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彭泽润:归还大学学术制度尊严

■有些做学问的人本不奢望国家这些钱给自己做学问,可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居然不认可这些没有得到“经费”武装的学术成果 现在大学里几乎人人都想拿个行政职位,而不是学术和教育本身。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去争取国家来源五花八门的引诱学者们的“经费”。我们的大学和学术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尊严? 那些有权力的把精力耗费在争取经费和瓜分经费的繁琐活动中,没有多少精力做学问。那些没有权力的学者,每年对付各种来源的繁琐的申请表格,而且几乎年年更新的表格,没有时间做学问。有的也不甘心“落伍”去活动活动,可是不仅难以获得经费,而且做学问的时间被挤掉,做学问的心情被破坏。 五花八门的研究项目申报消耗了大学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国家本来应该给大学老师做学问发工资的钱,被各个政府部门分割,然后形成五花八门的课题项目,让全国大学老师每天跟着方向不明确的“财神爷”去“乞讨”,胀死了那些能够紧跟“财神爷”的 “教授”,饿死了挤......阅读全文

同济教授: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急需改革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研,不仅出台了许多鼓励科研的利好政策,而且向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有大幅度的增加。  但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面,随着学术界被曝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继而激起巨大的争论。  纵观这

五专家解读科研经费管理:根本在于改革管理制度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4起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典型案件,7名教授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消息引发热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如何从制度上加以监督完善?本文中五位相关专家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分别是中

熊丙奇:“报销噩梦”更是科研噩梦

   每到年末,各高校都会迎来一轮科研经费的报销高峰。最近有媒体犀利吐槽了高校科研经费体制、揭露了其报销审批过严、项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在不少网友看来,现在的报销规定“这么严”,可还是有科研蛀虫,动辄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侵占案近年来时有发生。如果不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管理,还不知道有多

中青报:从68万被冒领透视科研经费管理积弊

  近日接连爆出两条关于科研经费贪腐的新闻。   2月9日,媒体报道,原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执行院长宋茂强,伙同其妻借用亲戚、老乡身份证以“校外劳务人员”的身份冒领68万元科研经费,并签订虚假劳务合同应对财务审计。   2月14日,广东省纪委网站发布消息,广东省科技厅原副厅长王可炜涉嫌严重违纪,

北青报:把大手笔科研投入都用到“刀刃”上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

科研经费七成按行政级别分配 权大钱多成惯例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北京、湖北、江苏等地调研时发现,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经费获取不公平,“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科研管理体制尤其是经费资源分配过度行政化饱受诟病,促使官本位意识泛滥,滋长投机意识,造成学术氛围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负面影响。科研人员呼吁,要痛下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要遏制科研腐败,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我国科研管理体系。应该将由行政部门主导科研经费配置,改革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会负责国家课题、项目资助,同时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者按学术原则、学术标准进行评价。  科技部昨天通报了有关国

避免科研评价结果与利益过度挂钩 杜绝科研腐败

  随着我国反腐日益常态化,科研领域的腐败问题受到公众关注。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2014年全国检察机关1月至9月查办职务犯罪的有关情况,其中包括两起教育科研领域的重大腐败案件:一起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因涉嫌贪污公款2000余万元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另一起是浙江大学原党

蒋高明:科学经费该怎么花

  不久前,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再次被媒体曝光。某高校科学家贪污巨额科研经费,被依法惩治。其实,科研经费中的腐败问题出现多年了,有些早已成为“潜规则”。   据报道,江南某大学教授被指控授意其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

科研经费管理:行政化还是法治化?

  近年来,我国每年科研经费均在万亿元以上,而科研经费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继今年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砍掉繁文缛节,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之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要“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上也提

记者观察:科研经费,各国如何监管

  漫画: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一国竞争力的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没有系统的预防和惩治措施,任何一个神圣的学术殿堂都可能沦为硕鼠的乐土  美国  监管机制未能完全堵死漏洞  弄虚作假,将面临巨额罚款  去年1月

熊丙奇:科研项目应取消“纵向”“横向”分类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纠正了横向科研经费属于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的观念。这位负责人强调,不管是纵向科研经费,还是横向科研经费,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对于普通公众,何为“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往往搞不明白。在他们看来,科研经费就是科研经费,都是用来作科学研究的。这其实是一个基本“

关于推进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若干建议

  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是我国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保障。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从2006年的77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46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8%。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对于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和效益

