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时报:大熊猫研究步入基因组时代

10月1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大熊猫晶晶的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这是世界首例用短序列进行新物种测序与组装新技术完成的大型基因组序列图。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大熊猫基因组项目负责人田埂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基因组框架图涵盖基因组95%区域,覆盖基因区约98%。虽然这还不是最终的基因组图谱,但是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看到大熊猫基因组的基本信息。” 还只是一个初步结果 今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启动,绘制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是该项目的第一部分工作,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担了主要的工作任务。 “在该项目启动之前,科学家对大熊猫基因组的了解相当有限,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学和生态学方面,应该说研究还是停留在宏观和细胞水平,对大熊猫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研究很少,只是集中在几个与分类学和免疫学相关的基因上,而对整个大熊猫基因组的研究几乎为零。”田埂表示......阅读全文

科学家绘制完成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

新华网深圳10月11日电  题:科学家绘制完成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     新华社记者 彭勇     中国科学家11日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

Lal Teer畜牧公司联合华大基因成功绘制水牛基因组图谱

  2014年1月24日,孟加拉Lal Teer畜牧科技公司(孟加拉Lal Teer种业科技公司的联营公司,以下简称"Lal Teer")与华大基因联合宣布水牛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该项科研成果将为深入了解水牛这一物种的起源、驯化过程及其品种选育等奠定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水牛,也叫印度水牛,

从百万基因组“驶向”人工智能

  导读: 7月28日,王俊接受了Nature和Science网站的专访,畅谈了他现在想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一项新的“研究计划”的原因,他想构建出一个人工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来识别人类个体基因组数据、生理性状(表型)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王俊(Jun Wang)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自从16

“晶晶”成为首只完成“基因组草图”大熊猫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7日对外披露,日前顺利产下一只雄性健康大熊猫幼仔的大熊猫“晶晶”不仅出生于大熊猫“奥运家族”,它更是完成“大熊猫基因组草图”的世界第一只大熊猫。  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专家沈福军研究员介绍,2008年1月,由北京华大基因深圳研究院牵头,在深圳市盐田区万科东海岸

PNAS: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熊猫遗传奥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魏辅文研究员长期从事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是大熊猫和小熊猫保护生态学等领域的权威科学家,2006年有关大熊猫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成果曾入选了年度美国Discover杂志12大生物科技新闻,去年其研究组还在Science上发文揭示大熊猫维持异常低能量代谢的机制。最新一期的《美国

基因检测有多神?专家:比算命先生科学一点

  “社会发展到21世纪,智人这种曾经凭借强大虚构能力统治了地球的生物,今天却面临着种种的窘境。人类对自身的认知还缺乏足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回归到渺小而浩瀚的生命本身,我们的认知仍旧浅薄,我们需要回归到本质了解生命,了解科技。”华大基因CEO尹烨近日在在2018信睿论坛上对“生命密码”分享时说道。图

Nature头条 遗传学讨论罕见中国大熊猫

  2009年11月,中国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技人员在大熊猫分布的核心地区见到了一只罕见的棕色大熊猫幼仔。关于大熊猫的这种罕见皮毛,科学家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甚至引发遗传学的讨论。科学家们担忧,这可能是近亲繁殖所致的后果。   作为生物界的活化石,大熊猫的繁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此科学家们

关于“炎黄一号”的研究故事

“金凤凰”栖落梧桐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于今年4月落户盐田,被形容为“深圳与华大就像谈恋爱,相互看对了眼”。作为一家亚洲领先的基因组科研机构,自成立以来,华大先后完成了多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因组研究工作。作为华大公益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迅速完成了多个高水平实验

我国绘制完成世界首个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6月3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我国独立研究完成的全世界首个鹅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家鹅繁殖、抗逆、生长、肉质、羽色等性状的遗传基础,鹅的驯化、不同鹅种的生物学分类、中国家鹅

中科院、华大基因联合发表NatureGenetics新文章

  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重建了大熊猫从起源至今连续的种群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上百万年来熊猫种群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有可能是近期熊猫种群分化和数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一研究为评估和建立其他濒危物种最好的保护方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最新

昆明动物所在食肉目分子系统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食肉目犬型超科(Caniformia)各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是近年来食肉目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的热点,至今仍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尤其是小熊猫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小熊猫因其似熊非熊的形态特征,使得它的进化地位存在很大的争议,无法得到解决。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云南大

六项中国学者成果同登Nature子刊中国即将成为基因大国?

  在最新刊出的著名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在线版上,同时发表了六项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是乙肝患者患上肝癌的关键易感基因玉米籽粒油份遗传结构分析,iPS细胞重编程过程的一个主要障碍,西瓜基因组草图,甜橙基因组草图,以及大熊猫种群历史与适应研究。国内遗传学基因研究在国际上的

现代棕熊携带灭绝洞熊DNA

  一项研究发现,虽然洞熊在距今2.5万年前已经灭绝,但是它们的DNA依然存在于今天的棕熊体内。  德国波茨坦大学的Axel Barlow及同事分析了4只生活在71000年~34000年前的洞熊基因组序列,并将其与其他动物的DNA和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对象包括古代及现代棕熊、北美和亚洲黑熊、眼镜

研究揭示非模式哺乳动物与其寄生蛔虫协同演化机制

  协同演化(Coevolution)指两个或多个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相互影响彼此的演化,按种间关系可分为互利的协同演化和拮抗的协同演化。宿主和寄生虫的协同演化就是典型的拮抗协同演化。已有的关于协同演化遗传机制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候选基因水平,缺乏基因组水平的研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一些和人类

