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刘树林教授提出界定细菌物种新标准

受权威的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学会期刊约稿,由我国著名细菌学研究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刘树林教授撰写文章并首次提出了界定细菌物种的“3C”标准。有了这一“3C”标准,人们有望重新审视迄今人类已经通过的既往标准确定或待定的细菌物种,其最直接的社会意义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1684年,一位荷兰眼镜商人通过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一些“微小动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到”细菌。在过去的300多年里,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细菌,这些细菌大多无致病性,只有少数能引起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疾病。由此,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如何将细菌进行分类,把不同的细菌分成为种从而与其他的“种”(即分类学上的“物种”)区别开来呢?多少年来,无数的科学家试图建立不同的方法学和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细菌进行分类,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标准,有些被人们沿用至今,然而这些方法学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憾和不足之处。如上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全基因组DNA-DNA杂......阅读全文

哈医大刘树林教授提出界定细菌物种新标准

  受权威的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学会期刊约稿,由我国著名细菌学研究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刘树林教授撰写文章并首次提出了界定细菌物种的“3C”标准。有了这一“3C”标准,人们有望重新审视迄今人类已经通过的既往标准确定或待定的细菌物种,其最直接的社会意义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1684年,一

哈医大刘连新教授Nature子刊癌症新文章

  来自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MDM2剪接异构体促进了突变体p53累积和功能获得。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2月2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刘连新(Lianxin Liu)教授,以及罗

《PLoS综合》:发现伤寒病致病菌进化方式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因组中心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研究完成   伤寒病致病菌的研究在学术界近百年未有定论。哈尔滨医科大学基因组中心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进行研究,最终证实伤寒病致病细菌是由不同病原体在分别获得有关遗传性状后,各自发展成致伤寒病的特殊病原体,而非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结论

非法猎象威胁树林

  泰国等地猖獗的非法捕猎大象威胁的不仅仅是生态系统中的这一种动物,森林本身也可能受到了破坏。根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发布的消息,大象是重要的种子散播器,并在扩大某些树种的分布范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与传播到远处的种子相比,母树附近落下的种子长成健康的成年树的几率更低。当这些种子散播者被捕猎

哈医大基因检测中心将投用

  记者从哈医大获悉,经过一年的筹建,配有国际一流设备的哈医大一院基因检测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该技术平台的成功搭建使哈医大基因组医学研究加入到了国际行列,并成为国内基因组医学研究的领航者。  据介绍,该基因检测中心引进的核心设备是SOLiDTM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基因分析仪。与传统的第

研究发现树莓可防肝癌抗氧化性为维生素C百倍

  哈医大四院专家课题组经多年研究获得树莓防肝癌的重大发现后,日前在国内首次研发出树莓有效成分鞣化酸的最佳萃取法获国家ZL,为树莓抗肿瘤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据了解,哈医大四院副院长刘明教授率领的课题组研究发现,树莓对肝癌的预防效果明显,树莓所含成分鞣花酸对肝癌细胞修复有一种特异性。   刘明

刘俊课题组揭示植物识别病原细菌的新机制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细菌病害,该属内的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可以侵染动物和人。而侵染植物的丁香假单胞菌位列十大植物病原细菌之首,可以侵染番茄等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20年1月10日,期刊The EMBO Journal 以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刘平生小组:细菌脂滴可能是原始细胞核雏形

   7月6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平生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该研究发现,细菌脂滴能够通过其主要蛋白MLDS结合并保护基因组DNA,以及通过MLDSR蛋白参与转录调控,从而有利于细菌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脂滴是一种以中性脂作为内容物、由单层磷脂膜和外周蛋白包被的球型细胞器,其

对桉树林地土壤养分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短伐期桉树人工林的迅猛发展大大缓解了我国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种植面积已逾200万平方hm。目前我国桉树种植模式以纯林为主,在部分地区也进行了营造混交林、林农间作等模式的尝试,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桉树的生长量,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是探索维持桉树人工林地长期生产力的合理模式。森林生产力的高低总

哈医大获胃癌细胞增殖研究新进展

  在一项题为《Cx基因参与胃癌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机制研究》的课题中,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内七科主任吴瑾教授等人通过多种先进实验手段证实:Cx基因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加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此项成果近日获得了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老年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成果奖。

哈医大新技术可无创治疗阑尾炎

  6月3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首创的全新无创治疗阑尾炎的方法引起了国际医疗界的关注。相关研究在美国《胃肠内镜》杂志发表。   开刀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最有效方法,但因其创口大、积留疤痕且恢复期长而令许多患者望而生畏。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通过向阑

哈医大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

  日前,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正式获得批准,哈医大四院院长申宝忠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据悉,《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迄今为止资助额度最大的项目(8500万元)。该项目首次由医生担任首席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落户哈医大

