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

开花时间是决定油菜早熟、高产和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明晰自主开花时间的分子机理是一道国际性难题。青海大学教授罗玉秀主持的《春性特早熟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BnFLD和BnFCA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项目组,首次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的自主开花关键基因sBnFLD和sBnFCA,为探究春性特早熟甘蓝型油菜的自主开花时间及早熟机理奠定了基础。国际植物育种专业杂志《植物育种》对相关内容予以报道。近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与成果评价,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沈裕虎研究员介绍,罗玉秀项目组通过春性甘蓝型油菜与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培育出符合相关研究要求的86号品系,并以此品系为材料首次分离出两个关键自主开花基因sBnFLD和sBnFCA,可有效解决青海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生育期长、种植范围有限的问题。 ......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miRNA和效应蛋白新功能

  与人类一样,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长期共进化中形成了复杂的防御体系,而病原微生物也发展出对抗寄主抗性的多种多样的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郭惠珊团队发现miRNA和效应蛋白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战役中调控免疫和抑制免疫的新功能,并详细解析了它们的作

CRY2介导蓝光与内源油菜素甾醇信号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4月23日,New Phytologis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刘宏涛研究组题为BES1 regulated BEE1 controls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downstream of blue light signal

华南植物园表观遗传相关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大量表观遗传现象的发现与报道,植物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表观遗传修饰不改变生物体DNA的序列,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途径调节基因的表达。其中,组蛋白修饰方式包括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受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组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表《Genome Biology》

  中国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德州大学和德州A&M大学的科学家们分析了驯养的异源四倍体棉花和其4倍体和2倍体亲缘植物的1200万个差异甲基化胞嘧啶的综合表观基因和功能。  生物通报道:中国约有2000年的棉花种植历史,是世界三大产棉国之一。长绒棉(纤维柔长)是纺高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并简要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35S启动子安全性、栽体骨架序列安全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了自然科学中的主导科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新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发展及经济效益,同时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并简要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35S启动子安全性、栽体骨架序列安全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1世纪,生命科学成为了自然科学中的主导科学。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新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发展及经济效益,同时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著名学者Science:转基因改变植物授粉方式

  十一月六日,在《Science》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培育出一种植物,会拒绝它自己的花粉或近亲种的花粉。  自花授粉或“自交”对植物可能是有害的,会造成近亲繁殖和不健康的后代。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培育更强、更有适应性的农作物,是追求安全和充

光照培养箱高温能否解除低温幼苗的春化特性

冬小麦幼芽春化后21、28、35d即可获得抽穗潜力,若此时光照培养箱给 予5d、35℃的处理,播种后则丧失抽穗能力。如果对冬小麦进行70d超期春化,则脱春化无效,幼芽中仍检测到特异蛋白质。春化基因的表达一般只在较高温 度(33±2℃)下和较长时间(5d)才能被解除。如果春化过程完成(超期春化),则不

兰州大学PLOS解析赤霉素信号转导分子机理

  2014年7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五年影响因子9.44)在线发表了兰州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Arabidopsis DELLA Protein Degradation Is Controlled by a Type-One Protein Phosphatase

兰州大学PLOS解析赤霉素信号转导分子机理

  2014年7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五年影响因子9.44)在线发表了兰州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Arabidopsis DELLA Protein Degradation Is Controlled by a Type-One Protein Phosphatase

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PNAS文章:光信号转导调控新发现

  邓兴旺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现任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其研究组致力于植物分子遗传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90年代初继邓兴旺实验室利用植物研究体系发现和研究COP1的重要作用与分子机制后,哺乳动物中COP1重要功能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COP1 (CON

植物如何在生物大灭绝时期中幸存下来的?

  地球在46亿年的漫长地质演化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最著名和为人们熟知的是最近一次:距今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新世之交(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K-Pg)生物大灭绝事件(图1),因为它标志着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结束。图1. 距今6

谁是大自然里的“小猪佩奇VS小羊苏茜”?

在我们的习惯认知中,自然界的生物处在错综复杂的食物链中,一物降一物,很难与“合作”联系起来,但其实“合作共赢”的模式最早就是来源于大自然,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比比皆是。它们彼此之间也会达成“共识”,一致对外,这种合作关系就叫“共生”,它们的共赢则是赢在获取养分、抵御外敌和传递花粉,赢在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