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共建研究中心

5月15日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获悉,由海洋国家实验室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CSIRO)共建的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将于5月22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市正式启用。 据悉,这是我国在世界发达国家和海洋强国设立的第一个科学研究中心,将汇聚全球海洋创新资源,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南半球海洋和南极合作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CSIRO是世界十大科研机构之一,在南半球海洋观测与研究、南极科考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此次中澳共建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将为我国积极参与“南大洋海洋观测系统”等国际计划和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将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洋研究协同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据了解,双方科研攻关的目标——南半球海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它使地球各大洋相连,并通过对全球大洋热量循环、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调节和控制,对全球大洋和气候......阅读全文

中外合作开展南太平洋科学研究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景观图。资料图片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资料图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启用,为加强对南太平洋气候变率的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及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提供科学支撑。  该中心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将建“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

  在刚刚结束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2016学术年会上,海洋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签署了共建“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协议书,将在霍巴特携手构建全球分布式协同创新平台,聚集全球资源,发展海洋科学技术。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发组织(CSIRO)成立于1916年,是澳大利亚

海洋国家实验室面向全球招聘科学家

  “享受人才津贴每年100万—120万元,科研补助经费300万—500万元,生活津贴500万元”。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首席科学家蔡文炬教授受聘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首位“鳌山人才”领军科学家。这是海洋国家实验室面向全球引进海洋

打造海洋科研的“国之重器”

  探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 海洋国家实验室供图  6月的山东青岛即墨鳌山湾,草木初盛,碧波涌动,蓬勃如少年。紧邻海湾的一片现代化建筑,便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所在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试点中的国家实验室。  向海而兴

海洋国家实验室东部园区: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东部园区施工现场。  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大浪潮下,不断致力于海洋建设,加强海洋科技研发与海洋产业发展的互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我国现阶段唯一的试点国家实验室,在海洋科研创新领域,不断走向国际前列。目前,东部园区项目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充分依托近海便利条件

“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科考船队

   11月24日,“深蓝”号远洋渔船入列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仪式在广州举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徐皓,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长盛纪纲,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及中国

海洋变暖持续加速?过去是,未来更是

(上图)全球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变化:过去的变化和未来预估。右侧样条为2081-2100年预估值。(下图)新的海洋热含量估计(蓝色)比IPCC-AR5中的五个估计(灰色)显示出更强的同期海洋变暖速率。气候模型的同期模拟结果(黄绿色)和新的观测估计一致。  海洋变暖是全球变暖的一个核心和基本指标。

科学家证实海洋酸化危及大堡礁

  任何一个曾尝试在醋中溶解一根粉笔的人都知道,海洋酸化——这是海水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污染物造成的后果——对于像珊瑚一样的石灰质生物来说是一件坏事。但是海洋酸化在许多珊瑚的病态中到底产生了多大作用呢?一项新的研究借用了一种人们餐后常做的事情:加入“钙片”抵消酸性,从而分离出了海洋酸化对珊瑚礁健康产生

科学家称70年代的海洋降温超乎想象

  虽然气候变化导致海洋不断变暖,但温度骤降的现象也同事存在。据趣味科学网报道,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1970年左右的一次海洋降温事件,其程度比此前想象的更为剧烈。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地球表面温度在整个20世纪升高了超过0.5

教育部评选出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22届,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教育部科技委于2019年9月下旬至12月中旬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经过地方

海洋所等发表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评述文章

  6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领衔17位国内外海洋学家和气候学家合作撰写的《太平洋西边界流及其气候效应》评述文章在《自然》杂志正式发表。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表有关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评述性文章,也是中国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海洋领域综述文章。  应《自然》杂志邀请,

《时代》杂志评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6月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也入选这一榜单,位列第7位。 以下为《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1. 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干细

海水变暖使某些鱼类面临生存极限

  近日,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项澳大利亚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世界部分区域的海水温度升高,一些鱼类物种濒临灭绝,海水温度升高使他们的生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这份报告是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及工业研究组织海洋生态学家朗・施雷瑟(Ron Thresher)与澳大利

研究称南极气候对食物网影响巨大

 阿德利企鹅在南极半岛西部。   美国弗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日前在《自然通讯》发表文章称,经过长期对南极半岛西部气候变暖与海洋生物关系的研究发现,风速、海冰覆盖面积等物理因素的变化会对食物链造成影响,影响范围覆盖单细胞海藻到高等生物企鹅。   帕尔默站是美国在南极的三座研究站之一。按照帕尔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5万亿块:重过2艘大游轮

