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在Nature上演“帽子戏法”!

3月22日晚间,Nature官网发布多篇论文 北京大学三项成果同时在线发表 上演“帽子戏法” 生命科学学院肖俊宇研究员研究组 发表成果 《FcμR受体对免疫球蛋白IgM的识别》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课题组 发表成果 《外延高κ栅氧化物集成型二维鳍式晶体管》 电子学院彭练矛教授-邱晨光研究员课题组 发表成果 《二维硒化铟弹道晶体管》 揭示,突破! 肖俊宇研究组通过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手段揭示了FcμR特异性感知不同形式IgM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IgM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IgM是人体内五类免疫球蛋白之一,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浆细胞分泌合成,具有强大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和凝集作用,在免疫应答早期阶段发挥重要功能。FcμR(也称为Toso或Faim3)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IgM特异性受体,它可以与不同形式的IgM(包括膜结合型IgM单体、血清中的IgM五聚体和六聚体以及分......阅读全文

北大在Nature上演“帽子戏法”!

  3月22日晚间,Nature官网发布多篇论文  北京大学三项成果同时在线发表  上演“帽子戏法”  生命科学学院肖俊宇研究员研究组  发表成果  《FcμR受体对免疫球蛋白IgM的识别》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课题组  发表成果  《外延高κ栅氧化物集成型二维鳍式晶体管》  电子学院彭练

北大在Nature上演“帽子戏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81.shtm 3月22日晚间,Nature官网发布多篇论文 北京大学三项成果同时在线发表 上演“帽子戏法” 生命科学学院肖俊宇研究员研究组 发表成果 《FcμR受体对免疫球

北大生科院连发Cell,Nature子刊文章

  近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连在Cell,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文章,介绍了关于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接头及感应蛋白STING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基因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The structura

Nature!北大攻克苯环开环重大科学难题!

  芳环作为有机分子骨架最基本的结构之一,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和化工原料之中。然而,由于其共轭和稳定的环状结构,芳环的选择性开环断裂转化一直面临着键能高(147 kcal/mol)、活性低和选择性难以控制等挑战,是有机化学领域公认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  虽然自然界通过酶催化能够实现芳环的氧化开环代谢,

北大冷冻电镜技术接连发表Nature,Nature-Communications文章

  蛋白酶体是细胞中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的浓度和清除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细胞中最普遍的不可或缺的大型全酶超分子复合机器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蛋白降解机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致力于新兴冷冻电镜技术方法的发展,将之用于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化学生

Nature子刊:北大BIOPIC发表新成像技术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物质运输等多种重要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大肠杆菌中,肌动蛋白Mre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而EF-Tu(细菌延伸因子)主要在蛋白合成的延伸过程中发挥功能。研究这两种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

Nature子刊:北大BIOPIC发表新成像技术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物质运输等多种重要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大肠杆菌中,肌动蛋白Mre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而EF-Tu(细菌延伸因子)主要在蛋白合成的延伸过程中发挥功能。研究这两种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

北大研究新成果获Nature子刊重点推介

  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香港大学和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rect retino-raphe projection alters serotonergic tone and affective behavior”的文章,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参与了调控抑郁症状,并且这个

nature发文:评清华北大论文事件

  最近中国大陆两所顶尖的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因为一项关于生物体内的感受磁场的蛋白受体的重要发现发生了一些摩擦,并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9月14日,清华大学教授,神经学家张生家研究组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线虫可以利用一种特有的磁感应蛋白调控神经与肌肉细胞运动的文章。  然而,就

北大学者Nature-Biotechnology公布DNA测序重要突破

  一种全新概念的测序方法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ighly accurate fluorogenic DNA sequencing with information theory–based error correction”的文

摆脱“弃风弃电”,北大最新Nature带来新型电池

在河北丰宁的坝上草原上,有一片漫山遍野的白色风车。你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部分风车并没有在转动,只有小部分在转动发电。 “这是风车在有序停工,也就是我们说的‘弃风弃电’。”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庞全全说。 如何让这些大风车物尽其用呢? 8月25日,庞全全联合麻省理工学院、滑

Nature指数公布-2020全球学术排名!北大首进前10

  2020年1月3日,Nature指数公布了2018年10月1日到2019年9月30日大学/机构排名,也就是说最新的一期机构/大学的学术排名正式出炉。我们发现:  在全球大学/机构综合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位居榜首,其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南京大学。可喜的是,北京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10,另外有19大

Nature新闻报道北大、中科院最新研究发现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中国西南贵州省兴义的附近发现了一副近乎完整的鱼骨架。这一被研究人员命名为Potanichthys xingyiensis的鱼取代了它的欧洲近亲成为了最古老的飞鱼。研究人员将这一成果发表在10月31日的《皇家学会学报B

