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几年科研工作的一点体会

几年博士生涯就要结束了,百般滋味在心头。 现就科研谈一点个人的感受。因为是做计算模拟的,又吃尽了选题不当的苦头,所以相关方面的感受深些。但,科研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 0。选题(最重要)+文献阅读+交流 注:选题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工作的价值,是方向问题,最为重要。就象开挖矿藏,地方若选错了,工作很辛苦却收获甚微。文献阅读和积极的学习讨论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有效的推进工作。 1。新的模型或已有模型的改进;有趣的研究对象;易于接受的机理解释 2。与实际或者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抽象出简单合理的微观机制 注:搞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若具备以上两条中的一条,基本可以发一篇paper了,最好两条都具备,这样可以发还不错的paper,若模型和结果可以拓展具有一定普适性,研究对象也足够重要或者有趣,那就更好了。 3。丰富多彩的结果 ......阅读全文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编者按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

朱清科:黄土高坡“水保缘”

  导读:据朱清科的老搭档、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吴宗凯介绍,1998年,吴起县土壤侵蚀模数是每年每平方公里1.528万吨,后经朱清科团队以及吴起县干群努力,前几年的统计数据土壤侵蚀模数已降到每年每平方公里0.54万吨。  从黄土高坡来,到黄土高坡去。  “我的这一生,三分之一在固原,三分之一在陕西,三分

听青年科技工作者说说心里话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根据《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8114万人,科技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3.73岁,29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现有科技人力资源的主体。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断层问题也相当严重,据中国科协2016年调研结

袁隆平:即将“90后”仍为稻粱谋

  袁隆平87岁了,依然常常奔走在稻田间。他最近一次出席公开场合是4月12日,三亚的首届国际水稻论坛。他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及主席。  论坛上,袁隆平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他称,今年超级杂交水稻正在向亩产113 4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成功的可能性有90%。  高产更高产,依旧是他所追求

著名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刘伯里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中国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伯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下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刘伯里文集》

他们,已经注射了新冠疫苗,成为第一批探路者

  “我只是觉得自己刚刚好符合条件,没有太多负担,能承受结果,偶尔也想脱离一下低级趣味的一个普通人,真的该感谢的是所有一切站在普通人面前的人。”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志愿者小米(化名)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对大家涌来的关注,她一时不知如何回复。  此前,这位姑娘在微博发了条买家秀,夸赞了店主的裤

《求是》对话白春礼等:创新驱动发展如何落地

   激烈的国际竞争表明,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特别是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最根本的取决于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抉择。这一战略如何落地,企业怎样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办学才能使创新型人才充分涌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环保机械行

记中科院青海盐湖所张志宏团队:钾盐产业追梦人

   接近“知天命”的年纪,但张志宏仍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盐田精细化控制和气候结合的科研之路上继续探索。  1987年7月,刚拿到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证的张志宏踏上了回青海西宁的火车。在科研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张志宏义无反顾地选择加入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下称盐湖所),用自己在盐田工艺、浮

郭华东院士:把地球做成大数据

   1999年,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有记者向时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郭华东(现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提问:什么是“数字地球”?郭华东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回答了他:“从我的观点来讲,‘数字地球’就是把地球装进计算机!”

颜宁:当科学家是幸福的

当科学家有什么好处?颜宁脱口而出,当科学家是幸福的。 “很自由,科学家有充分的掌控自己时间的自由,可以自主安排工作和休闲时间,这也是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放弃高薪进入其他领域,而是愿意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研究的原因之一。”颜宁的解释很简单。 10月29日,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

院士忆高考:“别做梦了”到17岁的大学生

 ■谭蔚泓谭蔚泓 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现任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学院教授,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志》副主编。在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

青年科学家黄晓磊:在沙滩上捡贝壳

   黄晓磊  整天跟昆虫花草打交道的黄晓磊喜欢大自然和简单的事物,他说自己只想带着单纯的好奇心和兴趣去认识这个世界。  “我的愿望是:有个哆啦A梦的任意门!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是青年科学家黄晓磊在2014年元旦那天许下的新年愿望。  也许你会猜想,他是个酷爱日本动漫的大男孩儿,童心未泯的他对儿时

中科院“百人计划”刘宣勇: 用生物材料对抗排异反应

  刘宣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生物材料表面工程课题组组长,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级“百人计划”。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表面/界面基本科学问题;生物材料表面纳米化和功能化;生物活性涂层/薄膜;抗菌涂层/薄膜。   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刘宣勇的办公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这一

