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美学者利用冷冻电镜成功解析神经突触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对完整神经突触进行系统性定量分析,既推动了对突触超微结构与功能这一“黑匣子”的解密,又为突破冷冻电镜技术在复杂细胞体系中原位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组织结构这一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成果于日前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 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刘北明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课题组,利用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两类最主要突触——兴奋性/抑制性突触的精确区分及结构特征的定量化分析,获得一系列完整突触在近生理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结合定量分析手段,首次报道了抑制性突触的均匀薄片状突触后致密区结构,并发现两类突触中均存在椭球状突触囊泡,结束了关于两类突触在突触囊泡和突触后致密区形态精细结构上由来已久的争论。......阅读全文

免疫细胞化学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的发展对许多领域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尤为突出。本章 仅就免疫细胞化学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一、确定神经递质的性质、定性和分布  早期的神经科学工作者应用传统的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如甲基蓝染色法、镀银染色法等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做了大量

中国科研人员解密神经突触“黑匣子”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在利用冷冻电镜解析神经突触超微结构方面取得突破,解密了神经突触“黑匣子”。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神经科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近日以封面形式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  突触是大脑行为、意识、学习与记忆

中美学者用冷冻电镜解析大脑神经突触“黑匣子”

  突触是大脑行为、意识、学习与记忆等功能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元,也是多种脑疾病发生的起源。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毕国强、刘北明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周正洪组成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对完整突触进行了系统性定量分析。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神经科学》日前以封面形式对此进行了报道。  精确解析突

利用冷冻电镜成功解析神经突触超微结构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刘北明与周正洪教授合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利用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技术(cryoET)与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解析神经突触超微结构。图片来源网络  2月7日,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神经科学杂志》以封面形式报道了这一成果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这十大女科学家,顶起了生物医学的半边天

  1、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谈及她的获奖历程,最耀眼的荣誉莫过于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了。她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荣获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科学家、女科学家。  屠呦呦创新性地使用了低温萃取方法提炼出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抗疟药物,

2019麦克阿瑟天才奖出炉 5位生物学家上榜

  日前,麦克阿瑟基金会(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的获奖名单。今年总计有26位杰出人士获奖,其中5位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的科学家获此殊荣。  麦克阿瑟奖又被称为“麦克阿瑟天才奖”,旨在表彰和鼓励个人的创造力。今年基金会

Nature重要成果 解析神经元的超快内吞

  神经细胞通过小囊泡相互传递神经信号,犹他大学和德国生物学家合作,发现神经细胞循环利用这些囊泡的新机制。研究显示,与此前提出的两种回收机制相比,新机制要快得多。文章于十二月四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在小鼠脑细胞释放神经信号时,研究人员将其快速冷冻,并通过电镜对脑细胞成像。他们发现,小囊

揭示质子传感器在人源NMDA受体中的作用机制

  作为兴奋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的核心成员之一,NMDA(N-methyl-D-aspartic acid,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神经发育及形成、学习与记忆的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MDA受体功能障碍与诸多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脑缺血、抑郁症、中风、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及阿尔兹海默

Nature:基于冷冻电镜的新技术MicroED确定微小晶体结构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路易小体(Lewy body)的主要成分,与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病变密切相关。日前,科学家们使用尖端技术MicroED(micro-electron diffraction)解析了α-突触核蛋白的毒性核心,获得了分辨率超高的晶体结构。程亦凡博士在九月

我国学者联合揭示人源TRPC6和TRPC3通道的冷冻电镜结构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等联合在《细胞研究》杂志发表《人源受体激活的TRPC6和TRPC3通道结构》(Structure of the receptor-activated human TRPC6 and TRPC3 ion channels),报道了人源TRPC6(3.8Å)和TRPC3(4.4

解析SNARE解聚分子机器20S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解密解聚机制

  膜融合是生命基本和重要的过程之一,真核细胞多种形式的胞内区间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性质,细胞维持这些胞内分区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依赖的是囊泡转运,该过程与许多重要疾病密切相关。  囊泡转运即包含转运物质的囊泡从供体出芽然后转移至目标膜,锚定之后与目标膜融合,从而使得膜蛋白、磷脂和内容物转运至另一个细胞

这些研究“颠覆”阿尔兹海默症认知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正影响着全球超5000万人的健康和生命(平均每100位60岁及以上老人中就有5-8名痴呆症患者)。遗憾的是,全球2/3人并不了解或者关注这一疾病,中低下收入国家的患者及时接受诊断的概率不足1/10。就在其他疾病得益于医疗技术进步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质子传感器在人源NMDA受体中的作用机制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the Proton Sensitivity of Human GluN1-GluN2A NMDA Receptors”的文章,首次解析了人源NMDA (N-methyl-D-aspartic ac

研究揭示质子传感器在人源NMDA受体中的作用机制

  12月26日,《细胞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GluN1/GluN2A NMDA受体质子敏感性的结构基础》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张兴研究组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首次解析了人源

2017年3月24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3月24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三分之二的致癌突变归因于随机DNA复制错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梅尔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提供证据证实随机的不可预测的DNA复制“错误”导致将近三分之

新研究:“致病”蛋白如何帮助记忆

  顶尖学术期刊《科学》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一项有关“淀粉样蛋白”的研究。美国Stowers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以原子分辨率描述了大脑神经细胞中一种淀粉样蛋白的结构,让我们对这类常与神经疾病联系在一起的蛋白有了新的

美国化学会C&EN评选出2015年顶级化学成果

  新年将至,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网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终大餐:2015年化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其实,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一直关注X-MOL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成果已经在X-MOL平台报道过了。不过,我们觉得,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让这一

基金委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894191101013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与岩石作用的微观力学表征及复杂缝网形成机制田守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Yaniv EderyTechnion University904191101014农业干旱监测中的FY-3 数据全天候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研究覃志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O

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合作项目批准通知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批准通知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在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海洋与环境科学、医学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并经双方机构共同协商,将对以下2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热点!多篇文章聚焦淀粉样蛋白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淀粉样蛋白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Si Lab, 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1】Science:反常!一种淀粉样蛋白非但不致病,而且还有助于储存记忆  doi:1

Nature期刊评选出2019年需要关注的7大技术

  7位专家预测了2019年将推动他们各自所在的领域向前发展的技术进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从头构建基因组大小的DNA分子等。对生命科学技术来说,2019年看起来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扩展单细胞生物学  Sarah Teichmann是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细胞遗

《Nature》:2019年需要关注的7大技术

  7位专家预测了2019年将推动他们各自所在的领域向前发展的技术进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从头构建基因组大小的DNA分子等。对生命科学技术来说,2019年看起来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扩展单细胞生物学  Sarah Teichmann是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细胞遗

《PNAS》六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自然-方法》特刊逐个盘点十大生物技术

  日前,《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杂志在十周年之际推出了纪念特刊,点评了在过去十年中对生物学研究影响最深的十大技术。二代测序、CRISPR、单分子技术、细胞重编程、光遗传学、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等纷纷上榜。  二代测序 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二代测序

2017年9月1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9月1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doi:10.1126/science.aan3174; doi:10.1126/science.aao2991   在

冷冻大脑让意识永生麻省理工学院和这家公司合作受批评

  冷冻大脑以期在未来获得永生并不新鲜。不过美国初创公司Nectome目前在探索另一条新的途径,他们提倡对人实施安乐死,并通过“上传大脑”将思想实现永久的数字化保存。   图片来源:Pixabay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   顶级科技评论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