北大、中科院Nature子刊破解干细胞癌变机制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PTEN缺陷可重编程人类神经干细胞向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样表型转变。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刘光慧(Guang-Hui Liu)研究

摆脱“弃风弃电”困境-北大最新Nature带来新型电池

  在河北丰宁的坝上草原上,有一片漫山遍野的白色风车。你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部分风车并没有在转动,只有小部分在转动发电。  “这是风车在有序停工,也就是我们说的‘弃风弃电’。”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庞全全告诉《中国科学报》。  如何让这些大风车物尽其用呢?  8月25日,庞全全联合麻

北大教授发文Nature子刊,灵感来源与桑科植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625201、21961142010、91853202)等资助下,受到桑科植物中狄尔斯-阿尔德反应(Diels-Alder reaction,简称D-A反应)类型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启发,北京大学雷晓光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Ken N.Houk实验室

北大邓兴旺、安成才教授Nature子刊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北京大学、耶鲁大学和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拟南芥杂交种中水杨酸生物合成增强,提高了对活体营养型病原体(biotrophic pathogens)的抗性。这些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1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邓兴旺(

北大学者Nature子刊发明控制基因编辑体系的新技术

  来自于微生物的II型规律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系统(Type II CRISPR)自从2012年被改造为基因编辑工具后,带来了生物学研究、疾病治疗以及农作物育种等方面的一系列革命性进展,并有望在未来持续改变世界。然而,难以实现特异细胞的精准调控限制了CRISPR基因编辑体系的应用。  miRNA是一

北大、中科院Nature子刊发表光遗传学重要成果

  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慢性痛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患者的痛苦。已知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与疼痛的感觉分辨和情绪体验有关。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中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  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发现,mPFC中的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L)与

北大,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揭示miRNA的新调控作用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单子叶植物所特有的、受RSV侵染抑制的水稻负调控抗病因子miR528,这项研究揭示了miR528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在水稻与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抗病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

北大学者Nature子刊发文:气候因素对人格特点的影响

  2017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垒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发表题为“Regional Ambient Temper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ersona

北大学者Nature子刊指出双酚A替代物并不安全

  双酚A(bisphenol A)是一种广为人知的雌激素活性物质,此前曾因为广泛应用于制作婴儿奶瓶、塑料水杯等而备受诟病,因此目前塑料奶瓶开始采用了一些双酚A替代物质,如双酚芴(BHPF),但是这些新化学物就安全吗?  近期来自北京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BHPF尽管没有雌激素效应

北大,中科院Nature-Plants发表新成果:RNA沉默与病毒防御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大学生科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发现了一个单子叶植物特有、且能够被病毒侵染所抑制的水稻负调控抗病因子miR528,揭示了该miRNA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在水稻与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抗病机制,并进一步发现该机制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 

北大《Nature》科学家首次看到水合钠离子的原子级“真面目”

  在日常生活中,舀一勺盐,倒进一杯水里搅一搅,得到一杯盐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就是这件小事,却难倒了无数大科学家。人们已经知道,水能溶解很多东西,并与其形成团簇,但这种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直到5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北京大学江颖、徐莉梅、高毅

北大学者《Nature》发表蛋白质机器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研究

  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Cryo-EM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of substrate-engaged human 26S proteasome(底物结合的人源26S蛋白

一文获取|北大、吉大、山大和上海药物所Nature都在这!

  北京大学Nature  4月13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宏魁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hemical reprogramming of human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首次

Nature:北大绘就首个人类早期胚胎DNA甲基化全景观图谱

  近日,北京大学交叉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绘就出世界首个人类早期胚胎DNA甲基化全景观图谱。此项研究工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人类早期胚胎DNA甲基化调控网络的研究框架,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评估与改善,以及临床上疑难病例的诊治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北大曹云龙因新冠病毒研究入选

  2022年12月15日,Nature 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人物榜单(Nature's 10),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这一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十大人物的故事以独特视角浓缩了这不平凡一年中的一些最重大的科学事件。  Nature 特写部主编 Rich Monastersky

Nature-Methods-:北大汤富酬团队揭示单个细胞内高阶染色质结构

  调控基因组元件的高阶三维(3D)组织为基因调控提供了拓扑基础,但尚不清楚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多个调控元件如何在单个细胞内相互作用。  2023年8月28日,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在Nature Methods (IF=48)在线发表题为“scNanoHi-C: a single-cell long-r

Nature-Biotechnology:北大陈良怡提升荧光显微镜两倍分辨率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利用荧光分子的化学开关特性(PALM/FPALM/STORM)或者物理的直接受激辐射现象(STED),实现超越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尽管如此,活细胞中的超分辨率成像仍然存在两个主要瓶颈:  (1)超分辨率的光毒性限制了观察活细胞中精细生理过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