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22 00:00 原文链接: 清华大学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线粒体II型NADH脱氢酶的晶体结构,相关论文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type-II mitochondrial NADH dehydrogenases”公布在10月2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科院杨茂君(Maojun Yang)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曾师从王琳芳院士,饶子和院士。他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于2003年在世界上第一个解析了SARS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晶体结构,并且发现一种经过修饰的底物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一蛋白酶的活性,为设计抗SARS的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子传递链作为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核心元件,是由线粒体内膜上的I-V氧化磷酸化复合物组成。复合物I,又称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NDH- 1),能够催化将来NADH的两个电子转移到泛醌,使泛醌变为泛醇,这是大部分电子进入呼吸链的重要入口点。在呼吸作用中这一催化作用是限速步骤,对于能量代谢至关重要。单一组分的II型NADH氧化还原酶(NDH-2s)可以替代多亚基呼吸复合物I。酵母的NDH-2 (Ndi1)可氧化NADH减少泛醌维持线粒体NADH/NAD+稳态。由于Ndi1表达可以修复复合物I缺陷动物的线粒体活性,因此是复合物I缺陷导致的人类疾病尤其是帕金森氏病的一个潜在的治疗因子。致病微生物中的NDH-2s也是新抗生素可开发的靶点。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解析了Ndi1处于无底物、NADH结合状态、泛醌(UQ)结合状态和NADH-泛醌(NADH-UQ)结合状态四种情况下的晶体结构,帮助了解了NDH-2s的催化机理。研究人员发现Ndi1通过C短结构域介导的同源二聚化(homodimerization)对于催化活性和膜导向至关重要。晶体结构揭示出Ndi1有两个泛醌结合位点(UQI 和UQII)。NADH 和UQI可以同时结合Ndi1形成一种底物-蛋白质复合物。研究人员发现UQI与FAD互作充当了一个电子转移的中间体, NADH使电子通过FADCUQI 复合物转移到UQII。

  新研究数据全面揭示了Ndi1的调控和催化机制,是迄今已报道的该蛋白家族的研究中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研究。并为针对NDH-2的药物设计以及更好地将Ndi1应用于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近期杨茂君课题组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首次报道了一种具有阴离子选择性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并指出了一种β- barrel结构对这种通道离子选择性的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项研究为理解阴离子如何被通道蛋白所选择这一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视点,同时也为研究这类最古老的通道蛋白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杨茂君研究员

  1975年12月生,1995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学习,1999年8月免试进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师从王琳芳院士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由于合作研究的需要进入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实验室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2003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在德国Lubeck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6月进入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8年5年间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12篇为第一作者。2003年6月,在世界上第一个解析了SARS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晶体结构,并且发现一种经过修饰的底物类似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一蛋白酶的活性,为设计抗SARS的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PNAS、JBC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在美国西南医学中心3年多的时间里,发表第一作者论文6篇。解析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及其辅助蛋白COREST的复合体晶体结构,研究并设计了专一性很强的抑制剂,目前对这些抑制剂的抗癌活性鉴定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还在调控细胞有丝分裂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Mad2及能够抑制其功能的蛋白质p31Comet的功能与结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部分实验结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ell、PLoSBiology、Mol Cell(两篇)、Nat Struct Mol Biol、Biochemistry等杂志上。

  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癌症发生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特异性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研究。

相关文章

蛋白质研究加码!山东大学采购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

山东大学近日招标了多功能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这款设备在蛋白样品上样后无需任何人工操作,能够自动完成WesternBlot分析,并且具有运行时间短,无需转膜等优点。项目概况山东大学多功能全自动......

mRNA疫苗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蛋白质

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接种了数十亿剂疫苗后,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仍令人惊讶。近日,《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mRNA疫苗可能会促使细胞产生少量意想不到的蛋白质。研究人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有助于使......

AI设计高亲和力和特异性蛋白质结合剂:医学革命的崭露头角

AI设计与蛋白质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的分子2023年12月18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蛋白质设计研究所的AI设计的蛋白质。[IanHaydon/UWMedicineInstituteforProteinDe......

活体器官年龄测定现实可能性,血液中的蛋白质成为关键指标

导读:实现了从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中挑选出的器官特异性衰老标志物 新研究在血浆中发现了器官特异性的衰老标志物,可以突显个体在一个或多个器官中的衰老速度超过正常。"我们的研究引入了使用......

蛋白质组学之窗:英国生物库项目将改写疾病认知

导读:一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开放获取蛋白质组学数据集为未来发现新型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来自英国生物库制药蛋白质组学项目的科学家们在本月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两项重要研究中揭示了遗传学、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白色脂肪组织蛋白与糖尿病、运动训练相关

一支丹麦研究团队通过对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与个体体重、2型糖尿病(T2D)状况、运动训练以及相关的临床或代谢特征相一致的蛋白质变化。正如他们在周三的《ScienceAdvance......

打破领域瓶颈!张锋再发Science

微生物系统是包括CRISPR在内的许多生物技术的基础,但是序列数据库的指数级增长使得很难找到以前未识别的系统。2023年11月23日,博德研究所张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ugeneV.Koonin共同......

探索蛋白质组学新境界——第一届AI蛋白质组学技术研讨会召开

2023年11月17日,上海易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第一届AI蛋白质组学技术研讨会-暨易算生物第一代易肽蛋白质组学质谱前处理机器人发布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

遗传发育所玉米籽粒发育机制研究获进展

RNA编辑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编辑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RNAC-U的编辑是胞嘧啶(C)经过脱氨转变为尿嘧啶(U)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PR(......

新进展!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色谱(CEC)因兼具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高选择性和毛细管电泳(CE)的高分离效率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毛细管电色谱中,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材料对获得优异的分离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