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对发表论文时间越来越长深感不满

这一过程耗费了他们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妨碍了对工作、资助和终身教职的申请,并且减缓了研究成果的传播。 当Danielle Fraser首次将论文提交并等待其发表时,她对即将到来的痛苦经历全然不知。 Fraser花了约18个月研究上千个在过去3600万年间遍布北美的化石标本。如今,她获得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动物种群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不同纬度间分布最为广泛。这项对Fraser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至关重要的工作,可能被用于预测哺乳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而这是当下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在导师的鼓励下,她于2012年10月将此项成果投给《科学》杂志。 10天后,论文被拒。Fraser又将其投给另一家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结果论文再次被拒。下一步,她尝试投给《生态学快报》,但论文被返回。“当时,我失望至极。论文甚至未被评审过,而我很想知道如何完善它。” 2013年5月,Fraser将论文提交......阅读全文

中青报:科学家背不起“缺乏自信”这口锅

   如果我的这篇文章写得奇臭无比,那么无论它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还是村口小卖部的小黑板上,它都首先是臭的。  道理一点也不复杂。但在学术界,一篇文章发在不同地方,境遇可能天差地别。  《科学通报》最近重发了“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论文,40年前首发的这篇论文,表明中文期刊也可发表诺贝尔奖级的

中青报:科学家背不起“缺乏自信”这口锅

  如果我的这篇文章写得奇臭无比,那么无论它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还是村口小卖部的小黑板上,它都首先是臭的。  道理一点也不复杂。但在学术界,一篇文章发在不同地方,境遇可能天差地别。  《科学通报》最近重发了“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论文,40年前首发的这篇论文,表明中文期刊也可发表诺贝尔奖级的成

科研人员忙于填表没空科研 几乎当起会计

  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曾谈道:“我听一些科技人员反映,因为许多繁琐规章,他们大量时间没法待在实验室,而是用来搞‘内政外交’。每年填写各种表格就会浪费不少精力。”  那么,科学家需要填什么表?填表占了他们多少时间?  填写年度总结和结题报告,小课题需花一个月,大的项目恐怕要耗费

Nature:计算机模型预测学术成功

电脑模型预测论文数量、任职机构及性别关乎学术成就  在发表同等数量文章的情况下,和男性生物学家相比,女性生物学家成为学术带头人的可能性更低。  最近,研究者用电脑模型证明:对事业起步期的科学家来说,“不发表就发臭”是一条黄金准则。根据计算公式,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优秀科学家,除了SCI,还有啥硬核的方式?

  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近日发文,要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该文显然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破除论文“SCI至上”,然后应该立什么呢?有人认为中文论文要吃香了,其实这种认识就偏差太大了。我敢肯定,两部委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在寻找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价指标,顺应时代的变化和

袁志彬: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由于在科普和科学传播方面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博士前段时间获得了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颁发的卡尔·萨根奖(Carl Sagan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Public Communication in Planetary Science

生命秘方:科学家试图实验室培育人类精子和卵子

  北京时间9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试图在实验室里培育卵子和精子,未来能替代正常的人类生殖方式吗?   我们暂时称他为“B.D”先生,因为他的妻子在她的不孕不育博客“射空枪”中是这样描述的。几年前,36岁的B.D先生知道自己患有精子缺乏症(azoospermatic),这意味着

暴利的SCI产业 缘何让无数科研人员为之打工?

制图:Dom McKenzie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很难找到像学术出版一样匪夷所思的行业:无数科研人员为之免费供稿、审稿,却还要花钱看论文;来自政府资助的科研经费没有让科研人员成为高收入群体,却给出版商带来胜过苹果、谷歌的收益率;订阅费用压得预算喘不过气,高校却不敢不买;同类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竞争激烈,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中国娃娃鱼至少有五个物种

  曾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的娃娃鱼(学名中国大鲵),近些年已大量养殖成功,并允许食用。然而这个“成功”的保护案例可能要被改写了。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北京时间5月22日0时在线发表论文,介绍中外科学家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以前人们认为是一个物种的娃娃鱼,至少

艾伯茨:小实验室哺育青年科学家创新

  2010年10月8~14日,在《科学新闻》邀请下,美国Science杂志总编辑、美国科学院前院长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先后访问了北京、武汉和上海,进行了多场报告并参加了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转基因传播与对话研讨会。   尽管已经72岁高龄,但是艾伯茨

张春霆院士:学术评价的评价

  1 引言 学术评价者学术界之大事也,事关国家科技的良性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关乎科研人员的入职、职称的提升、资助和奖励的获取等切身利益,不可不察也。 2010年6月17日,英国著名刊物《自然》(Nature)以《评价的评价》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对本期中发表的三篇有关学术评价的文章加以介绍和

《科学》:40亿年前水可能曾遍及火星表面

  欧洲航天局6月25日发表公报说,探测表明,40亿年前水可能曾遍及火星表面。  公报说,欧航局“火星快车”探测器和美国航天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采集到的数据表明,火星的北部存在含水硅酸盐矿物质,这表明该地区在多年前曾有水流经过。此前,欧航局还在火星南部的岩层中发现了水的踪迹,不过后者大多以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里程碑式白皮书《转型中的中国科研》

