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德国科学家发现“基因改造”可使鼠脑近似人脑

如果一个“正确”的基因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干细胞中表达,鼠脑就可能具备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特征。马普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德累斯顿)的科学家改变了小鼠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祖细胞中转录因子Pax6的活性,使其与人脑趋同。结果表明,这些细胞的行为与灵长类大脑祖细胞类似。经过“改造”,祖细胞还为小鼠制造出了更多的神经元,这是大脑进化的先决条件。 大脑皮层中最晚进化出的部分被称为新皮层,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大脑较小的动物,其基底祖细胞的行为与人类等大脑较大的动物不同。例如,人脑的基底祖细胞要经历更多轮分裂,因而神经元数量、新皮层面积也相应增加。小鼠的基底祖细胞通常只分裂一次,因而神经元数目较少。 不同物种的基底祖细胞的行为不同,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大脑的转录因子Pax6活性不同,因为Pax6在鼠脑的基底祖细胞中不表达,却在人脑中表达。为此,马普科学家开发出一个新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模拟人脑、改变......阅读全文

复旦大学连发两篇Cell子刊 解密大脑关键神经生物学事件

  人脑是最复杂和重要的器官之一。哺乳动物的大脑中含有上千万甚至上百亿个神经元,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这些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神经元网络是完成脑功能的重要基础。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大数目的神经元是在人体胚胎发育时,由数量相对较少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而成。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复旦大学发现神经干细胞参与脑发育作用机制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解云礼课题组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在胚胎脑中的精确定位对脑的正常发育发挥重要作用。1月30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人脑是最复杂和重要的器官之一。哺乳动物的大脑中含有上千万甚至上百亿个神经元,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3月16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5项科学进展入选,分别是: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植物雌雄配子体识别的分子机制、精子tsRNAs可作为记忆载体介导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

2016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日前,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组织18个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审核并评选出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示意图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繁衍生息,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粮食安全息息相关。独脚金内酯作为新型植物激素,

李海鹏研究组揭示PAS1-Lhx2决定动物社会阶层形成的机制

  4月1日,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海鹏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an Lhx2 enhancer shapes mammalian social hierarchies”。文章首次

破解生命科学难题 我国科学家这些原始创新获赞

   男子饮食导致的肥胖会遗传使下一代肥胖?能否找到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使更多病人受益?自闭症患者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在哪里……一些国际科学界的生命科学难题,经我国科学家努力,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突破,获得国内外同行“点赞”。  科技部近日发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生命科学占了6个。它们分别是:揭

《Science》发表胚胎学革命性新成果

  许多动物在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分节模式。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连续有节奏的脊骨节段性前体形成,这个过程与胚胎中的一个振荡器计时——“分节时钟”有关。直到现在,这个模式过程被认为仅仅是由基因振荡(定期触发新的节段形成)的时间尺度所决定。然而,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更微妙的分节定时控制。他们的

《自然》杂志系列新期刊《自然—植物》上线

《自然—植物》首期封面  《自然》学术期刊系列于近日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这是参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的跨学科模式而推出的首个专注于植物学各领域优秀研究成果的期刊。  Nature Plants这个平台主

遗传发育所在纤维素高级结构的组装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纤维素是最具经济价值的细胞壁成分,其高级结构与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和经济价值密切相关。然而纤维素的组装过程极其复杂,除了纤维素链自组装假说外,一直没有证据证明纤维素的组装需要一些关键蛋白的参与。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已有报道表明COBRA蛋白参与了纤维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知,使其成

病毒基础知识(3)

(四)分子病毒学的研究时期  自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理论建立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得病毒学的研究步入了分子病毒学的发展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时代,而病毒特别是噬菌体和植物病毒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分子病毒学也正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

中科院JBC揭示疾病病因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线粒体钙信号失调、氧化应激与亨廷顿氏舞蹈病(HD)基因组DNA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发现对于了解HD的发病及进程机制,以及开发出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唐

我国揭示高等植物WUS表达调控花分生组织的新机制

  高等植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均来源于分生组织,WUCHEL基因是植物分生组织的维持和终止的关键基因。WUS的表达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但对其具体的调控机制还很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对调控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西岗研究组以拟

