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4 09:34 原文链接: IMS:达菲研发灵感竟来自“会议海报”?

  每当甲型流感季节到来,我们都能想起罗氏制药独家生产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达菲(Tamiflu),每年罗氏的年报中,都会把达菲销售额的变化列在显著位置。该药物对华尔街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如赫赛汀、美罗华、安维汀那样的“现金奶牛”。

  每当新型流感来临的时候,达菲都做为“神药”,被WHO和许多国家常年列为储备用药。尽管达菲的订单波动性很大,但是,罗氏制药还是从其中收获颇丰。

  达菲的化学名叫奥司他韦磷酸盐(Oseltamivirphosphate),这一药物并不是单独由罗氏研发的,而和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吉列德和罗氏联合研发的一种神经氨酸酶特异性抑制剂,通过作用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相比上世纪末上市的新药,达菲的问世尤其艰难,因为不良反应风险较高,抗病毒药物动辄被监管部门“黑框”或者退市,不少药企都放弃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因此,达菲的研发之路尤其艰辛,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

  从研发开始,达菲遭遇了原料来源的短缺、受试病例的缺乏、市场推广的艰辛等一系列的困难,不过,万幸的是,葛兰素突然参与到这场新药研发的竞赛之中,使得吉列德差点放弃这一项目。不过,多亏罗氏及时出手,才给人类贡献了这一高效的抗病毒药物。

  研发灵感来自会议海报

  尽管一些成功科学家并不是女人,但是,不少科学史的作者会把成就归功于神秘的灵感和直觉,其实,一个新药的研发灵感或许因一件偶然事件而瞬间显现,但灵感背后的知识积淀和专业嗅觉则非一日之功。

  由于这个故事太有名了,我还是要从这里说起,1992年10月14日,抗微生物制剂和化疗跨学科会议(ICAAC)年会在洛杉矶召开。来自位于加州福斯特市一家小型生技公司吉里德科学公司研究部有机化学组主任诺波特·比朔夫贝格尔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听完一场会议报告后,他转到了海报展板前浏览,这些海报展示的是有关抗生素耐受、真菌疾病新发现以及HIV感染治疗新方法等尚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其中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研人员的一篇海报吸引住了他。科研人员发现,由澳大利亚生技公司Biota发明的一种化合物在小鼠体内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而这家公司已授权葛兰素制药将其开发上市,该物质的研究编号为GG167,即扎那米韦。当时,比朔夫贝格尔正在不断寻找新的研发项目思路,而此篇海报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市场上对付病毒的药物只有两种,金刚烷胺和金刚烷乙胺。但这两种药物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并且只对两类流感病毒的其中一类有效。更为糟糕的是服用这两种药物几天后,病毒便具有耐药性。

  由于流感病毒几乎每年都发生变异,因而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有限。历史上的几次流感大爆发所造成的横尸遍野的悲剧历历在目,而新的大流感爆发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而疫苗的研制和生产都难以及时有效地对抗流感的肆虐,因此大家从都认识到研发抗流感病毒药物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然而,实际上几乎没有大学或者制药公司在潜心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比朔夫贝格尔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在日后谈到这段往事时说:“在没有真正找到突破口的时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抗流感病毒药物确实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和一些著名的美国科学家一样,比朔夫贝格尔也不是美国的“土著大白”,他是一个奥地利人,并在奥地利和苏黎世接受教育,这位有机化学博士在哈佛大学参与博士后的工作,那时候,他和制药业还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1986年,他进入了基因泰克公司DNA合成组任资深科学家,随后,1990年,他跳槽到了研发型制药企业吉列德科学,并任有机化学组主任。

  他看过海报之后,开始坚信GG167将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抗病毒药物。但是,这一化合物的“成药性”看起来并不好,困扰他的问题是GG167的化学结构特点导致其不能通过小鼠胃进入血流,因此口服无效,因而不得不采取吸入给药。

  虽然在业内,Biota及葛兰素的科学家一直鼓吹吸入可能更具优势,因为病毒主要影响患者的喉部和肺部细胞。

  但比朔夫贝格尔却另有所想,流感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在面对口服和吸入两种给药方式,可能更喜欢口服给药。因此他决定投身于口服抗流感药物的开发。

  会后不久,在吉利德公司总部,在他倡导下,公司决定试试他的项目建立一个由十个人组成的科研小组轰轰烈烈地投入了抗流感药物项目的研发工作。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时代开启

  科研小组的公司是全面改造GG167使其变成口服药物,神经氨酸酶是该化合物的作用靶点,虽然多年前,一些科学家就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式获得了神经氨酸酶的三维结构,并且获得了神经氨酸酶活性中心的相关信息。

  研究显示,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由高度保守的11个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口袋,活性口袋的入口处分布一个疏水区和一个正电荷集中区,口袋的底部是一个负电荷集中的裂隙,这种活性口袋的结构可以很好地结合其天然底物唾液酸。

