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方案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日前,由沈阳军区总医院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优选方案研究(2011BAI11B07)”取得重大进展,其研究成果在著名医学杂志《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IF:30.072)。该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国产新型抗凝药“比伐卢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最佳抗凝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使出血和支架内血栓风险降低近50%。 全球每年有1000余万罹患急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术中和围术期的抗凝治疗至今尚存在抗凝不足导致支架内血栓和抗凝过度导致出血的两大致死、致残性并发症。欧美研究认为,新型抗凝药比伐卢定与传统抗凝药肝素和肝素联用替罗非班相比明显减少了出血并发症,但其增高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弊端一直无法破解。 从2012年8月开始,课题研究团队在韩雅玲院士的带领下,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2194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接受国产比伐芦定、普通肝素或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三......阅读全文

房颤抗凝的博弈——血栓 vs 出血

  作者:John Mandrola(医学博士,临床电生理学家,美国肯塔基州)    如何将群体数据应用于你所面对的患者?伴有额外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使这一问题变得极富挑战性。你想使患者获益——预防卒中,但事实上却使患者承担额外的风险——出血。    这些案例令我很纠结:    ? 54岁男性

房颤抗凝中的出血风险管理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该病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是心源性卒中。房颤与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约增加5倍,更重要的是这类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体内血栓的主要来源(90%)是左心耳。    美国已批准左心耳封堵术用于此类患者的预防止

抗凝药或增加脑组织附近出血率

  日前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载文称,在2000年—2015年间,丹麦的硬膜下血肿发生率的增加或与抗血栓药物使用增加有关。这些抗血栓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药等。   丹麦欧登塞市南丹麦大学和欧登塞大学医院大卫·盖斯特博士和同事在10010位年龄2

NSAID与抗凝药联用增加出血风险

  欧美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抗凝治疗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或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临床相关性出血及大出血具有相关性。论文于4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3内科学》(JAMA Intern Med)。    此项研究共纳入8246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并评估了抗凝药利伐沙

口服抗凝与抗血小板联合如何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

  对于使用口服抗凝剂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尽管曾有指南建议给予三联抗栓治疗,然而迄今并无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显示三联治疗最为合理。事实上,临床医生对双联治疗是否有效、三联治疗是否安全等问题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临床研究显示,在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需行经皮

研究揭示抗凝栓药或增加脑出血几率

   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抗凝栓药的使用或能改变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率。这些抗凝栓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药等。相关论文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丹麦大学的David Gaist及同事分析了10010位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以及40多万对照组的数据。实验组

房颤患者抗凝桥接治疗的出血风险分析

  一项新的观察性研究分析显示,需要中断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AF)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桥接治疗与无桥接治疗的患者相比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论文于2014年12月12日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    ORBIT-AF登记研究结果显示,30天时,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出现

肝素抗凝治疗的抗凝机制是什么?

  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由体内肥大细胞合成并贮存,此种细胞分布在血管壁,故所有组织和器官几乎均含有微量的肝素。正常人血液中肝素含量很低,仅为9mg/L。肝素的抗凝作用通过以下作用来实现。  ①抗凝血酶作用;  ②抗凝血因子Ⅹa、Ⅸa、Ⅺa、Ⅻa及KK的作用;  ③抑制血小板;  ④促进纤溶;  ⑤

新型口服抗凝药不增加脑微出血风险研究概要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不增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微出血的可能性。研究者Tsukasa Saito(日本旭川医科大学)表示,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在1年内没有发生脑微出血。    研究者对69例非瓣膜性房

抗凝物质测定

 抗凝物质测定主要有如下四种:抗凝血酶Ⅲ(AT-Ⅲ:A)测定、血浆蛋白C(PC)测定、血浆蛋白S测定和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  1.抗凝血酶Ⅲ(AT-Ⅲ:A)测定  (1)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  1)原理:发色底物法: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凝血酶,使AT-Ⅲ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