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不容忽视的表观基因组

肥胖有可能不仅写在基因之中,也写在基因之上。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一项探讨人类表观基因组(epigenome)的研究发现,某些表观遗传标记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 在上个月的《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科学家们报告称在2500多人的血液和脂肪细胞发现与新陈代谢相关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化学改变。这项由英国莱斯特大学Nilesh Samani领导的研究工作,是旨在通过全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epi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EWAS)探讨疾病这一新兴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的表观遗传变化都受到环境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研究将揭示出难以捉摸的一些疾病的机制。然而,许多的科学家也对此持怀疑态度。 EWAS是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那里获得的启迪,后者是通过比较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遗传变异从而鉴别出与疾病相关的变异......阅读全文

表观遗传如何让癌症在歧途越走越远?

  表观遗传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学科,目前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在人体生长、发育、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表观遗传的改变是癌症发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小编在此为大家盘点了近期关于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研究,与大家一起学习。  【1】Nat Genet:表观遗传变化让

点评Nature背靠背 |浙大教授解释基因敲除为何没有表型

  Robustness指一个复杂系统适应和应对内部和外界扰断而行使正常功能的能力。遗传系统健壮性(genetic robustness)指一个生命体能缓冲基因组中有害突变的能力。突变是生命进化的原动力,而有害突变是致死。一个稳定的遗传系统既能缓冲突变同时进行世代更迭,这样本体能维持正常功能,突变在

两篇Nature文章发表表观遗传重要研究成果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可影响基因表达的基因组变化。像DNA一样,当细胞分裂时某些表观遗传修饰可以被忠实地复制,使得子细胞中能够保留来自亲代的这一信息。这确保了沿着细胞谱系向下以一种稳定的方式维持基因表达。  近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两篇新研究论文

Nature发布大规模癌症表观基因组研究成果

  科学家们鉴别出了有可能生成第4亚型髓母细胞瘤的细胞。新研究发现为这种最常见的脑肿瘤亚型开发出更有效的靶向疗法清除了一个障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1月27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发育神经生物学系的Paul Northcott,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Stef

徐国良院士Nature发文,破解胚胎发育背后的秘密

徐国良院士(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10月19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ET-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ols gastrulation by regulating Lefty–Nodal signalling”的论文,第一次在体内证明了D

那些打破人们传统认知的重磅级研究成果!

  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那些打破人们传统认知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Sci Adv:打破传统认知!适度的压力或会让你更加长寿!  doi:10.1126/sciadv.aav1165  一种称之为染色质结构缺陷的描述或染色

2018年度巨献:打破教科书,挑战常规的突破性研究解读

  很多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观点仅限于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然而随着时间推进,科学研究在不断在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会层出不穷,很多教科书中的观点也会被覆盖更新,很多传统认知也会被替换。那么2018年都有哪些打破教科书或挑战传统认知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201

孙方霖:表观遗传学 后基因组时代的领舞者

DNA双螺旋的解码者、诺贝尔奖获得者Watson说:“你可以继承DNA序列之外的一些东西。这正是现在遗传学中让我们激动的地方。” 不久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利用由“路标计划”管理的新基金,启动了表观基因组学研究计划,一批表观遗传学项目和研究人员将获得数百万到上千万美元的经费支持。几乎在同时

NCB | 肝脏再生与类器官形成中表观遗传重塑过程

  在成体肝脏中,生理条件下细胞迭代的速率较低。而肝脏遇到组织损伤的情况下,细胞则能够高效地发挥再生能力【1-4】。最近有研究发现,胆管细胞能够发展成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肝脏类器官,并且具有分化成为肝细胞和导管细胞的能力【5】。但是胆管细胞获得细胞可塑性、起始类器官发育以及应对组织损伤的再生能力是如

Nature杂志12月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不知不觉,再过天2016年就离我们远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那么即将过去的1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学习。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与衰老存在因果关联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2016年4月21日Nature期刊精华

  1. Nature:细菌群体CRISPR-Cas多样性有助限制病毒扩散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宿主(如细菌)基因多样性通过限制寄生物(如病毒)进化而有助降低疾病扩散。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1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dive

一文了解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清华大学颉伟课题组12月接连发表Molecular Cell、PLOS Genet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颉伟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Ludwig肿瘤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包括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

