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DNA”或是编码DNA的“卫士”

“垃圾DNA”的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基因组中不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而在学术上被称为非编码DNA序列。 由于当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有生物学意义的蛋白质才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关键,而且也没有一种好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释这些“垃圾”存在的原因,于是“垃圾DNA”这一观念便形成并且逐渐根深蒂固,也一直影响着人们对于基因组的认识与研究工作。 非编码DNA“开关说”有待完善 2012年9月5日,来自5个国家32个科研机构的442名科学家,以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Genome Biology和Genome Research上同时发表30篇论文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研究的对象就是那些曾经被认为没有生物学意义的“垃圾DNA”。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包含多达400万个基因开关和功能调节因子,它们就在被人们认为是“垃圾”而不予理睬的DNA中。这强烈地冲击了“DNA序列=生物性状”的传统......阅读全文

非编码区的作用

非编码区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对于遗传信息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在它上面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是有遗传效应的。比如RNA聚合酶结合位点。非编码区对目的基因是不可缺少的。非编码区上有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具有调控作用。基因非编码区的碱基的插入、缺失和替代也属于基因突变事件,尽管大多数的研究是

Nature子刊:长非编码RNA可模拟DNA起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组的大部分区域属于“禁飞区”。这些区域不编码任何蛋白,因此细胞的基因读取机器很少接近。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其实能够转录成RNA,Gas5就是其中之一。  GAS5是一段基因间的长非编码RNA(lincRNA),它来自于非编码的“垃圾DNA”或“基因组的

Cell:神秘的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在细胞中,DNA被转录成RNA,提供给细胞制造蛋白质的分子配方。大多数的基因组被转录成RNA,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的RNA是来自于基因组中的蛋白质编码区域。  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Penn表观遗传学研究所主任Shelley Berger博士说:“为什么非编码区能转录?它们的功能一

Nature:复杂生命难道不需要非编码DNA?

  非编码DNA仅占据丝叶狸藻基因组3%的组成成分,这是否证明了对于复杂生命来说,非编码DNA并不需要呢?   自从科学家们首次发现超过95%的人类基因组是由非编码元件组成以来(非编码元件是指不会编码任何特殊蛋白质的 DNA 片段),他们就一直致力于了解这种所谓的“垃圾” DNA 的作用。在过

解读重要表观调控因子:保护端粒的非编码RNAs

  在2008年,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Maria A. Blasco博士领导的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组是世上首个发现TERRAs的团队。这是一段非编码端粒RNAs,属于染色质端粒的一部分。从那时起,该团队就致力于研究这些序列有什么作用。  最近他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

“垃圾DNA”或是编码DNA的“卫士”

   “垃圾DNA”的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基因组中不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而在学术上被称为非编码DNA序列。  由于当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有生物学意义的蛋白质才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关键,而且也没有一种好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释这些“垃圾”存在的原因,于是“垃圾DNA”这一观念便形

“垃圾DNA”或是编码DNA的“保镖”

"垃圾DNA"的概念源自上世纪70年代,用来形容基因组中不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在学术上被称为非编码DNA序列。 非编码DNA"开关说"究竟是个啥?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包含多达400万个基因开关和功能调节因子,它们的载体便是"垃圾DNA"。这强烈地冲击了"DNA序列=生物性

非编码DNA可用于开发癌症特异性疫苗

  癌症疫苗,是科学家们五十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的疑难课题,但直到最近的一项研究才得以证明这种疫苗是有效的。  近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免疫和癌症研究所(IRIC)的一个研究团队证明了癌症疫苗可以起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有效、非侵入性以及低成本的抗癌工具。这项研究刚发表在《Science

自闭症或因父亲基因突变-非编码区DNA结构变体潜藏祸端

  《科学》杂志官网近日消息称,一项探索非编码DNA的新研究发现,调节基因活性区域的改变也可能导致自闭症,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变化倾向于从非自闭症的父亲那里继承而来。  过去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数百种可能影响大脑发育,从而增加自闭症风险的基因变异,但这些变异主要来自直接编码蛋白质的DNA中。此外

Science首次证实全新基因的非编码来源

  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已逐渐认识到基因组中本来是非编码的区域,确实有可能形成新基因。事实上,相关物种基因组的比较也甚至指出,这种从头形成基因的方式也许是一种普遍模式。   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在6种果蝇株系中全部或部分表达的142个转录子,对应于果蝇参考基因组(refe

DNA四螺旋结构富集在基因开关区确认

  继2013年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也有四螺旋结构后,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再次识别出人体细胞中这些四螺旋DNA结构在基因组内的具体位点,并证明这种DNA结构将在开发新型靶向性癌症疗法中扮演重要角色。该大学官网近日公布了这一刊登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   2013年,剑桥大学化学系

Nat-Genet.:非编码蛋白DNA在二型糖尿病中或起重要作用

  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文章称,基因组非编码蛋白质序列在二型糖尿病中或起重要作用。   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一度被认为是"垃圾DNA",但是近日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序列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相关。   遗传因素被认为与二型糖尿病有很大的相关性,除此之外还有体重,饮