  北京时间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有超过5万亿个塑料碎片漂浮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其重量相当于两艘大型游轮。据估计,进入海洋里的塑料污染物的总重量大约是26.9万吨。一个国际科研组通过从2007年到2013年的6年时间里进行的24次探险收集的数据,得出上述估算结果。  他们借助拖网从5个亚热带“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启航

  “向阳红01”科考船8月28日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这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科考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  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在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海里的时钟 - 氟氯烃

  早上看科学新闻,看到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消息。米国科罗拉多大学大石头(Boulder)分校(下面简称科大)在昨天(5月1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一项研究说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就被禁止生产的一种作为冰箱和空调致冷剂的化合物氟利昂在2012年后居然又有开始重新溜回大气趋势。这个发现原理上很简单 &nbs

突破厄尔尼诺春季预报障碍研究获进展

  近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刊出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urface Current in “Hotspot” Serves as a New and Effective Precursor for El Niño Prediction,该研

干旱气候正影响植物生长

  尽管气温在持续升高,但气候变化刺激植物生长的情况却发生了逆转。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变化可能影响到粮食安全和生物燃料的发展。  1982年到1999年间,随着气温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碳也越来越多。但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

地质地球所西藏蛇绿岩研究揭示特提斯洋演化历史

  新特提斯洋是中生代以来位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和北半球欧亚大陆之间的古海洋,它的构造演化直接塑造了现今洋陆格局,因此一直是地质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存在诸多争议,关键一点在于其大洋岩石圈是否保存于现今大陆之上,这也直接限制了人们对特提斯基本问题的理解,如新特提斯洋的打开和俯冲时代、俯冲机

12月19日《科学》杂志精选

2014年《科学》年度突  “罗塞塔”飞船和它的被称作Philae的着陆舱在11月成为标题新闻,当时Philae在一个名叫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快速运行的彗星表面着陆。但是,据《科学》的编辑说,科学的好戏还在后头;他们将“罗塞塔”与67P的相会放在其年度科学突破的名单之

印度洋缘何成为 中国大洋科考前沿阵地

  穿越马六甲海峡、航经安达曼海,正在执行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近日驶入印度洋。  浩瀚的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也是中国大洋科考的前沿阵地。印度洋的魅力何在?为何吸引了中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年轻气盛”——地质年代在所有海洋中最小 

远古大灭绝的“幸存者” 死海化石揭示古植物演化之谜

在死海沿岸发现的古老针叶植物化石 图片来源:明斯特大学  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为严重的全球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短时间内造成了超过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生物灭绝。  但是有迹象显示,植物可能存在较优的应对方法。2018年12月2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

WMO发布年度气候声明 聚焦全球极端事件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3年干旱、热浪、洪水和热带气旋给全球各地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该声明证实,2013年与2007年并列为有记录以来第六最暖年份,且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仍在持续。该声明盘点了全球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气温状况和极端事件,并提供了冰盖、海洋变暖

全球土壤水循环可能正加快 部分地区或变更干旱

  在过去10年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包括澳大利亚、非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区域,正在变得越来越干旱。发表在10月10日《自然》杂志网站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水分供给的限制,全球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总量呈下降趋势,近期由蒸发蒸腾作用返回到大气中的土壤水分已降低到年降水量的60%。数

研究称“绿色革命”逐渐改变了生物圈呼吸

  “绿色革命”密集的农作方式正在越来越快地改变着地球大气。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发现,过去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季节波动升高了约15%,平均季节性波动正以每年0.3%的速率增加。  据报道,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名为VEGAS(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大气模型,首次研究了在

“绿色革命”对地球大气造成影响 改变了生物圈的呼吸

  “绿色革命”密集的农作方式正在越来越快地改变着地球大气。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发现,过去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季节波动升高了约15%,平均季节性波动正以每年0.3%的速率增加。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19日报道,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名为VEGAS(陆地碳循环模型

瑞典颁布“2018年地球科学奖”克劳福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克劳福德奖(Crafoord Prize)委员会近日公布获得瑞典“2018年地球科学奖”克劳福德奖的名单,美国科学家Manuke Syukuro和Susan Solomon因在气候研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帮助人类在应对当代最大的全球性挑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认识而获奖。   美国普林斯

窥探宇宙最古远的星河

星空下的郭守敬望远镜。陈颖为摄138亿年间宇宙化学组成的演化示意图。资料图片  浩瀚星河中,有类金属含量极低的恒星——贫金属星,它们如同宇宙的化石,携带了早期的宇宙信息;对它们的研究,被称为恒星考古。  日前,我国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的巡天数据,挑选出一万余颗金属含量不到太阳百分之一的贫金属星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