  日前,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项目编号:81627901)正式获得批准,分子影像学专家申宝忠担任首席科学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是基金委迄今为止资助额度最大的项目(8500万元),同时也是首次由医生担任首

自然保护区零增长-多种重点保护动植物待保护

  南京专家经过5年多的调查,日前,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评估报告》。该项目负责人、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徐海根研究员表示,目前我国仍有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受到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议扩大自然保护区规模。   你听说过大头鲤、镇海疣螈吗?作为中国特有物种,它们还未受到自然保护区保护。白眉长臂猿、倭

哈医大专家对心脏缺陷研究有新发现

  作为调控心肌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关键性基因GATA-4的重复是否能够导致先心病在学术界始终存有争议。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教授课题组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循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对此问题给出了有价值的答案,课题组对GATA-4基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以前估计的结果;同时认定,GATA

哈医大Scientific-Reports发文破解动脉血管再狭窄难题

  声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无创安全、迅速便捷、靶向性强及可重复的新技术,在当今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广泛使用的时代,为合理解决动脉再通与再狭窄、血栓与出血之间的平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案。   如何平衡冠状动脉再通与再狭窄、血栓与出血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困扰临床实践的重大难题。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如何有效防治

一种名叫“鳄雀鳝”的怪鱼让专业人员围捕了好几天;看起来明艳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有“生态杀手”的绰号;“个头比田螺大,产的卵是粉色的”,福寿螺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近期,外来物种入侵的话题引发热议。 外来物种是怎么入侵的?危害有多大?如何精准有效防治?今年8月1日起,《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样本的物种

应选择物种相同或有交叉反应的抗体,抗体可能与不同物种的同种靶蛋白有交叉反应,因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如果样本的种类未列入抗体说明书上的交叉反应种属表中,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检测该物种的蛋白,而只是表示该物种尚未用此抗体检测验证过,应通过序列比对的方法来预测交叉反应,可应用Expasy 和 NC

科学家发现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的细菌

   人们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细胞。近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单个细胞长度可以超过2cm、目前已知体积最大的细菌。相关成果在《Science》发表,论文的标题为:Largest bacterium ever discovered has an unexpecte

用于新冠肺炎的岩盐气溶胶治疗仪下线并投入使用

   《中国科学报》3月16日从华北理工大学获悉,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和亮与教师范红敏等专家参与研发的岩盐气溶胶治疗仪,首批产品近日成功下线,并及时捐赠到武汉第一医院投入使用,为抗击疫情助力。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验成果表明,岩盐气溶胶微粒能够进入呼吸道的深部,吸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溶解和排出

鲍鱼等海洋物种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935.shtm儒艮、鲍鱼、柱状珊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当地时间9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又增添一些海洋物种。据新名录,所评估的海洋物种中近10%面临灭绝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当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

我国将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一半以上红树林得到有效保护 全球目前有34

我国将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

记者昨天(8日)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面向2030/2050的全球红树林保护”边会上获悉,中国55%以上的红树林纳入了自然保护地,红树林面积已由21世纪初的2.2万公顷恢复到2.7万公顷。红树林有着“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

《湿地公约》批准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92.shtm

外来入侵物种已达660多种!如何精准有效防治?

目前,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威胁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  向外来物种入侵说“不”  一种名叫“鳄雀鳝”的怪鱼让专业人员围捕了好几天;看起来明艳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有“生态杀手”的绰号;“个头比田螺大,产的卵是粉色的”,福寿螺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近期,外来物种入侵的话题引发热议。  外来物种是

100万种生物面临灭绝?呵护自然刻不容缓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当下,损害自然、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还是屡屡发生。据生态环境部公布,今年4月,中央第七生态环保督察组对广西开展督察发现,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北海铁山港东港建设违规施工,导致红树林受损面积达257.67亩

哈医大通过色谱法建立食物嘌呤数据库

  哪些食物中含有嘌呤物质?每种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又是多少?今后,痛风的“原凶”——嘌呤物质,将首次得到准确、科学的“再现”,为痛风患者健康膳食提供指导依据。日前,一项规范测定常见食物中嘌呤含量的研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进入研究阶段。科研人员将初步建立我国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数据资料,并补充到国家食物成分数据

哈医大破解经肠道入路内镜手术污染难题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经多年探索,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肠道术野保护气囊并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解决了腹腔污染问题,为肠镜下各种诊疗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经检索查新显示,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类似报道。  近年来,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技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

哈医大发明分子探针-可预测癌症靶向治疗效果

  科技日报讯 日前,《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刊载论文,报道我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申宝忠团队成功构建了一种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成像的分子探针——18F-MPG。通过该探针能够实时、动态、精准识别肺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型,指导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的决策,预测并评价癌症靶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