  对于化学家来说,找到能适宜神经氨酸酶活性口袋结构的分子的任务并不难,比朔夫贝格尔甚至和科研小组的小伙伴开玩笑说:“这项任务可以作为化学系学生的考试题目”。

  但应付考试不同于新药研发,作为真正有活性的抗病毒药物,要使化合物具有成药性,需要满足多个其它关键指标:要有足够的活性,能够达到适合一片的剂量需求;要有良好的选择性,只阻断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而对类似结构其他分子无作用;在体内要快速起效快;当然必须无毒性。

  在当时,计算机已经参与到新药研发中来,除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计算机专家在研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计算机专家根据神经氨酸酶三维结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设计出虚拟的能够完全符合该口袋结构的分子,化学家便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合成,一旦合成出毫克级的化合物,生物学家便开始体外进行药效学试验筛选。

  如此反反复复,经过对大约600个化合物的初筛,筛选出50个化合物开始动物实验。直到1995年底,一个含有44个原子的化合物分子似乎能够满足所有条件,其实验名称为GS4071。

  虽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是相比以前化合物筛选的过程,已经是明显快了很多的。

  随后开始小鼠口服实验中,吉列德的科研团队碰到了葛兰素的研究人员同样的问题,GS1407不能通过胃吸收进入血流。该分子的羧酸部分带有较强的负电荷,不能通过胃壁。如同葛兰素的情况,GS1407只能吸入给药,但这正是比朔夫贝格尔不惜任何代价要避免的问题。

  化学家经过多次实验,最终找到一种解决办法:他们用乙醇将游离的羧酸封闭,这种结构本身对靶酶没有抑制活性,但是由于封闭了极性的羧酸末端,可以提升药物分子的吸收,获得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体内经催化水解后,游离的羧酸重新释放,显示相应的抑制活性。按照这一思路,新的前趋药合成出来了,这就是GS4104。

  GS4104可谓是应用合理药物设计手段成功开发新药的经典之作。

相关文章

呼吸道病原体八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respiratorydisease,ARD)在发达国家急性病中发生率占75%,其中约80%是病毒引起。呼吸道病原体IgM检测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筛查提供及时、有效的实验室......

揭示新的药物靶点:KRAS蛋白的构象控制位点

控制KRAS:揭示关键癌症蛋白的变构位点研究人员在基因组调控中心和威康萨克研究所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技术全面识别了蛋白质KRAS中的变构控制位点,该蛋白质是许多类型的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科学家们使......

欧盟列出数百种关键药物,以防止短缺

欧洲委员会、药品管理机构主管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周二发布了一份首批包括200多种药物的清单,这些药物被认为对整个欧洲的医疗系统至关重要。关键药物是用于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如果短缺的话,很难找到容易替代的药......

Vertex非阿片疼痛候选药物在II期研究中表现出有希望的结果

周三,Vertex制药公司公布了其非阿片类电压门控钠通道抑制剂VX-548的调查性II期数据,该药显著缓解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疼痛。经过12周的治疗,接受23毫克每日一次剂量的VX-548的患者......

这些志愿者无私奉献自愿感染病毒成为研究对象?国外学者:鲁莽且不伦!

导读:本文报道了由倡导组织1DaySooner推动的人体挑战试验,这是一种让健康人自愿感染病原体以加速疫苗研发的方法。文章探讨了该组织在COVID-19挑战试验中的经验,并介绍了他们目前对丙型肝炎病毒......

线上买药需谨慎!国家药监局通报网络药商非法销售

国家药监局12月4日发布第三批药品网络销售典型案例。第三批药品网络销售典型案例公布如下:一、美团入驻商家无证经营药品案2023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药品网络销售监测平台监测线索,对......

甘肃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研发测试中心投入使用

近日,依托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建设的甘肃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研发测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将为我省公路设计和质量管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研发测试中心将推动已有成熟技术的升级和应用,使科......

细菌如何识别病毒入侵并激活免疫防御?本文揭晓答案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胁——包括细菌。被称为噬菌体的掠食性病毒是它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它们渗透到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接管。细菌已经进化出了一系列对抗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们是如何首先发现入侵者......

得了支原体肺炎需要输液、“洗肺”吗?专家解答来啦!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广受关注。患儿什么时候具有传染性?是否需要输液、“洗肺”?担心医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药?记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来之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在开始发烧前有几天......

“假病毒”识别技术被开发,在病毒研究方面开辟了全新的视野

假病毒类似于冒名顶替者:虽然它们是无害的,但它们的设计方式使人很难将它们与危险的同类区分开来。这使它们成为病毒研究的宝贵工具。它们可用于精确分析危险病毒变体的感染途径。到目前为止,该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