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G-C含量、胞壁的多糖组分和结构的研究、各类真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沉降图型、赖氨酸的两种不同合成途径以及rRNA序列的研究等,都推动了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起源真菌在地球上存在了多长时间还不清楚,对真菌的起源也没有确切的结论。真菌的有些特点和植物相似,然而在某些方面又和动物有相似之处。二十世纪80~90年代,根据营养方式的比较研究,真菌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真菌界。①起源多元论:根据性器官的形态及交配方式,认为真菌来自藻类。壶菌目自原藻演化而来,水霉目演自无隔藻,毛霉演自接合藻,子囊菌和担子菌由红藻演化而来,这些藻类因丧失色素而从自养变成异养,生理的变化引起了形态的改变。这就是真菌起源的多元论观点。②鞭毛生物起源论:认为绝大多数真菌是起源于一种原始水生生物——鞭毛生物,单......阅读全文

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例如G-C含量、胞壁的多糖组分和结构的研究、各类真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酶沉降图型、赖氨酸的两种不同合成途径以及rRNA序列的研究等,都推动了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起源真菌

我国科学家揭示蛇类起源与演化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59.shtm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6月19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团队基于大规模多组学技术与基因编辑等研究手段,全面揭示了蛇类起源及特有表型演

联合研究揭示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演化

  燕麦(Avena sativa L., 2n = 6x = 42, AACCDD)作为谷物中最好的营养食品之一,因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可溶性膳食纤维而广受消费者青睐。7月18日,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Reference genome assemblies reveal

新研究揭示常绿阔叶林的起源与演化

在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中心分子生态学团队与韩国Sungshin Women’s University等单位合作,研究揭示常绿阔叶林的起源与演化。相关研究发表于《植物学年报》。 在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的背景下,准确把握

温泉蛇的起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起有关系

10月11日,《科学》杂志新闻栏目以“揭示西藏温泉蛇的秘密”为题,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家堂研究团队的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Science杂志News栏目报道李家堂研究团队的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 成都生物所供图 文章提到,2015至2018年间,李家堂

古脊椎所等揭示肺鱼类食壳性起源与快速演化

  最古老的肺鱼干群成员先驱杨氏鱼是早泥盆世西屯脊椎动物群中原始肉鳍鱼类的典型代表之一,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命名并采用连续磨片法、制成蜡质模型开展研究以来,这条鱼便引起国际上延续至今的对肉鳍鱼类系统关系和四足动物起源问题的反思与讨论。后续相关研究逐渐证明杨氏鱼是肺鱼形类的原始代表,与包括

我空间科研瞄准宇宙和生命起源演化

   继“悟空”“墨子”“慧眼”和实践十号科学卫星相继取得重大科学成果和社会影响后,“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4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专项二期瞄准宇宙和生命起源与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两大科学前沿,在时域天文学、太阳磁场与爆发的关系、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规律、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方向开展卫星

成都生物所揭示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6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  全球蛇类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

成都生物所揭示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6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全球蛇类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在进

弹尾纲鳞片的起源及形态性状演化研究获进展

  分类和进化专家对形态性状的演化很感兴趣,比如翅在部分昆虫中(虱、蚤等)丢失,也能够在沉默数百万年后再次出现。化石是展示演化过程最直接的证据,但在讨论特征性状演化历史时,通常我们并不会有完整的化石记录来验证。近年来在系统发育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祖先特征性状重建分析(Ancestral char

GenOrigin——一种多物种蛋白质编码基因起源与演化的数据库

  2021年6月14日,JGG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陈振夏教授课题组题为“GenOrigin: A Comprehensive Protein-coding Gene Origination Database on the Evolutionary Timescale of Life”的研究论文。

演化时间可成为划分真菌分类等级新标准

  日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赵瑞琳课题组首次把真菌的演化时间应用于确定分类等级和分类系统重建工作中,制定了演化时间作为确定分类等级的一个新标准。她说:“在划分单系类群的分类等级时,相同分类等级的演化时间应大体一致;高分类等级的演化时间要早于低分类等级的原则。”相关论文已发表于真菌学领域的权威期刊

昆明植物所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羊肚菌是珍稀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干品价格高达2000元/kg。由于该属物种形态特征高度可塑,仅靠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基本无法辨别物种。过去我国报道的新分类单元仅5个,且种间区别不易界定。该属个别种有望实现商业化栽培,但尚无可靠的物种识别标准或物种DNA条形码,也无准确的科学名

