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7 16:49 原文链接: 上海交通大学:眼内恶性肿瘤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眼肿瘤团队最新研究成果“Dynamic chromosomal tuning of a novel GAU1 lncing driver at chr12p13.32 accelerates tumorigenesis”发表,该研究聚焦儿童常见眼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从染色体构象动态变化入手,率先在12号染色体13.32区域发现新的GAU1致病区,并揭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染色体构象调控新机制。

  同时,该研究中临床数据分析还发现高表达GAU1预示着更低的患者生存率,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生存提供重要检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该研究第一作者是九院眼科研究生柴佩韦和贾若冰,通讯作者是张赫和范先群教授。眼肿瘤团队的贾仁兵、葛盛芳教授也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起源于视网膜核层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童,可单眼和双眼患病,具有家族遗传性,是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生命。我国RB的发病率居世界前列,患者数量占全世界1/6左右。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主要由位于13号染色体的RB1基因突变导致,这一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从染色体构象动态重塑角度入手,采用染色体构象捕捉和RNA-Seq等技术,首次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12号染色体上的GAU1新致病区,当GAU1所在致病区染色体构象形态由闭合向开放转变时,GAU1 lncRNA转录被激活,随后招募转录延长因子TCEA1形成GAU1-TCEA1复合物,该复合物能直接结合癌基因GLANT8启动子,激活GLANT8表达,促进肿瘤细胞恶性生长,揭示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新机制,为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项研究是九院眼科眼肿瘤团队继2015年揭示成人常见眼恶性肿瘤——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的“陷阱修饰”致病机制(Genome Biology, 2015; Molecular Therapy, 2017)后,在恶性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九院眼科眼肿瘤团队在学科带头人范先群教授带领下,成立我国首个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关爱基金,资助来自新疆、西藏、宁夏等16个省市的贫困RB患儿;开展我国31个省38个大型医院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了解了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情况、治疗现状和预后;先后获得国家卫计委行业专项“常见眼恶性肿瘤诊疗新技术、规范及其应用研究”以及24个眼肿瘤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资助,在眼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和临床多中心研究上取得了多项成果,两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2017),有力推进了我国眼肿瘤专业发展。

相关文章

AI将视网膜成像速度提高百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AI)应用于一项能生成眼睛细胞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中。新技术使视网膜成像速度提高100倍,图像对比度提高3.5倍。这一进展将为研究人员评估老年性黄斑变性和其他视网膜......

抗炎水凝胶可以减缓视网膜变性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注射的炎症反应水凝胶(IRH),在小鼠身上进行的测试表明,它可以将抗炎药物直接输送到眼睛的视网膜。研究小组报告了体外实验以及对患有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模型)的小鼠进行......

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药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团队自主研发的中药——1.1类创新药“莎毕娅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据了解,该新药具有清......

CancerCell:单细胞测序确定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Cancer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Integrativeanalysisofneuroblastomabysingle-cellRNAsequencingidentifiestheNECTIN2-T......

基因编辑具有治愈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巨大潜力

全球约有200多万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失明,被称为“不可治眼病”、“家族的梦魇”,其中以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最为常见,缺乏有效治疗。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多少?全国爱眼日医生来科普

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得了糖网怎么办?“,”眼......

一种利用多能干细胞部分恢复视网膜功能的新方法

眼睛中的光感受器退化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可能导致失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期,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与卡罗林斯卡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够促进人类胚胎干细胞(hE......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新机制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由于其不良的临床结果和未经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短(约为7个月),构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挑战。GBM在生物学和病理学上具有侵袭性浸润生长、微环境免疫抑制和广泛的新生血管形......

科学家揭示光照影响血糖代谢机制

薛天团队发现光通过激活视网膜上特殊的感光细胞,经视神经至下丘脑和延髓的系列神经核团传递信号,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从而压抑了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生命体要生存就必须要根据外界环境条件......

抑制铁死亡促进实验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和其他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疾病的标志。然而,挽救RGC丢失的治疗策略仍然具有挑战性,RGC丢失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日,来自天津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