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昆虫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概要本试验利用新近引入的国外冷冻切片机和显微摄像系统,开展对昆虫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学研究,以明确该类共生菌的个体形态特征以及在寄主虫体内的存在状态。主要试剂1. 样品包埋剂选用Leica CM1900 冷冻切片机配套包埋剂(OCT-compound)2. 结晶紫,组织染色选用常规染色剂3. 二甲苯(进行组织切片的脱水和透明处理)4. 香柏油(油镜观察用)主要设备1. Leica CM1900 冷冻切片机(Leica Microsystems Nussloch GmbH, German) 切片厚度范围为0~50μm ,箱体最低控制温度为-40 ℃,切片头最低控制温度为- 50 ℃2. Leica S8 APO 连续变倍实体显微镜(Leica Opti-tech Scientific Inc., Ger rman) 物镜配置为0.63 ×、1 ×、2 ×,目镜配置为10 ×和25 ×,变倍系数为0~8.03. Leica D......阅读全文

蚜虫内共生菌菌胞的提取方法

实验概要Percoll溶液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蚜虫的内共生菌菌胞。实验原理Percoll是一种包有乙烯吡咯烷酮的硅胶颗粒。渗透压很低(

共生固氮菌的相关介绍

  在与植物共生的情况下才能固氮或才能有效地固氮,固氮产物氨可直接为共生体提供氮源。主要有根瘤菌属(Rhizobium)的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共生体,弗氏菌属(Frankia,一种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根瘤共生体;某些蓝细菌与植物共生形成的共生体,如念珠藻或鱼腥藻与裸子植物苏铁共生形

概述根瘤菌的共生过程

  当豆科植物在幼苗期,土壤中的根瘤菌便被其根毛分泌的有机物吸引而聚集在根毛的周围,并大量繁殖。同时产生一定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刺激根毛,使其先端卷曲和膨胀,同时,在根菌瘤分泌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根毛细胞壁发生内陷溶解,随即根瘤菌由此侵入根毛。 在根毛内,根瘤菌分裂滋生,聚集成带,外面被一层粘液所包

深海偏顶蛤与甲烷氧化共生菌共生互作研究获进展

 实验室常压培养深海偏顶蛤共生体基因表达变化   课题组供图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课题组在深海偏顶蛤与甲烷氧化内共生菌共生互作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期刊《分子生态学》上。据介绍,与化能合成细菌建立共生互作关系是深海无脊椎生物适应深海寡营养生存环境的关键和基础。

动物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综述文章

  随着全球贸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种入侵带来的环境、经济、生物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入侵已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原因之一。入侵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现有的入侵理论主要关注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

昆虫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概要本试验利用新近引入的国外冷冻切片机和显微摄像系统,开展对昆虫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学研究,以明确该类共生菌的个体形态特征以及在寄主虫体内的存在状态。主要试剂1. 样品包埋剂选用Leica CM1900 冷冻切片机配套包埋剂(OCT-compound)2. 结晶紫,组织染色选用常规染色剂3.

肠道共生菌群副产物可帮助抵御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感染常常会引起感染者腹泻,发烧和腹部绞痛,大多数病例是由受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沙门氏菌每年导致大约120万例疾病,其中23,000例住院,450例死亡。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种由肠道共生菌群分泌的副产物,可以帮助抵御沙门氏菌。该研究

Science:发现肠道共生菌阻断蚊子传播疟疾新策略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四宝研究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arcelo Jacobs-Lorena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利用工程肠道共生细菌助力蚊子抵抗疟原虫”(Driving mosquito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dium

Nat Med:人体的共生菌最早是怎么定植的?

  最近一项研究挑战了我们对人体共生菌来源的常规认知表明: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婴儿体内的微生物数量并不会明显低于产道出生的婴儿。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婴儿的生产方式对于其体内多种多样的共生细菌与真菌的定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最近的这一发现使的相关的争论又变得激烈起来。  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希望了解

中科院动物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

   日前,中科院动物所孙江华研究组应邀撰写了关于“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的综述,发表于《生态学、进化与系统学年度评论》。   生物入侵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已有入侵机制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侵理论较少。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