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复合物的结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交叉团队,联合攻关,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北京时间2018年6月14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白和阻遏蛋白等多种效应蛋白转导胞外信号。在多种GPCR效应蛋白中,抑制型G蛋白(Gi)可选择性偶联五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等GPCR,发挥调节情绪、食欲、动机、认知和奖励等功能。徐华强研究员团队在GPCR与Gi蛋白复合物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视紫红质和Gi蛋白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该结构首次展示了GPCR与Gi蛋白相互作用界面的结构细节,完善......阅读全文

最强激光照亮细胞信号通路

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蓝色所示为视紫红质的结构;黄色所示为阻遏蛋白的结构。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产生视觉。阻遏蛋白参与调控视觉的产生过程。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徐华强带领国际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

中外科学家用最强激光照亮人体未知信号通路

  图片说明: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蓝色所示为视紫红质的结构;黄色所示为阻遏蛋白的结构。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产生视觉。阻遏蛋白参与调控视觉的产生过程。(图片来源:徐华强课题组)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上海药物研

两篇Nature填补诺奖研究的空白

  最近,研究人员揭开了关于“生物体中的细胞如何处理刺激”的新细节。这项研究部分是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主要集中在所谓的G-蛋白,该蛋白有助于将细胞外部的刺激,传达到细胞内部。使用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PSI)开发的一种技术,这项研究的作者发现了“G

我国学者首次解析非视觉阻遏蛋白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余学奎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丛尧课题组合作在GPCR跨膜信号转导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解析了非视觉阻遏蛋白(Arrestin2)与神经降压素受体(NTSR1)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世界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神秘蛋白第二条路径结构

  人体感知外部世界是一种跨膜蛋白受体传递信号穿过细胞膜的结果。这种蛋白通过两条路径传递细胞信号。一条已被发现,另一条还不清楚。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强的X射线激光,解析了第二条路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这不仅为看清路径提供了可能,也为未来寻找有效的药物靶标提供了理

上海药物所发现GPCR与GPCR激酶相互作用新机制

  GPCR(G蛋白偶联受体)已经成为当前最成功的药物靶标之一,迄今已有40%左右的上市药物以GPCR为靶点,因此,在药物发现领域,对GPCR结构及其如何与下游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认识与理解越深入,则越有希望开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药物。自GPCR与下游G蛋白和阻遏蛋白复合物晶体结构被成功解析以来,GPC

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的多肽药物研发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人体内最大的一类蛋白家族。GPCR广泛参与生理过程的调控,与多种疾病相关,且结构上有结合口袋,是很好的成药位点。目前已有超过475种以GPCR为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销售额占整体药物市场的27%。  GPCR是

上海药物所破解GPCR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密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徐华强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再次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7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

上海药物所破解GPCR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密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徐华强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再次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7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

世界最强X射线激光破解细胞信号传导密码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成功解析了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破解了负责关闭GPCR传导信号的磷酸化密码。7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于《细胞》杂志。   生命的功能是依靠信号传导密码来

世界最强X射线激光破解细胞信号传导密码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成功解析了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破解了负责关闭GPCR传导信号的磷酸化密码。7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于《细胞》杂志。  生命的功能是依靠信号传导密码来体

科学家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重大科学难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的交叉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6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

科学家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重大科学难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的交叉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6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白

2017年7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7月份即将结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为一种VI-A型CRISPR-Cas系

诺奖得主Cell解析β2AR信号动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与医学系著名结构生物学家Brian K. Kobilka教授,也是Confometrx生物技术公司的奠基人之一,2011年当选美国国家科科学院院士。2012年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Robert J. Lefkowitz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

Nature:诺奖得主时隔25年再联手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本身都是医生,是细胞信号传导将他们吸引到基础生物学的研究中来,而医学界也因此获益匪浅。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细胞通讯的核心蛋白,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在GPCR研究领域所取得

牛!华人科学家同日连发6篇Cell!

  今天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个“中国日”!在今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细胞》中,一共有10篇科研论文得到发表,其中5篇论文来自华人科学家的课题组,占到了半壁江山!此外,今天还有1篇来自华人科学家的研究在《细胞》上在线发表。更关键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绝大部分任职单位或通讯单位在中国。正如许多人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上海药物所等抗肥胖药物靶点研究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课题组在抗肥胖药物靶点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神经肽Y受体Y1R分别与两种抑制剂结合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与多种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

重组G蛋白偶联受体的纯化实验

纯化受体从概念上可以分成两步: 第一步用合适的去污剂将受体从膜中提取出来 (增溶); 第二步使用如常规的亲和标签、与该受体特异结合的配体层析柱、分子排阻色谱和其他方法纯化受体。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选择实验条件以保持膜蛋白在整个纯化过程中处于活性状态。这一点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很多 GPCR—旦被去

华东师范大学Cancer Res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Adhesion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R116通过Gαq-p63RhoGEF-Rho GTPase信号通路促进了乳腺癌转移。这一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9月5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重组G蛋白偶联受体的纯化实验(一)

一、引言天然的整合膜蛋白的量并不充足。因此对其的结构测定和功能分析需要:①重组膜蛋白的生产系统;②能分离得到有活性的膜蛋白(而不是没有功能、折叠错误的膜蛋白)的纯化策略。表达并纯化原核和真核的膜蛋白在文献中都有报道。读者可以参考如Grisshammer 和Tate(1995;2003) 及Gri

重组G蛋白偶联受体的纯化实验

实验步骤 一、引言 天然的整合膜蛋白的量并不充足。因此对其的结构测定和功能分析需要:①重组膜蛋白的生产系统;②能分离得到有活性的膜蛋白(而不是没有功能、折叠错误的膜蛋白)的纯化策略。表达并纯化原核和真核的膜蛋白在文献中都有报道。读者

温故知新揭秘蛋白“关闭”信号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科学数据的“温故知新”,也会收获新发现。最近,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将两年前所获得的一套高精度蛋白质数据,用新方法进行“升级版”解析,获得了重要发现。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以封面

饶毅:国产博士的记录

  5月24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巨大突破的程亦凡应邀来到清华大学作学术演讲,这位跨越物理和生物两大领域的学者大器晚成,2013年,他与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David Julius教授一起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膜蛋白TRPV1结构,成为冷冻电镜领域的重大突破。当时,在这项研究刚刚发表不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