  2015年11月25日,中国上海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于今天发布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的白皮书,为处在关键发展期的中国科研“把脉”。这是国际出版商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该类报告,其依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白皮书“把脉”中国科研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NPG)11月26日凌晨以中英文两种语言面向全球发布了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的白皮书,其目的旨在为处于关键发展期的中国科研“把脉”。这是国际出版商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该类报告,其依据的是NPG近期对1700多名分属不同学科和来自中国各地的一线科研人员进行的

蒲慕明饶毅汪品先等议:中国科研缘何难有重大创新?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在科研开发上的总投入以每年大约20%的速度递增。这样大力度的经费支持的确带来了显著成果:2011年,英国皇家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从2004~2008年,来自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占全球的10%,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然而,2012年,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合作的一项研究认为

研究发现:细菌能在40万倍地球重力下生长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日本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可以在比地球重力大40万倍的超重环境下生存、繁殖,这或许为认为地球生命可能来源于其他星球的泛种学说提供了证据。   在实验中,日本海洋与地球科技研究社的生物学家出口

人类拍摄到半导体材料内部电子运动

  英国《自然·纳米技术》杂志11日在线发表论文称,科学家们利用飞秒技术首次成功拍摄到半导体材料内部电子状态变化。该成果将提供对半导体核心器件前所未有的洞察。  自20世纪后期以来,半导体器件技术进步集中且明显,譬如晶体管、二极管以及太阳能电池等。这些器件的核心,正是电子在半导体材料中进行的内部运动

专访《自然》、《科学》四位主编:他们看好中国科研

  近期,《自然》及旗下44个子刊的主编和资深编辑将齐聚上海,出席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自然科研全球峰会。据介绍,此次峰会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举办地,是因为《自然》全球编辑团队希望增加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了解与互动。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科研界的领先者之一,科研数量与质量都有突出的表现。过去20年,我国科研人员

韩春雨实验事件发酵 打口水仗不如用论文说话

  11日,13位中国科学家发表实名声明,称他们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  事件最初缘起于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称格氏嗜盐碱杆菌中的蛋白质NgAgo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能够被利用到基因编辑中,成为一种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这样一个发现

研究揭示羟氯喹治疗新冠会导致死亡 巴西升至全球第二

  5月2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1例(在吉林)。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52人,重症病例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41例(含重症

生命秘方:科学家试图实验室培育人类精子和卵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试图在实验室里培育卵子和精子,未来能替代正常的人类生殖方式吗?我们暂时称他为“B.D”先生,因为他的妻子在她的不孕不育博客“射空枪”中是这样描述的。几年前,36岁的B.D先生知道自己患有精子缺乏症(azoospermatic),这意味着他的身体根本不会产生精子。  在

新冠病毒“备受争议”的神秘来源

  随着新冠肺炎对全球的威胁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各国专家也对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来源投下更多关注的目光。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基因比对、跨物种感染研究以及关键的“中间宿主”等领域,对新冠病毒来源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刻而全新的视角。  一、华

评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诺贝尔奖成就

  许多人对诺贝尔奖的印象是,它经常颁发给老者,而不是正值创造力巅峰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学者。比如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仍然是老者。华裔科学家高锟生于1933年,美国人史密斯生于1930年,博伊尔则生于1924年。   其实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就是要保证获奖成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基础性研究成果

诺奖得主:用影响因子评价科研成果是一种扭曲

   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发表文章与金钱奖励相挂钩,就会造成扭曲。  Randy W. Schekman  “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你的科研做得更加成功,就应该得到更多工资,这很自然。但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发表文章与金钱奖励相挂钩,就会造成扭曲。”近日,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在

细胞系错误鉴定:终结的开始(二)

案例和影响交叉污染和错误鉴定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这其中有许多的案例,我们很难去判断哪一个是最重要及代价最高的。已被描述的经典案例是Hela细胞污染(关于Hela细胞污染有好几个案例),令人惊奇的是,许多被Hela细胞污染的细胞系居然在一些备受尊敬的杂志上仍被使用,而这一使用距离它们最先发现为Hela

细胞系错误鉴定:终结的开始

  2010年5月ATCC SDO(Standard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工作组在Nature review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ell line misidentification:the beginning of the end》前瞻性报道。以下是全文

那些上了天的学术造假套路

  疯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国际农业创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编辑,不过他这次找了个好借口没有参加去年的第五届世界病毒学大会:因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王晓东:开垦科研体制的试验田

   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火星计划,这些曾突破人类科技极限的创新成果,常促使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在海外(美国)20余年科研生涯中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是什么促使着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先进的科学文化或者科

浙大肝移植论文被撤:地域偏见?国际惯例?

   最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国际肝杂志》(Liver International)决定,撤销浙江大学第一附属主任医师郑树森等人在线发表的一篇与肝移植有关的论文,并或将终身禁发该论文作者的论文。  《国际肝杂志》主编Mario Mondelli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应称:“撤稿原因并非论文数据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