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

2017年7月13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颉伟研究组在《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了题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三维结构的亲本特异重编程》(Allelic reprogramming of 3D chromatin architecture during early mammalian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系统报道了哺乳动物染色体三维结构在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态重编程过程。 在真核生物中,线性DNA通过多层级地折叠以特定的三维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对于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和重组等过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基因组上的增强子(enhancer)可以通过形成染色质环结构与线性距离可能很远的启动子(promoter)相互作用以促进基因表达。近些年来,借助Hi-C(whole genome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等染色......阅读全文

Nature: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重编程

   2017年7月13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颉伟研究组在《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了题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三维结构的亲本特异重编程》(Allelic reprogramming of 3D chromatin architecture during earl

我科学家-揭示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三维结构奥秘

  人类DNA如果拉成一条直线,长度大约为2米,但普通细胞核的直径却仅有5微米至10微米。因此,基因组DNA如何合理的折叠存放到细胞核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现有研究表明,在细胞核指挥细胞发挥功能的过程中,基因组DNA的三维空间折叠对此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大多数动物包括我们人类来讲,生命起始

首次揭示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

  《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

我国科学家揭示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3D结构重编程规律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学家近日在染色体3D结构以及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重编程变化方面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相关成果于2017年7月13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上。  记者了解到,人类DNA如果拉成一条直线,长度大约是2米,但一般的细胞核的直径却仅有5~10微米左右。因此基因

哺乳动物基因组三维结构首次确定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从单个细胞中确定出完整保存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的首个3D结构,显示了细胞核内所有染色体中的DNA是如何复杂地折叠在一起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很多人对于呈现“X”形状的染色体十分熟悉,但事实上,染色体仅在细胞分裂时呈现这种形态。

哺乳动物基因组三维结构首次确定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从单个细胞中确定出完整保存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的首个3D结构,显示了细胞核内所有染色体中的DNA是如何复杂地折叠在一起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很多人对于呈现“X”形状的染色体十分熟悉,但事实上,染色体仅在细胞分裂时呈现这种形态。

中科院、上科大: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多功能个体

  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3D Chromatin Structures of Mature Gametes and Structural Reprogramming during Mammalian Embry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哺乳动物成熟精子

人体如何发育?首次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人体是如何发育的?个体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疾病又是如何来的?科学家正一步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12月5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

MolecularCell:精子发生过程中染色质高级结构“重编程”模式

  在真核生物中,线性DNA通过多层级地折叠以特定的三维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质三维结构对于基因调控、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会导致基因表达失调和发育畸形。哺乳动物中,新的生命由精子和卵子的产生、结合以及随后的早期胚胎发育开启。在形成配子以及全能性胚胎的过程中,染色质需要经历

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的定义

中文名称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英文名称mammalian artificial chromosome;MAC定  义包含哺乳动物或人类大片段DNA或染色体的具有复制起点、端粒和着丝粒功能元件的人工染色体,导入细胞以单拷贝存在,但不整合到基因组中。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

小鼠卵子竟然具有一种特殊染色质高级结构?

  在真核生物中,线性的DNA通过多层级地折叠,以一定的三维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正确的染色质三维结构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分裂等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卵子发生中伴随着剧烈的染色体高级结构的重编程。比如伴随小鼠卵泡发育,初级卵母细胞从相对松散、高度活跃转录的状态逐渐转化成转录沉默,

Genome-Biology:构建猪体细胞染色质三维结构图谱

  猪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家畜,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重要应用。生猪的育种中广泛应用了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技术、孤雌和孤雄生殖技术等。但与体外受精胚胎相比,孤雌和孤雄胚胎的存活率级低。这一存活率差异产生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深入理解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增加商业化猪育种的产仔数,也将有利于生物医学研究中转基

实践十号实现哺乳动物胚胎太空发育

  哺乳动物在太空环境中能否正常繁衍生息?这是科学家们一直探索的前沿课题。17日,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宣布,首次在太空中实现小鼠的胚胎发育,并在全球第一次于地面上看到了小鼠胚胎在太空发育的清晰照片。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段恩奎介绍了小鼠胚胎发育的情况。段恩奎团队的项目“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

Nature: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

   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人类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分子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人类个体发育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经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含有上百种细胞类型、多种器官的

以色列研究团队成功在子宫外培养哺乳动物胚胎

  既往人们对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了解,大多通过观察青蛙或鱼类等非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或者是将小鼠胚胎的解剖静态图像叠加在一起获得。虽然在子宫外培养早期胚胎的想法早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但现实中的成功率很低,而且胚胎发育往往是不正常的。  近期,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