射齿目新种帽天山开拓虾为奇虾类起源与演化提供参考

  出现于5亿多年前的奇虾,是最早称霸海洋的大型掠食动物和顶级捕食者。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该所馆藏的一块奇虾化石深入研究后认为,该虾属于一个新属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帽天山开拓虾。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地质学会会刊》。  奇虾类出现于寒武纪早期。奇虾外形怪异,最大体长超

PCR起源与发展

1970年夏天,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被分离纯化出来,随后在1978年,瑞士和美国的科学家Arber 和Smith因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七十年代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开始流传开来的时候,以一个叫“蝴蝶”的NE公司为代表的许多国外知名公司就开始寻找更多的限制性内切酶并且将它商业化。

真菌镜检与真菌荧光染色

传统真菌镜检与真菌荧光染色对比表【真菌荧光染色液】一种快速检测真菌的试剂,检测范围广,阳性率高,远优于传统湿片法,临床上毛囊炎糠秕孢子,马拉色菌的检测湿片法基本无效,而荧光法可敏感快速的检测出来,医保收费,需使用荧光显微镜。内容传统真菌镜检真菌荧光染色真菌荧光染色的临床优势操作环节取样→滴加一定浓度

科学家首次证实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87.shtm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的热河生物群中古鸟类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从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首次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1.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  1.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

卵子发生的起源与迁移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在胚盘原条尾端部形成,后到达内胚层,随后以阿米巴样运动迁移到胚胎两侧的生殖脊上皮内。迁移过程中PGCs不断分裂增殖  。

药理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

我国科学家在茶树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的一项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树群体的系统发生关系,描绘了栽培茶树的进化历史。研究成果为茶树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研究,以及茶树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茶是世界性饮料。茶树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红茶、绿茶、乌

昆明植物研究所在牛肝菌生物地理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物种的起源、演化及分布格局成因是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迄今已有大量针对动植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成果,但对真菌的相关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与真菌化石缺乏、物种界定困难和难以完整取样等直接相关。外生菌根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对于揭示物种的起源、演化和传播具有重要的科学

色谱法的起源与研究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5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谱学。1952年英国科学家阿切尔·马丁(Archer JohnPorter Martin 1910~)、理查德·辛格(Richard LaurenceMillington Synge ,1914-)因发明分配色谱分离法而

色谱法的起源与研究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5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谱学。1952年英国科学家阿切尔·马丁(Archer JohnPorter Martin 1910~)、理查德·辛格(Richard LaurenceMillington Synge ,1914-)因发明分配色谱分离法而

核糖体的起源与历史

核糖体可能最初起源于RNA,看起来像一个自我复制的复合体,只是有在氨基酸出现后才进化具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将核糖体从古老的自我复制机器演变为其当前形式的翻译机器的驱动力可能是将蛋白质结合到核糖体的自我复制机制中的选择压力,这种转变增加了其自我复制的能力 。

特定蛋白检测的起源与发展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的发现是人类生命科学的伟大里程碑。在18世纪,安东尼奥•弗朗索瓦(Antoine Fourcroy)和其他研究者发现了一类独特的生物分子,他们发现用酸处理这些分子能够使其凝结或絮凝。当时他们注意到的例子有来自蛋清、血液、血清白蛋白、纤维素和小麦面筋。1838年,由瑞

真菌多糖的功效与作用

真菌多糖的功效与作用是保健和增强免疫力。在治疗胃癌、结肠癌、肺癌等层面具备优良功效;与化疗剂协同应用,有减毒、提质增效的功效。真菌多糖相互配合别的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升乙型肝炎病毒的转阴功效,降低抗病毒的药的副作用。食用真菌有免疫调节的作用,能激活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等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的简介

  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是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然后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必要时通过生化反应、鉴别试验、动物接种等方法,以明确菌种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

(1)基本观点目前存在 3 种主要观点:(2)观点的比较①由于病毒彻底的寄生性,第一种观点缺乏支持;②由于尚不能发现病毒的化石,第二种观点缺乏充足的证据;③第三种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实验结果的支持,例如:a.在原核细胞中,环形 DNA 分子的附加体可以以质粒的形式在细胞中复制,也可以整合在细菌的染色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