阎海:精准医疗技术平台及发展趋势

  未来,治愈肿瘤不是靠药的发明和创造,最重要还是要早期发现肿瘤的存在,用最简单而精准的方法进行治疗。  △阎海 美国杜克大学卓越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学家  以下是正文:  很高兴能在阳春三月来到美丽的广州,也非常荣幸受到舒院长和组委会的邀请,与各位领导及专家分享我们在癌症基因组学、包括相关技术在未来

袁钧瑛:从上海女孩到美国院士

   “您还记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您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那天,您在忙什么吗?”  问起这事,袁钧瑛院士笑了起来,“那天,美国科学院开始怎么也找不到我,因为我把手机关了。后来他们电话打到我家里,是我先生俞强接的电话。但他也没法打通我的电话,只能在微信中留言。”  这一天是今年的5月2日,作为哈佛医学院

交叉学科建设的行与思 打造定制双学位,培养复合人才

不久前,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双一流”高校要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高校要“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

六一 今天的孩子 明天的科学家 科普如何让科学更“吸粉”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一席话浪漫动人又引人深思。  当一名科学家,曾是孩子们最初的

时评:改善科研环境不能只做看客

   曾听一位教授抱怨说自己的学生不行,说一流的学生都到了国外,留在国内的都是二流的学生,所以做不出什么重要的东西。以我出国近一年的经历和了解来看,清华、北大和中科院这些单位的学生丝毫不比国外的(包括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和其他国家学生)差,有些还更强。这位老师忽略了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不是出不去,而是因为

大道至简 平淡为归——记北大药学院王夔院士

在一切美好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美好起来了;在一切平静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平静下来了。经历了三次政治和社会的大震荡,三次改变研究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先生,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境遇始终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学家创新求变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真理,走过了七十五年的生命历程。王先生

钱七虎:科技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

  1 科技强国是交通强国、航天强国等的基础和核心  《院刊》: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可以说这些“强国”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您如何看待“科技强国”与其他几个“强国”的关系?或者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钱七虎:

学术干货:4位学术牛人教你如何读文献、用文献

  【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 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

我的赛默飞情缘——从未披露过的故事

  作者:谭丙文,目前担任立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化学检测事业部实验室主任一职,负责公司化学实验室技术管理(方法开发研究等)和生产运营管理以及化学分析技术支持工作。   细说我与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人和仪器的故事,分享身为仪器分析

拒建高校院士工作站 顾心怿院士甘当青年辅导员

  最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一名特殊的青年辅导员,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  顾心怿是胜利石油管理局资深首席高级专家、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总工程师。他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研究设计第一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中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顾心怿始终

“热心”师昌绪辞世:忠于事只为信仰

   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不幸得到证实:那个好管“闲事”的老头走了。几天前,医院传来的情况已不乐观,有关方面的领导密集前往探视。  11月10日7时7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在京辞世,享年96岁。  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

柴之芳院士:化学家应当向物理学家学习什么?

  我是1964 年从复旦大学放射化学专业毕业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作为一个化学人员近五十年来一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接触到所内外无数物理学家,从物理学家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将平时感受到的物理学家的特点和长处写成一篇短文,与读者分享。  物理学家勇于探索  总体讲,物理学家思考的科学问题重大且深远

徐更光:为国防建设服务 为了世界和平

  徐更光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兵器工业总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召集人、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委员会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

科研资源科普化:接地气方能聚人气

  一些科学家觉得很难从科普工作中看到直接成效,也未见与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影响力,便认为不如把精力和时间继续花在科研上。其实,科普是科学家的天然使命,科学家有义务向公众说明这些经费投入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成果。  6月27日,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物理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环境

冯长根:科学家要自己动手做科研

   如果说研究成果是科学家献给世界的一颗颗“珍珠”,那么科学实验、撰写论文等就是对“珍珠”的采集、打磨。真正的科学家,应参加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文献搜集到科学选题、科研立项,从方案论证、路径确定到实验实施、公式推演、计算验证,从数据分析、成果检验到总结提炼、撰写论文,都不妨“亲力亲为”。只有这样,

地球科学要“上天”了?!

  “几十年前的青藏高原科考,靠的是科学家手脚并用地爬;现在科学家带无人机过去;未来,人可能都不用去,就能开展科考工作。”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施建成所描述的这番情景听起来很“科幻”,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或将成为现实。  11月14日,第一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