今年我国科学家在CNS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

  【1】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人FcRn是B族肠道病毒的细胞脱衣壳受体  doi:10.1016/j.cell.2019.04.035  B族肠道病毒(Enterovirus B, EV-B)包括埃可病毒(Echovirus)、柯萨奇病毒B、柯萨奇病毒A9,以及多个新发现的B族肠道病毒血清型。它

复旦施扬、蓝斐教授Cell子刊发表新研究成果

  Nono是旁斑(para-speckle)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储存和加工RNA。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缺乏旁斑,从而使得Nono在mESCs中所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近期,来自复旦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Nono的功能是作为一个染色质调节因子与Erk合作,调控着mE

Nature Genetics:全基因组测序领域的开拓性进展

  当我们提到DNA的甲基化,通常是指胞嘧啶(C)碳环上5号碳原子的甲基化,5-甲基胞嘧啶(5mC)。实际上,在原核生物中存在着3种DNA甲基化型式,5mC、4mC(4-甲基胞嘧啶)和6mA(6-甲基腺嘌呤),6mA起主导作用,缺乏6mA可导致一些细菌的死亡。科学家们曾经以为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DNA

陈建军/杨建华/何川/黄刚 揭示RNA m6A由组蛋白修饰决定

  近年来,RNA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发现RNA甲基化修饰,特别是m6A甲基化修饰,在哺乳动物的转录组中广泛存在,并且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引领了RNA以及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又一个热潮。高通量测序揭示在人和小鼠的转录组中有1/3-1/2的mRNA转录本具有m6A修饰【1,2】。理论

2016年肿瘤干细胞重磅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启动和重建肿瘤组织表型能力的肿瘤细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对化疗和放疗耐受。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将有望为癌症的治疗带来希望。科学家们也在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试图通过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解决肿瘤起源及治

华人女院士Nature发表老年痴呆重要研究成果

  我们对于疾病的易感性取决于我们遗传自父母的基因以及我们的人生经历。根据发表在近期《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先天与后天这两个因素似乎影响了阿尔茨海默氏症中迥然不同的一些过程。  这项研究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Broad研究所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完成,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P

顶级实验室《Nature》发布表观基因组学图谱

  基因组中表观遗传变化是能遗传的,近期来自Salk生物学研究所等处的一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野生植物表观基因组学全范围内的研究分析,从中发现了这种修饰与遗传信息相互作用的共同模式。这一成果公布在3月7日Nature杂志在线版上。   文章通讯作者是Salk研究所的著名教授Joseph R. E

Science揭示表观遗传研究遗漏的重要一环

  根据由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MUL)领导的一项研究,在怀孕期间母亲饮食可以永久地影响后代的特征,如体重的这一过程,可以受到基因组一个意想 不到的部分中遗传变异的强烈影响。这一研究发现可以阐明以往许多的人类遗传研究无法完全解释某些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肥胖遗传机制的原因。  这项发表在《科学》(S

基因组中“暗物质”关键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捷凯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Andrew P. Hutchins课题组合作,以小鼠胚胎干细胞为模型,揭示了基因组中转座元件的关键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相关成果以Transposable elements are regulated by context-specif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徐国泰博士等揭示ER阳性乳腺癌耐药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

  据最新发表于CA Cancer J Clin杂志的全球癌症数据统计,全球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10万,死亡病例62.7万,在所有导致死亡的癌症类型中排名第二【1】。乳腺癌细胞可以依据其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

多篇研究共同解读近期单细胞测序重磅级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单细胞测序领域的重磅级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Cell:开发出空间单细胞测序技术,有助揭示早期乳腺癌产生浸润性之谜  doi:10.1016/j.cell.2017.12.007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新的遗传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多项研究给出新解释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

  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人类大脑变得越来越大的驱动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们对此提出异议。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在此,小编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两篇Cell揭示一个让人类大脑比较大的特异性基因---NOTCH2NL  doi

科学家揭示1型糖尿病的表观遗传致病机理

  11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一项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科研人员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Andrew E.Teschendorff研究组的合作研究——Increased DNA methylat

华东师范大学Nature子刊发布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H3K9甲基化促进了哺乳动物中的DNA维持性甲基化,但并非是其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发布在8月2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华东师范大学的翁杰敏(Jiemin Wong)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