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20年增长近10%

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9.5%。 “直接影响是气温升高,这将对青藏高原生态退化与水资源减少产生一定影响。”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特种观测员刘鹏说。 据监测,青藏高原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四五月达到高值,七八月为最低点,九月份又有所升高,冬天进入采暖季后达到一年中最高值。“显然,二氧化碳浓度与树木生长周期、燃煤排放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但目前为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每年都在创新高。”刘鹏说。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系统的24个大气本底基准观测站之一,为全球大气数据共享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监测的结果与世界其他站点完全吻合。”刘鹏说,据美国夏威夷的莫纳罗亚观象台观测显示,二氧化碳浓度的时均值在去年内已多次突破400ppm,上......阅读全文

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20年增长近10%

  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9.5%。   “直接影响是气温升高,这将对青藏高原生态退化与水资源减少产生一定影响。”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

青藏高原首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

  青藏高原首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端,2015年总人口逾231万人。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不断增多,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西宁市区大气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性好转,开始受到扬尘、雾霾等大气环

青藏高原背景大气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人为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即大气气溶胶,已显著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及相关联的大气动力与热力属性,成为目前评估气候变化的最不确定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不确定性源于人类对背景大气气溶胶源排放、转化过程及其与云-降水相互作用过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和“亚洲水塔”,发育有全球最

青藏高原所等发现南亚大气污染物传入青藏高原的新证据

  青藏高原周边广泛分布着大气污染严重区域,这些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进入高原,与冰冻圈联系在一起,将对气候和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丛志远与合作者对该传输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Atmospheric Chemi

大气所揭示青藏高原人为气候增暖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311.shtml   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拥有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储冰量,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因而,其也被誉为“亚洲水塔”。自1950年代有观测记录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快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湖泊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源

  湖泊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湖泊的沿岸地带更是潜在的温室气体释放的重点区域之一。青藏高原分布着我国最大面积的湖泊群,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世昌团队及其合作者对青藏高原18个湖泊近岸水体中温室气体(二氧化

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生产力与大气干旱的联系

  气候变暖可导致大气水汽压差增加、大气干旱化趋势增强。过去对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生长的研究大多围绕增温和降水格局变化来开展,却鲜有研究探讨大气水分亏缺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这极大限制了我们对未来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预测。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涛团队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生产力与大气干

对流解析模式对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增值

  如何提高大气水循环的模拟能力是气候模式研发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降水对局地和下游的生态及环流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普遍存在显著湿偏差。  此前研究认为,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降水的高估主要由南边界水汽输送偏多引起,

青藏高原所揭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组成及来源

  多环芳烃(PAHs)因为其致癌、致畸等性质引起越来越多关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康世昌课题组通过对尼泊尔加德满都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PAHs的分析,系统解析了研究区颗粒态PAHs的含量组成、季节变化、来源及控制因素等。  研究结果表明,加德满都大气中颗粒态PAHs的含量较高,与东亚和南亚

青藏高原所等揭示藏东南地区大气汞湿沉降特征

  大气汞湿沉降是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认知大气汞湿沉降特征对于准确评估大气汞沉降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基于TRAP Himalayas(Transport of Atmospheric Pollut

青藏高原所揭示南亚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影响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碳质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等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能够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大气化学组成。青藏高原毗邻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是北半球生物质燃烧最强烈的区域之一。生物质燃烧不仅对当地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干扰,还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对青藏高原冰冻圈产生深刻影响。由于缺乏系统的观测,南亚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长出现停滞

  英国《自然·通讯》期刊11月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气候科学研究报告称,虽然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仍在增加,但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率却出现了暂时停滞。这一发现表明,陆地植被碳吸收的增强,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留存比例。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绝对二氧化碳含量一直在上升,但增长率会大幅波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今年创新高

  (哥本哈根新华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8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披露的最新研究进展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比以前更加严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009年创历史新高。   IPCC主席帕乔里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前披露了预计将于2013年完成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部分

大气二氧化碳观测有了立体网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940.shtm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其次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另外动植物尸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也会释放二氧化碳。以上是三个主要原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评估系统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宣布,他们成功研发了完全自主的“贡嘎”(GONGGA)大气碳反演系统(以下简称“贡嘎”系统)。这是“全球碳计划”2022年全球碳收支报告首轮脱颖而出的大气反演系统。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的角色,由数据贡献者

中国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评估系统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宣布,他们成功研发了完全自主的“贡嘎”(GONGGA)大气碳反演系统(以下简称“贡嘎”系统)。这是“全球碳计划”2022年全球碳收支报告首轮脱颖而出的大气反演系统。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的角色,由数据贡献者

黄建平:氧气收支缺口将扩大-浓度将加速下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617.shtm 中新社西宁7月13日电 (记者 孙睿)“研究显示,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全球氧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氧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

二氧化碳,象水汽和臭氧一样,是影响大气中辐射传输过程的一种主要气体,从而二 氧化碳的含量是控制大气温度的一个重要因子。众所周知,地表和低层大气的温度比平流层和中层大气温度为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发自地表的和低层大气的热辐 射吸收了,使之不能射出大气层以外,但高层大气的二氧化碳却以比较低的温度向外发出

全球氧气收支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氧气浓度将加速下滑

  “研究显示,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全球氧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氧气收支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氧气浓度降加速下滑。”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在第四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7月12日至22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

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全球变暖,-氧气浓度将加速下滑

据研究显示,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全球氧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氧气收支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氧气浓度降加速下滑。”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在第四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7月12日至22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

南亚黑碳气溶胶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质亏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06.shtm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12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员从南亚黑碳气溶胶影响区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对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21

从“登山科考”转为“科考登山”

“以前是登山队带着科考队,现在是科考队带着登山队。”日前在科技部与中科院联合举办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学术交流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指出,本次科考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模式转变,实现了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实现了新技术和

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科考学术交流会议召开

  2022年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组织召开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学术交流会议——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学术交流,相关部门、地方和科考队代表出席会议。  邓涛研究员围绕“青藏高原是现代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介绍了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的强烈隆升深刻影响了高原和周缘的气候环境与生态

南亚黑碳气溶胶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质亏损

  12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员从南亚黑碳气溶胶影响区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对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南亚黑碳气溶胶通过改变南亚季风水汽输送,进而间接影响青藏高原冰川的物质补给。该成果发表在综合性期刊《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专访朴世龙院士:积极参与全球碳计划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 题:发扬老一辈青藏科考精神,积极参与全球碳计划——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2022年5月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

大气二氧化碳增加或改变海洋基础细菌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日报道,南加州大学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称,气候变化可能会把某些构成海洋食物链基础的细菌淘汰,而那些能适应环境的特殊细菌在未来海洋中会更加繁荣昌盛。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30日的《自然·地质科学》上。   在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一切事物都有“赢家”和“输家”。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水平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使烟草防御重心转移

  大气CO2浓度升高是未来全球变化的必然趋势。升高的CO2浓度不但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特性,而且作用于植食昆虫和植物病毒,这两种作用因素又反过来调节植物的防御反应。   在野外开顶式CO2控制箱(OTC)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以烟草为实验材料,以刺吸式昆虫(烟蚜)为实验对象,以

全球变暖致土壤加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土壤中储存的碳被加速释放进入大气,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研究人员在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气温升高后,土壤中以残枝枯叶为生的微生物会将土壤中更多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且其速度已超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碳。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马里兰大学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大气和冰川中黑碳来源研究获进展

  8月23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康世昌课题组与瑞典斯特哥尔摩大学合作研究论文Sources of black carbon to the Hi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