人民日报:科研经费改革应促进学术活力

  科研经费是对学术的投入,期待的是科学研究的高产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科研大国,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目前每年已达万亿之巨。但是,近日有媒体报道,过去数年间,只有四成左右真正用于科研,多数则用于开会、出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的乱象。   除了经费的滥用,令很多学

姚玉鹏:我国科研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思考

  9月3日,《科学》杂志刊登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和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的评论文章《中国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将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中存在的弊端“曝光”给了国际学术界。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沈文钦教授文章《科研经费分配应远离权力和人情》,文章进一步提出

黄涛:试解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十大矛盾

  目前,学术界广泛关注科研投入及科研经费使用问题,其中,既有全面清醒客观的认识,也有片面糊涂主观的想法。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十大矛盾。本文试图澄清是非,提出相应的化解对策与思路。   一是科研投入方向上重视科学规划与轻视自由探索的矛盾。爱因斯坦认为:伟大的科学成就并不是通过组织和计划取得的。科

中科院发文通报 仪器设备采购等将纳入反腐重点工作

  中科院昨日在其官网发布《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中央专项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了反腐倡廉的七个重点领域: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仪器设备与材料采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院所投资控股企业“三重一大”、科研道德与作风建设、领导干部选任与人员聘用晋级。通报全文如下: 

高校科研经费仅4成直接用于课题

    据新华社报道,山东省2006年度审计报告近日公布,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而管理费用、人员经费等开支占到了近六成。审计人员调查发现,有些高校还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

“报销难”泼了科研的冷水,没办法?

  日前,中央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公布为公车改革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然而,同样广为诟病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却长期悬而未决。  联想到岁尾年初,西北某高校学生为帮助老师报销,搬上被子、大衣到学校财务处彻夜排队;上海某著名大学,排队报销的师生一直从财务处大厅绵延至学校大

五位专家撰文探讨“科研经费分配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多,如何有效管理资金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版围绕“科研经费分配与管理”的话题,约请科技政策与管理方面的学者进行笔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评审制度和分配模式等问题作深入探讨,以期推动相关的改革。   科研经费流失是制度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一个中

高校科研经费腐败 仪器采购成大黑洞

  “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警示。  中国青年报近日推出“穷教授VS富教授”系列报道与讨论后,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响应,不少读者提出,问题不在于教授的穷富,而是穷富的原因,富教授致

一年5000亿元科技支出去哪了 中央将整治科研经费乱象

  近日,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几乎与此同时,《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获批,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关切。有专家称,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科技投入的管理将出现历史性转折。  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

经费使用专家谈:学者能否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用于指导和服务各项科研工作。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上的种种“松绑”受到科技界的热烈欢迎与响应。然而,一个敏感问题也再次浮出水面:学者到底该不该、能不能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当有学

王传涛:“科研经费无关科研”也是精神鸦片

  近些年,一批诸如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统科研单位频发贪腐,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1月5日《中国企业报》)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科研体制在世界范围内赚足了面子和里子。10月份,屠

中青报:科研经费腐败,错愕之后要求解

  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近三年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各省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布的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问题均发生于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之内。(《新京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科研诚信是

审计曝科研经费管理漏洞 11号文提出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

  一份来自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把中国科学院这一国内最高等级的学术机构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审计列出2013年中科院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所涉问题金额共计4亿元之巨。  去年以来,震动科技界的广东科技系统窝案,已有近50名官员先后落马,其中多涉及部门“一把手”,发案集中在科技资金使用

王小凡:中国科学正处改革良机

大多数科研人员以真正出成果为目的,不以拿到很多资源而自豪  “我相信,大多数科研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是想把事情做好,但一些过时的制度、法规、政策妨碍了他们更好地为科学服务;大多数科研人员也愿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以真正出成果为目的、不以拿到很多资源而自豪,因为他们都知道,无论是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中国科研诚信体系的建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在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下,我国齐抓共管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约束与激励并重的科研诚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科技部诚信办相关负责人2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诚实守信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做到对学术不端零

姚玉鹏:我国科研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思考

  近来,在新闻媒体和学术杂志上的部分评述,披露了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中的一些问题,而对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分析较少。少数人将这些现象又错误地归因于中国文化特性,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试图通过建立新的经费分配制度,以控制经费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然而,如果不了解产生问题的根源,简单地增加新制度来遏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