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09 00:00 原文链接: 上海硅酸盐所与上海建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签字仪式现场

  7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建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敏浩,上海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施德容、总裁林益彬,上海硅酸盐所所长罗宏杰、党委书记王龙根、副所长杨建华、副所长刘岩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上海建材集团的业务遍及玻璃、水泥、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墙体材料等领域,并在多个领域中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有2家上市公司(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和新能源为其发展重点。上海硅酸盐所的研究发展领域和建材集团的产业结构关联密切。

  根据协议,双方将就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共同选定相对成熟的科研成果,二次开发为企业拿来即用的科研成果。在合作机制上,将打破传统的课题组科研模式,合作项目以独立法人的项目公司形式运作,并最终走向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上海硅酸盐所多种材料应用于火箭、飞船和空间站

日前,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七火箭顺利升空,实现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任务,也为神舟十五号乘组送去最新的“太空快递”。推进舱发动机高温隔热屏。上......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学家“逆行”守护实验室

面对疫情挑战,中科院上海分院许多科技工作者背上行囊,住进实验室,既有年近六旬的老将,也有90后、00后新兵。特殊时期,上海科学家全力保障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不停步、重大科技设施运行不停歇、重要支撑平台维护......

研究揭示硅酸盐影响土壤中铁矿物的生成

水性亚铁(二价铁)和次生氢氧化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缺氧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矿物重结晶或转化过程,然而硅酸盐在铁矿物重结晶和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路径尚不清楚。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在最新研究中......

上海硅酸盐所氟基电池研究获进展

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长续航和大规模储能体系的长期追求目标。锂金属氟基电池能够通过多电子转移和高电位的转换反应,具备实现高能量密度储能的潜质(理论上接近1000Wh/kg和1800W......

地质流体演化新机制或有助岩浆热液矿床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倪怀玮教授课题组在超临界地质流体演化过程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地球化学知名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论点通信》。地球内部流体就像......

地质流体演化新机制或有助岩浆热液矿床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倪怀玮教授课题组在超临界地质流体演化过程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地球化学知名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论点通信》。地球内部流体就像......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带领的团队面向高温电解水蒸气制氢的应用方向,在高温质子导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和电解水蒸气制氢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制的管式高温电解堆连续运行超过1万小时......

福建物构所锗(硅)酸盐倍频晶体设计与合成获进展

金属锗酸盐通常作为闪烁晶体(BGO)和毫米器件被报道。将Ge、Si引入到硼酸盐中,无机材料学家们获得了一系列硼锗、硼硅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人员发现很多含孤对电子(Pb2+、Bi3+等)的非心锗......

地质地球所发现一种示踪“隐藏”古风化壳的新方法

在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中,硅酸盐化学风化被认为是大气CO2的一个重要汇。其中,玄武岩的分布面积尽管只有全球陆地表面积的5%,但其风化作用消耗的CO2占所有硅酸盐风化作用消耗的1/3。大规模快速化学风化对气......

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玻璃界“奥斯卡大奖”

中国科学家彭寿率领他的团队最新研发的世界最薄玻璃,厚度仅有0.12毫米北京10月19日,世界最薄玻璃仅有0.12毫米,厚度相当于一张A4打印纸,这是中国科学家彭寿率领团队最新研发的科技成果。日前彭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