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4 10:03 原文链接: Nature: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

 

  2017年7月13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颉伟研究组在《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了题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三维结构的亲本特异重编程》(Allelic reprogramming of 3D chromatin architecture during early mammalian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系统报道了哺乳动物染色体三维结构在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态重编程过程。

  在真核生物中,线性DNA通过多层级地折叠以特定的三维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对于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和重组等过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基因组上的增强子(enhancer)可以通过形成染色质环结构与线性距离可能很远的启动子(promoter)相互作用以促进基因表达。近些年来,借助Hi-C(whole genome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等染色质三维结构研究技术,科研人员获得了不同物种多种类型细胞的全基因组染色体三维结构信息。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拓扑结构域(TADs, topologically associated domain)作为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基本单位普遍存在于多个物种,而且这种结构在不同细胞类型甚至不同物种中非常保守。此外,染色质可被分为两类大的区室结构(Compartment A/B)。其中compartment A与染色质开放区域、高基因密度区域以及转录活跃区域有很好的相关性。而compartment B则经常出现在异染色质、基因荒漠(gene desert)和低转录区域。然而,由于细胞数量和实验手段的限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却鲜为人知。清华大学颉伟研究组通过优化Hi-C技术,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极少量细胞的Hi-C技术(sisHi-C, small scale in situ Hi-C),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三维结构的研究中,揭示了哺乳动物受精前后染色体三维结构的亲本特异重编程过程。

  在这一工作中,研究者发现,精子保留了经典的染色体高级结构包括拓扑结构域(TADs)和区室结构。相反,卵子(MII oocyte)染色体呈现出一种均一性结构,并且缺乏拓扑结构域(TADs)和区室结构(compartment)。令人惊奇的是,在受精后,染色体的三维结构迅速呈现为一种极其松散的状态。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不同于普通细胞,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建立非常缓慢。这一过程表现为整个着床前发育过程拓扑结构域(TADs)的逐渐巩固以及染色体区室(compartment A/B)的逐渐隔离。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分别对来源于父本和母本的两套基因组进行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早期尽管原核已经融合,两套亲本基因组在空间上仍然是保持部分分离状态。另外,在受精卵中二者的染色体区室结构(compartment)显著不同。这种亲本基因组在空间上的分离和染色体区室结构(compartment)的差异直到8细胞阶段仍然存在。最后,研究者发现在抑制合子基因组激活(ZGA,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的情况下,染色体三维结构仍然能够部分建立。综上所述,这一工作发现染色体的三维结构在受精后首先呈现出一种极其松散的状态,并在随后的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逐步地以亲本特异的方式建立和成熟。

图1. 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编程模型


相关文章

填补诺奖研究空白:许献忠/段波团队首次发现哺乳动物的寒冷感应受体

密歇根大学许献忠教授、段波副教授等在NatureNeuro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ThekainatereceptorGluK2mediatescoldsensingin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振牵头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病毒组组成和病毒播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30002、31930001、32041004、U22A20526)等资助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在野生小型哺乳......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论文: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长尾鼩鼱属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以及一个待描记新种。图为雪山大爪鼩鼱生态照。中国科学......

极端高温或在未来2.5亿年灭绝哺乳动物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2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约2.5亿年后下一个超大陆形成时,炎热气候将会超出哺乳动物生理极限。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避免过热的策略。但温度长时间超过40℃会导致许多哺乳动......

毛方园:探索哺乳动物进化的奥秘

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标本的简单描述上,前人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了,留给我们的空间很小。我们现在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要想再进一步就必须要引入新的方法。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毛方园时,她......

新进展!长寿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不敌人类的原因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利用对化石记录的统计分析,确定了胎盘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龙大灭绝之前,这意味着......

微囊藻毒素长期暴露,引起小鼠脑区特异性脂质代谢变化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以及气候变暖,全球湖泊蓝藻水华日益频发。蓝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慢性暴露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MCs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