非编码RNA在调节压力恢复过程中具有微调基因表达的作用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非编码RNA在调节压力恢复过程中具有微调基因表达的作用。  当细胞暴露于热或化学胁迫下时,就会形成称为细胞核应激体的细胞器。根据研究人员发表在《EMBO》杂志上的结果,当条件恢复正常时,细胞器会促进称为“内含子(intron)”的RNA片段的保留。  这很重要,因为内

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项目指南  非编码RNA是由基因组转录产生的一类不同于mRNA的遗传信息分子。对真核细胞中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有可能揭示一个由非编码RNA介导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和表达调控网络,从不同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角度注释和

ALK基因编码的定义和作用

ALK基因编码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为跨膜蛋白,属于胰岛素受体超家族,在大脑发育与及特定的神经元中起重要作用。最初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发现ALK-NPM1融合蛋白,目

非编码RNA调控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报

  关于发布“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4〕59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重大研究计划“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2014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

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非编码RNA是由基因组转录产生的一类不同于mRNA的遗传信息分子。对真核细胞中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有可能揭示一个由非编码RNA介导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和表达调控网络,从不同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角度注释和阐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深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

迄今最全面的非编码基因组图谱问世

  生命科学    非编码 DNA 延伸段在发育和基因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 月 3 日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称,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非编码基因组图谱,EpiMap(Epigenome Integration across Multi

非编码RNA调控的新的胃癌促癌基因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肖斌教授团队与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邹全明教授团队在肿瘤学领域权威杂志《Oncogene》(JCR 1区)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miR-29c-KIAA1199 axis regulates gastric cancer mig

Science:宏基因组研究挑战DNA编码规则

  人们一直认为DNA编码的指令是所有生命通用的,例外情况极少。但本期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又一次打破了既定的规则。  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的Edward Rubin领导研究团队,获得来自1776种环境(包括17个人体区域)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以便在其中寻找重编

新发现!非编码DNA突变也可引发癌症-|-Nature子刊

  基因与癌症的关系远比人类已了解的更加复杂。近日,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鉴定出了近200个在不同的癌症中发挥作用的非编码DNA突变。   image.png   图片来源:Nature Genetics(doi:10.1038/s41588-018-0091-2)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9

新发现!非编码DNA突变也可引发癌症-|-Nature子刊

  基因与癌症的关系远比人类已了解的更加复杂。近日,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鉴定出了近200个在不同的癌症中发挥作用的非编码DNA突变。   图片来源:Nature Genetics(doi:10.1038/s41588-018-0091-2)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98%的信息是看似无用的“垃

科学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作用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带领课题组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通过直接结合细胞浆中的信号转导蛋白分子并影响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与功能。该成果为研究lncRNA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新观点,并为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功能调控研究提出了新方向。相关

非编码区的定义

基因是由成千上万个核苷酸对组成。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分为不同区段。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不同区段所起的作用不同。能够转录为相应信使RNA,进而指导蛋白质合成(也就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编码区。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前后,同属于一个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和强弱 。

接近开关的非埋入和埋入

   接近开关是依据电磁线圈感应的原理设计开发的;    所以,它只能应用到测金属目标物体上,并且不同的金属物体感应距离大有差距。    目前常用的接近开关检测距离大约有几毫米和几厘米之间,距离的长短和感应面的大小有关,接近开关通常有两种:埋入型和非埋入型。    所谓埋入型是指接近传感器的感

长非编码RNA调控癌基因MYC表达的综述文章

  8月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受邀在国际学术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 发表题为The long noncoding RNA regulation at the MYC locus 的

升级了!CRISPR可在不改变DNA序列情况下开关基因

  《细胞》杂志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表示,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乔纳森·魏斯曼等人设计了一种名为CRISPRoff的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使某些基因“沉默”,从而以高特异性控制基因表达。这种“升级版”的基因编辑技术为研究表观遗传机制、重大疾病治疗以及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等提供了有力

WT1基因编码的结构和作用

该基因编码一个转录因子,在C端含有四个锌指基序,在N端含有富含脯氨酸/谷氨酰胺的DNA结合域。它在泌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一小部分Wilms肿瘤患者中发生突变。该基因表现出复杂的组织特异性和多态性印记模式,在不同组织中有来自母系和父系等位基因的双等位基因和单等位基因表达。已经描述

RB1基因编码的定义和作用

RB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是第一个发现的抑癌基因,因为该基因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相关,因此被命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etinoblastomal,RB1)。RB1具有维持染色质结构稳定的作用,处于去磷酸化形式的RB1可以与转录因子E2F1结合,作为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阻止细

MAD4基因编码的定义和作用

SMAD4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SMAD家族,可以被跨膜丝氨酸/苏氨酸受体激酶激活,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受体,因此作为TGF-β信号的重要胞浆内信号级联分子,SMAD4可以自身形成同源复合物或与激活型其他的SMAD家族成员形成异源复合物,转移位到细胞核内,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作用,调节TGF-β应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