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16 15:39 原文链接: 一种新型的人类自身炎性疾病——CRIA综合征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人类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AID)的遗传原因,研究者将这种自身炎性疾病称之为CRIA综合征(抗裂RIPK1诱导的自身炎症,cleavage-resistant RIPK1-induced autoinflammatory),其是由一种关键的细胞死亡组分的突变所诱发。

图片来源: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研究者Lalaoui表示,本文研究中我们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人类自身炎性疾病,同时还发现,一种关键的细胞死亡分子的相关突变驱动了这一疾病的发生。细胞死亡通路会发展处一系列内置的机制来调节炎性信号和细胞死亡,在疾病发生过程中,RIPK1的突变会克服所有存在的正常检查和平衡机制,从而诱发细胞死亡和炎症的失控。

  自身炎性疾病是由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所致,其会引发反复发作的发烧和炎症,并损害机体重要的器官;文章中,研究人员对三个家族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均存在阵发性高热和疼痛性淋巴结肿大病史;同时这些被诊断为CRIA综合征的患者机体中也拥有一系列其它的炎性症状,这些症状始于幼年时期,且在成年时期会继续进展。

  当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患者机体的外显子组(基因组的一部分)时,他们发现,CRIA综合征与细胞死亡直接相关;研究者Boyden指出,当我们队每名患者的完整外显子组进行测序时发现,在三个家族中,每个家族的个体机体的RIPK1中都携带着完全相同的氨基酸独特突变,这一点非常惊人,就好像闪电在同一个地方击中了三次一样,三个突变中的每一个都会存在相同的结果,其会阻断RIPK1的分裂,这就揭示了RIPK1的分裂在维持正常细胞的功能中有多重要。

  文章中,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模型中证实了RIPK1突变和CRIA综合征之间的关联,RIPK1上相同位点携带突变的小鼠与CRIA综合征患者一样拥有相似的炎症恶化情况;研究者Dan Kastner表示,如今我们能利用多种抗炎性药物来治疗CRIA综合征患者,包括高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制品等,尽管一些患者在使用白介素-6抑制剂后疾病症状发生明显改善,但其他患者的反应较差或存在明显的副作用。

  研究者指出,理解CRIA综合征诱发炎症背后的分子机制或能帮助我们早日开发出新型疗法,RIPK1抑制剂或能提供一种靶向性的精准疗法来治疗这种综合征。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发现CRIA综合征也意味着RIPK1在广谱人类疾病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比如结肠炎、关节炎和银屑病等。

  研究人员希望能深入研究揭开与细胞死亡相关的多种复杂通路,此前研究人员发现,Bcl-2蛋白的突变能够维持癌细胞存活;研究者Silke教授对细胞死亡通路研究了超过20年时间,他表示,RIPK1或许是炎症和细胞死亡的关键调节子;RIPK1是一种潜在的分子,细胞能够衍生出多种方法来管理其效应,包括分割RIPK1分子以解除其“武装力量”,以及抑制其炎性活性。在自身炎性疾病中,突变往往会抑制RIPK1分子分裂成两部分,这就引发了细胞死亡的失控和炎症的发生。

  研究者表示,RIPK1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其在细胞死亡通路中也扮演着极为复杂的角色。RIPK1的突变会驱动过多或过少炎症的发生,包括自身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诱发免疫缺陷;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RIPK1在细胞死亡过程中扮演着多变角色,同时研究者还想希望能够有效靶向作用该分子来治疗多种人类疾病。

相关文章

儿童双侧威尔姆斯肿瘤的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解密

揭示儿童肾癌易感性的遗传机制威尔姆斯肿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罕见肾癌。儿童被诊断出患有威尔姆斯肿瘤的平均年龄取决于一个或两个肾脏是否受累。如果一侧肾脏受累,通常在42-47个月时被......

复旦大学樊嘉、孙云帆等团队揭秘转移性肝癌: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分子特征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转移性肝细胞癌(HCC)肿瘤内部和跨越肿瘤的分子特征,发现了早期转移性扩散的多样性肿瘤克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脏外科研究员孙云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

国外研究揭示伯格曼法则背后的遗传机制

一项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沃希托浸会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联合完成的研究,通过对北美歌雀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在其身上观察到的显著体型变化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根据伯......

冠状动脉钙化机制揭示: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新的遗传因素

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等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已经找到了导致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新的和已知的遗传因素,这是一种由动脉粥样斑块标志的病症,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心脏病学家,M......

解码生命、赋能经济、引领未来——中国遗传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武汉盛大开幕

2023年11月28日,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湖北武汉盛大开幕。本次大会是我国遗传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旨在促进遗传学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遗传学学科......

甘蓝青花菜课题组揭示显性雄性不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青花菜课题组在甘蓝显性雄性不育遗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正向遗传学手段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发现其启动子区突变是导致显性雄性不育的......

研究解开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7月26日,中国工......

多变异多基因协同贡献AD遗传易感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遗传因素的影响。目前,基于大规模病人-对照人群的遗传学研究,特别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已鉴定到近百个可靠的AD遗传风险相......

成都生物所揭示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6月19日发表于......

研究发现决定狗狗性格的因素远远不止品种

人类与狗之间的纽带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狗主人选择罗威纳犬而不是吉娃娃犬的决定通常是根据性格做出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虽然品种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狗的个性是由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决定的。一条狗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