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7 15:41 原文链接: 研究揭秘藏族人群适应高原强紫外线的遗传机制

世居高原的藏族人群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理想人群。过去对藏族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人体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并发现了多个低氧适应基因,如编码低氧诱导因子-2的EPAS1基因。然而,在高原环境中,除了低压低氧这个胁迫因素外,高原紫外辐射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胁迫因素。

众所周知,人类适应紫外辐射的通常机制是增加皮肤黑色素的产生,以抵御强紫外线可能带来的辐射损伤。相应的,生活在赤道附近高紫外区的非洲和亚洲南部地区(如东南亚大陆和岛屿)人群基本上都拥有较深的原肤色(不受阳光照射的部位,如腋下和臀部)来抵御紫外辐射。青藏高原上紫外辐射强度远高于平原地区。例如,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年平均紫外辐射强度是同纬度西南低海拔地区的2倍以上,甚至靠近赤道的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的紫外辐射强度还要高。同样,世居高原的藏族人群也拥有较深的原肤色以及继发性肤色(例如手背),但强紫外刺激下的深肤色是否可以遗传及其适应的遗传机制仍然是未解之谜。

我所宿兵课题组与西藏大学医学院和郑州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对藏族群体全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参与机体黑色素合成的基因GNPAT在藏族人群中存在很强的达尔文正选择信号。位于该基因上游的一个增强子调控元件发生了点突变(rs75356281),其衍生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群中达58%,而在世界其他人群中的比例仅为0-18%,说明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了这个突变在藏族人群中的富集。遗传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rs75356281在藏族人群中与原肤色(臀部)和继发性肤色(手背)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体外细胞功能试验证实该突变导致了转录因子结合的改变和增强子活性的改变。在实验室定量紫外照射的条件下,衍生等位基因对紫外照射的响应明显高于祖先型等位基因。进一步的体外细胞系基因编辑实验发现,经紫外照射处理后,纯合编辑的细胞系(携带2个衍生等位基因)的转录组发生了明显改变,导致1399个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显著高于未照射状态下的基因改变(仅74个基因表达改变)。进一步研究UV照射下差异基因的互作发现,GNPAT可能通过过氧化物酶体中的CAT和ACAA1等连接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色素基因诱导黑色素生成。

综合上述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证据,他们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GNPAT基因在藏族人群中发生了适应性突变的富集。这个适应性突变导致藏族人群黑色素合成能力的增强和肤色变深(包括原肤色和继发肤色)。特别是在紫外照射条件下,藏族人群的晒黑能力显著增强,以适应高原上的强紫外辐射。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26日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论文网页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0421119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召辉博士,共同第一作者包括西藏大学白彩娟、郑州大学蒲有伟、遵义医学院孔庆宏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郭永博。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杨召辉博士和祁学斌博士。该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先导专项、河南省科技厅、郑州大学和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以及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的支持。

相关文章

意外受伤带来启发!34岁华人PI揭示人类尾巴丢失之谜

文|杜珊妮徐可莹“我为什么没有尾巴呢?”注视着小狗肆意摇摆的尾巴,孩童时的夏波不禁发出这一声灵魂拷问。转眼间,曾经的“好奇少年”已经成长为一名遗传生物学家,一次意外的尾骨受伤让他重拾对“尾巴”的思考。......

最新研究:斑鬣狗DNA遗传信息反映社会地位等级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称,一项研究发现,野生雌性斑鬣狗(Crocutacrocuta)的社会地位反映在其整个基因组的DN......

人与猿类如何在进化中“甩掉”尾巴

猴子有尾巴,而人类和猿类的尾巴却在进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自然》2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人类和猿类演化掉尾巴的遗传学基础。灵长类动物尾部表型的系统发育树(Ma表示百万年前)。图片......

遗传变异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影响血压

某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从生命早期就会影响血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生在所有年龄组,并且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发现遗传因素从儿童时期的头几年到你的一生都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揭示人类小脑功能层级背后的时空分子谱

人类小脑体积仅为大脑总体积的10%,却包含整个神经系统超过50%的神经元。小脑不仅协调运动,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在探索小脑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特别是剖析小脑如何参与和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处理,研......

超2.75亿个人类基因新变异发现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计划“我们所有人”中近25万名参与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了超过2.75亿个以前未报告的基因变异,其中近400万个变异可能会对人......

儿童双侧威尔姆斯肿瘤的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解密

揭示儿童肾癌易感性的遗传机制威尔姆斯肿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罕见肾癌。儿童被诊断出患有威尔姆斯肿瘤的平均年龄取决于一个或两个肾脏是否受累。如果一侧肾脏受累,通常在42-47个月时被......

复旦大学樊嘉、孙云帆等团队揭秘转移性肝癌: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分子特征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转移性肝细胞癌(HCC)肿瘤内部和跨越肿瘤的分子特征,发现了早期转移性扩散的多样性肿瘤克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脏外科研究员孙云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

国外研究揭示伯格曼法则背后的遗传机制

一项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沃希托浸会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联合完成的研究,通过对北美歌雀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在其身上观察到的显著体型变化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根据伯......

冠状动脉钙化机制揭示: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新的遗传因素

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等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已经找到了导致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新的和已知的遗传因素,这是一种由动脉粥样斑块标志的病症,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心脏病学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