素D水平含量低,使得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较高。  而近日,科学家们在一项针对新生儿的研究中又发现,体内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成年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

Sci-Rep:维生素D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和丹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后来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该发现表明,可以通过在生命的早期阶段治疗维生素d缺乏来帮助预防某些疾病。  这项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的John McGrath教授领导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新生儿与正常维生素相比,被诊断患

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介绍

  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的主要指征如下:  1.症状标准  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与相应年龄行为的活动表现有明显异常和不协调,同时至少有下列症状之一:  ①思维贫乏,联想散漫或破裂,思维内容离奇,有病理性幻想和妄想。  ②情感淡漠,孤独退缩,兴趣减少,自发情绪

缺乏维D,新生儿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44%!

  近日,每日科学网(Science daily)报道,澳洲、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成年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正常新生儿高44%!  据悉,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约翰 麦格拉斯教授团队主导,该团队通过分析1981年至2000年期间从丹麦新生儿采集的血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介绍

  (1)偏执型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性欲增强等。该型患者首发年龄低

简述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1.起病形式  多缓慢起病,随年龄增长,急性起病逐渐增多。  2.早期症状  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主要为情绪、行为改变、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基本症状特征  (1)临床症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年龄小者症状不典型,单调贫乏;青少年患者基本症

多动让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得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涉及广泛认知和情绪障碍的脑疾病,工作记忆受损一直是其关键的认知缺损标记。现有对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的研究,多采用言语或视觉空间的记忆材料。但对患者在动作材料为主的工作记忆上是否存在缺损还缺乏研究。  中科院心理所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编码和回忆阶段加入动作信息可显著提升日常工作记忆

儿童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1.起病形式  缓慢起病为多,随年龄增长,急性起病逐渐增多。  2.早期症状  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主要为情绪、行为改变、睡眠障碍、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基本症状特征  (1)临床症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年龄小者症状不典型,单调贫乏;青少年患者基本

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青春期的大脑发育异常是否会埋下成年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种子”?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课题组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全脑全基因组范围的“广泛搜索”,研究发现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异常和精神分裂症致病风险高度相关。该发现有望帮

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有了新工具

  幻觉妄想、思维破裂、情感淡漠......精神分裂症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沉重的伤害,严重时还会给社会带来负担和危害。  然而,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病因是什么、患者的神经系统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至今尚未可知,这使得临床治疗难以“对症下药”。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冰与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发育异于常人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左脑深处的苍白球要比右脑的苍白球大。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出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全新诊断和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度精神病,临床表现各异,可涉及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臆想、幻觉、注意力降低、缺少感情交流、对周围

Nature发布精神分裂症里程碑研究

  基于对近6.5万人的遗传分析,一项里程碑研究揭示出如果个体遗传了与“突触修剪”相关的某一基因的特定突变,会增加他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研究结果第一次描绘出了,这一破坏性的精神疾病与特异的基因变异及一个生物学过程有因果关系。它们还帮助解释了一些数十年的观察发现:在青春期突触修剪尤其活跃——这一时期

Nature重要论文:大规模精神分裂症研究

  来自Broad研究所和几个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细致地检测人类基因组更深入地了解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基础。在发表于本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两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外显子组,指出了一些突变位点,并鉴别出了一些模式,揭示出了一些有关这一疾病的潜在生物信息。

“食疗”治疗小鼠精神分裂症的生化机理

  甜菜碱补充剂最初是从甜菜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与甜味或鲜味有关。甜菜碱的健康水平来自外部食物来源和体内合成。甜菜碱补充剂已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如果医生不推荐,我不鼓励任何人无缘无故服用甜菜碱。但是,我们知道这种药物已经用于临床,因此重新利用它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应该是安全

CBT能否维持精神分裂症长期缓解研究

近日,Zipursky等发表了一项综述,探讨了首发精神病患者停药利弊权衡的挑战性。作者强烈建议,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诊断一经明确,患者即应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对于下定决心停药的患者,则应缓慢减停抗精神病药,保持精神科复诊至少三年。然而,作者并未明确说明,这三年的精神科复诊仅仅是观察性的“签

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遗传变异引发的大脑结构变化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DOI: 10.1523/JNEUROSCI.3759-16.2017  最近来自UCLA的研究者们第一次发现患精神分裂症以及自闭症的患者的大脑结构的差异。这一

Science:精神分裂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小鼠模型揭示了,孕期感染和青春期压力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关键性角色。不过他们强调,没有必要为此而恐慌。   在美国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1%,这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往往是成年后发病,至今仍是一种不治之症。长期以来,医生和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外界不利因素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