斑马鱼之后,CRISPR再探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史

Researchers have used gene-editing to track the cell-by-cell development of a mouse embryo.Credit: Agnieszka Jedrusik and Magdalena Zernicka-Goetz

新研究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染色体连接小鼠“小竹”。 课题组供图本报讯(记者李晨阳 实习生唐宁)8月26日,《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伟与周琪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造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染色体重排是指染

x染色体的染色体结构

研究确认了X染色体上有109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1098个基因中只有54个在对应的Y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且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得多。在2003年6月完成的详细分析研究报告中指出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Y染色体甚至被戏称为X染色体的“错误版本”。X染色体中大约有10%的基

Y染色体的染色体结构

Y染色体(Y chromosome)是决定生物个体性别的性染色体的一种。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较小的y染色体。在雄性是异质型的性决定的生物中,雄性所具有的而雌性所没有的那条性染色体叫Y染色体。由于Y染色体传男不传女的特性,因此在Y染色体上留下了基因的族谱,Y-DNA分析现在已应用于家

Naure揭示失活X染色体惊人发现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居里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详细地查看了磁性哺乳动物失活X染色体紧密包装的小结构——巴尔氏小体(Barr body)的内部,并开发出了一个模型系统,其有可能成为了解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工具。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失活的X染色体是一种相当无组织的紧密结构,但发表

染色体的结构

  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相连,从着丝粒到染色体两端之间的部分称为染色体臂。由于着丝粒的位置不同,分为长臂和短臂,在臂的末端还有端粒,臂上还有次缢痕。Telomere端粒、Centromere着丝粒、Region区、Band带、p短臂、q长臂。

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显示染色体是由直径仅100埃(Å,1埃=0.1纳米)的DNA-组蛋白高度螺旋化的纤维所组成。每一条染色单体可看作一条双螺旋的DNA分子。有丝分裂间期时,DNA解螺旋而形成无限伸展的细丝,此时不易为染料所着色,光镜下呈无定形物质,称之为染色质。有丝分裂时DNA高度螺旋化而呈现特定的

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显示染色体是由直径仅100埃(1埃=0.1纳米)的DNA-组蛋白高度螺旋化的纤维所组成。每一条染色单体可看作一条双螺旋的DNA分子。有丝分裂间期时,DNA解螺旋而形成无限伸展的细丝,此时不易为染料所着色,光镜下呈无定形物质,称之为染色质。有丝分裂时DNA高度螺旋化而呈现特定的形态,此

将大片段插入-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和胚胎实验

                基本方案1 通过质体融合将完整的 YAC 导入哺乳动物细胞 基本方案2 将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或PAC)引入到哺乳动物细胞和小鼠胚胎中        

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表观遗传的进化调控规律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发生了广泛而剧烈的重编程。同时,一些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会被选择性的保留下来。由于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关于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向胚胎转变(parental-to-embryonic transi

最新《科学》研究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染色体连接小鼠“小竹” 课题组供图8月26日,《科学》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造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 Rea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

在加入或不加入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使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暴露于受试样品中。用中期分裂象阻断剂(如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停止在中期分裂象,随后收获细胞、制片、染色、分析染色体畸变。通过检测受试样品诱发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能力,从而评价受试样品的致突变性及其强度。 一、材料⒈受试样品固体受

古代染色体数字化重建揭示哺乳动物进化

  人类有46条染色体,狗有78条,而一种位于南美洲的被称为红兔鼠的小型啮齿类动物,拥有惊人的104条染色体。数十年来,遗传学家们一直对染色体在哺乳类动物之间展现出的多样性感到惊讶,现在他们有可能弄清楚这些差异是如何发生的。  目前,一项针对所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祖先的染色体数字重组研究,揭示了这些紧凑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筛查的新技术

  尽管体外受精(IVF)已经彻底改变了不孕不育的治疗,但这个过程本身不够高效,成功率很低。染色体非整倍体,是造成体外受精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多数非整倍体胚胎无法植入,或在孕早期流产。因此,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是选择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胚胎。为此,人们开始采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筛查(PGS)。  他们最早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筛查的新技术

 如今,一系列分子遗传学技术被开发出,能够对单个或少量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进行分析,如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CGH)、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和定量PCR反应(qPCR)。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则有望带来更多的突变数据。    安捷伦的SurePrint G3 human CGH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