PNAS:中国科学家揭示为什么大小熊猫都爱吃竹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1月17日的PNAS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对小熊猫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将它们与大熊猫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了适应性趋同的分子基础,其结果能够解释为什么亲缘较远的两个物种有类似外表并都爱吃竹子。  虽然大熊猫和大熊猫的名字暗示它们可能是密切相

科学家给2万年前大熊猫做线粒体基因组测序

  18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介绍了一项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及团队主导、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魏辅文参与的研究成果。他们提取、捕获和测序了一个2.2万年前的大熊猫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这意味着获取大熊猫的古核DNA指日可待。  由于现存大熊猫种群的减少,其基因重建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这一物种的进化历史

科学家给2万年前的大熊猫做线粒体基因组测序

  18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介绍了一项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及团队主导、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魏辅文参与的研究成果。他们提取、捕获和测序了一个2.2万年前的大熊猫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这意味着获取大熊猫的古核DNA指日可待。  由于现存大熊猫种群的减少,其基因重建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这一物种的进化历史

动物所魏辅文研究员到水生所畅谈大熊猫保护和生物学研究

  魏辅文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1月1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应邀到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Science Based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 的学术报告,分享了他近20年来在“国宝”大熊猫保护生物学方面的

科学家给2万年前大熊猫做线粒体基因组测序

科技日报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李大庆)18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介绍了一项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及团队主导、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魏辅文参与的研究成果。他们提取、捕获和测序了一个2.2万年前的大熊猫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这意味着获取大熊猫的古核DNA指日可待。 由于现存大熊猫种群的减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完成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

揭开大熊猫黑眼圈的奥秘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十月十一日在深圳第十届“高交会”上宣布,大熊猫“晶晶”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这是世界首例用短序列进行新物种测序与组装新技术完成的大型基因组序列图。 据深圳华大基因研究员王俊博士介绍,大熊猫有二十一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与人相似,约为三十亿个碱基对

“熊猫血”不再怕,使用CRISPR基因编辑增强红细胞输血相容性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科研人员在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杂志发表题为:Enhancement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compatibility using CRISPR-mediate

无法从纤维素中获取能量 大熊猫为何依然钟爱竹子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5日发布消息称,该基地科研人员牵头的一项研究证实:大熊猫并不能从竹子的纤维素中获取必须能量,它们选择竹子作为主要食物的原因是这种食物分布广泛、生长迅速且拥有高含量淀粉等,是一种生存“性价比”较高的食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熊猫长着食肉的牙齿却为什么独爱吃竹子,曾一度被大熊

解密“全球最大测序机构”华大基因

  在深圳,背靠盐田青翠的北山,有这样的一家基因测序机构,基因测序规模在全球达到最大。  它是华大基因。有人说它会是下一个华为,下一个腾讯。  它的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每个月平均却有3份学术论文登上“CNNS(即《Cell(细胞)》、《Nature(自然)》、《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中科院动物所揭示大熊猫维持异常低能量机制

a) 大熊猫的热图像(聂永刚摄)b) 大熊猫的热图像(聂永刚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所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动物园和阿伯丁大学的学者合作,发现大熊猫每日能量消耗异常的低,几乎与树獭相似;并进一步从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基因组等方面系统揭示了大熊猫维持异常低能量代谢的机制。大熊猫维持异

汪建:华大基因的三大纪律

  “没有深圳,华大走不到今天。然而,在深圳经济特区35岁生日时,我不想再为深圳唱赞歌。”“深圳在过去35年的进程中,已经习惯于追赶,这几乎成为了一种路径依赖。深圳能不能开启一种颠覆、跨越乃至引领式的发展?”在盐田北山道华大基因总部,这是华

南京师范大学Nature子刊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绘制出了白鱀豚 (baiji)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由此揭示出了白鱀豚的低遗传变异性,提供了关于水生生活适应的一些新认识。相关成果发表在10月2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师范大学

憨态可掬的棕熊,竟也有过“风流往事”?

  要问DNA研究有何用,你可能会举出亲子鉴定、刑侦追凶、农业育种这样司空见惯的例子。但有一群生物学家却不喜走寻常路,他们居然能用DNA分析捕捉生物圈的“八卦绯闻”。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娱乐八卦,而是不同生物之间“风流往事”。  就在最近,德国波茨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Nature Ecology

中国神兽“驺吾”究竟是何种动物

   近日,奇幻电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神奇动物2》)在我国上映。其中有一只来自东方的神奇动物,深受很多人喜爱。导演大卫·叶茨日前向中国的影迷介绍:这只动物是来自中国的珍兽“驺吾”。  想必很多人不知驺吾为何物,甚至连名字也未能读准,其实,驺吾并不陌生。那么,它到底是哪种动物呢?  关于驺

克隆鱼诞生50年 中国克隆技术陷入困境

  在不久前上映的美国大片《遗落战境》中,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克隆人在发现自己的身份后,奋起反抗外星人,最终获得胜利。   紧接着,电影《侏罗纪公园》再次讲述了科学家利用DNA技术复活恐龙却遭遇疯狂猎杀的故事。   两部大片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再度激起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浓厚兴趣。

我国大熊猫肠道菌研究刊登国际期刊

  最近,中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难怪大熊猫总是一直在咀嚼和进食,因为它们的肠道菌不是能有效消化竹子的细菌类型。他们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五月十八日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在线开放存取期刊《mBio》。  这项研究发现,以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其实有着食肉动物一样的肠道菌群,主要以艾希氏杆菌、志贺氏菌和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