中科院医药学组院士新增12名 包括三名女科学家

  2015年11月13日,两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单发布,共计61名杰出科学家入选此次院士榜单。其中,备受生物界瞩目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名单也新鲜出炉,从30位候选名单中历经“终选”机制新增院士12名,包括三名女科学家。12名新增院士中,有5位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方研究院,1位(王福生院士)来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实验室:家蚕研究 化茧成蝶

  夯实家蚕遗传资源和遗传学基础研究,是解决我国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蚕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科学基金都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我国科学家以现代科学技术“重建21世纪丝绸之路”的宏伟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不久前,全国蚕桑界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

中科院何祖华研究组发表Science文章

  2017年2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组题与合作者完成的关于水稻持久广谱抗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为“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tagonistic receptors confers rice blast resista

食品检验之PCR技术

  摘要:近年来,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引发的食品污染层出不穷,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令人头痛的问题。随着生物学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有了较大进展。PCR技术用于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检测较之传统方法具有快速、 特异、 敏感等特性 ,其优越性无可比拟 ,因

助力病毒纯化研究——ATAGO折光仪

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型的跨学科技术,它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科学家通常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看成是构成生物工程的4大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主要指基因重组技术。它是根据生物遗传规律,使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在体外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把来自不同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拼接”,使之重新组合。然后

新载体大大提升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产量

  科学家们用细胞系或细菌表达外源蛋白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这些技术已经在绝大多数实验室得到了普及。然而,像新药开发这样的应用需要大批量的蛋白,现有的表达体系难以胜任。日前研究人员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展示了一类新型的重组蛋白表达载体。这种载体可以克服表观遗传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一)

近10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1989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MPS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几十人参加,而1997年第四届I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雌雄识别的“钥匙”

  被子植物的花粉在空气中传播时如何“标同伐异”?中国科学家找到一把“钥匙”,首次分离到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了信号识别和激活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完成这项研究,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科学家们发现,被子

聚焦:转基因作物除草剂引争议

  似乎对于很多人(包括很多科学家)而言,转基因生物似乎和日常生活相隔很远,似乎也没有产生直接威胁。人们相对而言可能更担忧的是生物武器,比如那些可以造成大量死亡或者人体基因突变的生物武器。实际上,转基因生物,尤其是转基因植物离我们并不遥远。近些年来,在北美地区,有大量的转基因植物被种植,并进入市场,

当“魔剪”CRISPR遇上干细胞,会撞出什么火花?

  自发现以来,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系统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者们操纵基因组的能力。近日,Cell杂志推出CRISPR特辑——Gene Editing in Stem Cells,用2个SnapShots、2篇综述以及7篇论文,回顾了近阶段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之间“擦出的火花”。  Cell

蓝田:在广州打造全球领先的模式动物商业技术平台

  蓝田,世界知名分子生物学家,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系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云舟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广州市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蓝田博士在人类遗传学、分子进化学、干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发育生物学等领域进行诸多开创性研究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发表

遗传发育所揭示植物雌雄识别的分子机制

  受精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而精子能否被及时地传递到卵子是受精的关键。在被子植物中,精子是通过花粉管来传递的,但花粉管是如何将精子传递到卵子的呢?这是植物生殖生物学几十年来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之一。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组首次分离到了花粉管识别雌性吸引

第六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前沿论坛今日召开

  为促进国内外干细胞研究的学术交流,推动干细胞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论坛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已逐渐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会议品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再生细胞生物学分会于2011年11月获批成立,致力于

第九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7月24日,第九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于西安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联席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实验中心、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承办,旨在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平台间仪器设备和技术资

Cell:科学家们开发出更精准、更高通量的分析基因新方法

  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找到一个新方法来产生和研究基因嵌合体。在这些基因嵌合体中,相同组织可以含有不同的已知基因型的细胞群,能够允许研究这些基因型在细胞行为中的差异。发表在8月10日Cell上的新方法将允许任何研究人员在脊椎动物模型中诱导多谱系基因嵌合体,如小鼠和斑马鱼。  用多谱

光遗传学——照进细胞的一束光

  图片来源:Anna Reade  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上的闪亮蓝光让科学家选择性地激活光敏感转录因子。  从现在开始10年后,这种技术将会成为发育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界人人使用的工具。  Kevin Gardner打开一个小冰箱模样的培养器,看着里面闪烁的蓝光,这种场景经常让他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