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启动“丝路环境”先导专项

9月30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以下简称“丝路环境专项”)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副院长、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张亚平,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余健等出席会议。张亚平主持会议。 启动会上,专项负责人姚檀栋院士对专项基本情况进行了汇报。他指出,丝路环境专项设七个任务项目,包括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方案、生态屏障动态监测与区域绿色发展方案等。丝路环境专项从地球系统科学和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设三个联合攻关项目: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空间路线图的综合集成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环境变化与调控对策、西风—季风作用与亚洲水塔变化及其广域影响和绿色发展方案。 白春礼在启动会上强调,“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是科学院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同时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8月19日致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贺信精......阅读全文

姚檀栋团队《自然》评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

《自然》发表“丝路环境”和“第二次青藏科考”中水问题研究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

中科院启动“丝路环境”先导专项

   9月30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以下简称“丝路环境专项”)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副院长、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张亚平,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余健等出席会议。张亚平主持会议。  启动会上,专项负责人姚檀栋院士对专项基本情

中国科学家呼吁开展第三极水循环研究

  1月3日,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科学评论文章,旨在阐明第三极地区正在经历

第三极立体观测布下“天罗地网”

  “监测第三极水循环,除了跟踪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风速等传统气象要素外,还需要通过测量大气水汽中氢和氧稳定同位素比率来获得更多关于水循环的信息。”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学家姚檀栋院士前几天刚从西藏林芝科考现场回来,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考队这次用“极目一号浮空艇”垂直上升3000米左右,抵达海拔

当古丝路遇上中国科技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商路要冲。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构想。  同年,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曦参加塔吉克斯坦的一次活动时,捕捉到了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的一句话:“我们的科学

我国学者从分子水平量化南亚重污染地区有机气溶胶来源

  有机气溶胶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大气能见度、光化学烟雾和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素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毗邻南亚、东亚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受到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影响。而目前对南亚地区有机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和来源尚未明晰。生物分子标志物因具备特有的示踪作用而成为来

平台中心赴青藏高原研究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调研

  2019年7月23日至28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属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就科学数据收集与管理工作开展调研。  青藏所作为国内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专业机构,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依托野外站的建设与发展支撑区域科学研究,先后在青藏高原地区布局7个野外站,并对观测体系进行统一规划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合力合为”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后,沿线各省市积极响应,普遍从确立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城市友好关系、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申请创建自贸园区、建设通讯网络渠道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呈现出

中科院院士《自然》撰文 诚邀各国专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郭华东1月30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各国专家充分利用地球大数据,携手共建数字丝路。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在这篇题为“构建数字丝路”的文章中,郭华东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在环境变化、粮食安

科学家提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科学构想

  来自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观测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组织的300余位空间对地观测领域学者和管理专家,16日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我国科学家在会上提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构想。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表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第十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澳大利亚召开

  4月4日至6日,第十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会议以“数字地球,改变未来”为主题,由总部设在中国科学院的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澳大利亚测绘空间科学研究所、澳联邦空间信息产业联盟等机构承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7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6

第十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澳大利亚召开

  4月4日至6日,第十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会议以“数字地球,改变未来”为主题,由总部设在中国科学院的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澳大利亚测绘空间科学研究所、澳联邦空间信息产业联盟等机构承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7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6

中科院发布“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1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最新成果——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了一种数据共享的新模式。  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是集成多领域海量数据,服务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与决策支持的科学平台。该平台以共享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系统、多元、动态、连续并具有全球唯一标识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近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  2016年11月

访华讯方舟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丁庆

               “让带宽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世界,让信息在全球每个角落都能自由安全畅通,这是华讯的目标。”6月6日, 华讯方舟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丁庆接受采访时说,希望未来华讯在西安有更多项目

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不同生计方式人群共存模式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与兰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新石器晚期青藏高原不同生计方式人群共存模式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宗日遗址开展系统的动植物遗存鉴定与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宗日先民的生计方式以狩猎为主,认为粟

陈发虎、张东菊组夏河人化石研究入选Science News十大新闻

  继荣登美国《考古学》杂志评选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后,由由兰州大学双聘院士陈发虎领衔、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成员张东菊副教授共同通讯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与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选Science News杂志评选的2019年年度十大新闻(Top 10 stories),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古丝绸之路连通亚洲、欧洲和非洲,孕育和繁荣了多个伟大的人类文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一个个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郭华东 古丝绸之路连通亚洲、欧洲和非洲,孕育和繁荣了多个伟大的人类文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一个个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

华大基因财报出炉:逆境中的成长 业绩呈现大幅度增长

  新冠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的需求大幅增长,华大基因上半年经营业绩实现同期大幅增长。  8月26日晚间,华大基因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期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华大基因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8亿元,同比增长218.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1亿元,同比增长734.19%;基本

首届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在京举行

   时值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首届国际环保教育校长论坛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4月23日在北京四中举行。本届论坛由联合国环境署、中国日报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中国日报教育专刊、北京丝路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承办,北京四中、中华环保联合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环境部宣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出台二十四项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6月13日,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印发《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实施方案》,明确24项措施,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全省对外经贸平稳健康发展。  把“减负”落到实处,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推进法治质检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许可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审批”。年底前完成分支

中国在新疆吐鲁番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示范城区

  被称为“火洲”的新疆吐鲁番是中国最热的地区之一,这座丝路名城因建起一座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主的示范城区而备受关注。   11月6日至7日,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在吐鲁番召开新能源示范城市暨新能源微电网观摩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名专家和代表对吐鲁番

记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洲季风在第四纪及之前的变化特征是什么?亚洲内陆粉尘的传输和沉积规律是什么?这些,我们都能利用黄土高原的第四纪黄土作为研究对象,一一为公众解答。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环所)的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黄土室),就是这样一个以黄土等多种地质生物载体为研究对象,拥有

“青藏精神”指引方向

  “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西藏拉萨启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参加科学考察的全体

张传卫:用新能源“点亮”丝绸之路 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实施“路线图”呼之欲出。据媒体报道,3月底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具体规划方案对外宣示的重要窗口。业内人士表示,“一带一路”规划方案的公布,将为新能源产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还将助力中国能源装备“走出去”。   作为新能源界的“发言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

中阿环保合作迎新机遇 专家建议做好顶层设计

  9月11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环境保护合作论坛(以下简称中阿环保合作论坛)在宁夏银川开幕。据悉,中阿环保合作论坛依托于中阿博览会,不仅是中阿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是中阿博览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首度尝试。  阿拉伯地区作为两条丝绸之路西端的交汇点,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的合作伙

中国科学家用遥感技术求解吴哥古迹“退化”之谜

  在柬埔寨西北部的原始森林中,“雕刻出来的王城”、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首次得到一份详尽的遥感数据“体检报告”。它令人担忧的“退化”之谜——地面沉降和古寺庙建筑群倒塌的关系,也被中国的遥感科学家重新“诊断”。新华社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通过5年的国际合作,该所提供的这一时间跨度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在京举行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在京举行。分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主题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携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推动共建国家和地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打造绿色命运共同体。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