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中国梦”应是海归的归宿梦而非发财梦

回来的人少,又没有吸引外国人才进来,我国面临巨大的人才逆差 我国累计出去的人大概有160多万,到2009年底一共大约回来了49万,不到30%。高端人才回来的更少,比如在美国科技工程领域的博士毕业生,回国的只有8%左右。回来的人少,又没有吸引外国人才进来,我国面临巨大的人才逆差。 ——王辉耀 “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6月6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序言中如是说。 未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来华发展?近日,参与此次人才纲要起草和制定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接受记者专访。 硅谷由外国移民参与创办的公司占一半以上,我们这里极少 记者:在近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会上,你提到目前人才就业有结构性问题,具体指什么? 王辉耀:按人口比例讲,我国大学生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仅9%,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至少是20%,像加拿大......阅读全文

王辉耀:中国要积极从全世界挖人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破除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带来国内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进而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未来30年,中国要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向依靠“人才红利”。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背景下,我们要放眼世界,从70多亿世界人口中寻找人才,充分发掘“国际移民人才红利”。  联合国相关数据显

王辉耀:“中国梦”应是海归的归宿梦而非发财梦

回来的人少,又没有吸引外国人才进来,我国面临巨大的人才逆差  我国累计出去的人大概有160多万,到2009年底一共大约回来了49万,不到30%。高端人才回来的更少,比如在美国科技工程领域的博士毕业生,回国的只有8%左右。回来的人少,又没有吸引外国人才进来,我国面临巨大的人才逆差。  ——王

王辉耀:我国高端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人才战争”硝烟渐起。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改革移民政策,加大人才吸引或留置力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全球人才竞争行列。近些年,我国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已有近百万留学生回流,其中高层次人才两万多名。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

王辉耀:如何解决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问题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不仅是我们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参与因素。当前,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人”的不可持续,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不可持续。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巨大的“人才赤字”,使得人才发展“可持续性”弱化。

王辉耀:中国需要更多青年成才

  少年强则中国强   近来,28岁的邓露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2岁的刘路被聘为教授、22岁的焦三牛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这一系列青年人才崭露头角的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赞叹、佩服有之,不解、质疑、猜测也存焉。出于对选拔机制的不信任、妒贤嫉能、保守趋旧观念等各种原因,社会和网络环境中,不

中国首部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

  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日在北京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本重点研究海归群体回国创业及在相关领域发展的蓝皮书。  《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

王辉耀:我们需要打造一个“中国梦”

●中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是最大输家,既是美国最大博士生来源地,又是博士毕业留美最多国家 ●打造“中国梦”是核心战略,对内让国民相信能够发挥才能,对外让全球人才向往到中国安家  日前,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其中很多提法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科学报:拿什么留住你,我的人才!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大量有着海外求学和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但在国家大力推行“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的当下,一个让人尴尬的现实却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滞留率平均达87%。   高端人才为何留不住?海外人才为何不愿“凤还巢”?中国在引才战略方面

海归斩获资源-多方迎来人才

   2018年4月17日,“业达杯”2018(第四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宣布启动。本届海归创业大赛的新亮点是参与更广泛、奖励更丰富、服务更深入。   海归通过大赛   展示实力发现不足   一份海外高校的学位证书代表海归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海归在国外所获得的众多荣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

海归月薪不过万-专家称不能以短期回报衡量

  日前,教育部留学 服务中心发布《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其中对具有就业经历的留学回国人员的薪酬区间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学回国人员月薪低于10000元以下比例超过80%。“这是正常现象,出国留学不能以短期的薪酬回报来衡量,具有留学背景的人职业发展的后劲不容小觑。”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表示。 

人才大战与海归机会:各地引进人才有哪些特点

  各地争抢行业顶尖人才  二三线城市更为积极  北京、上海人才济济。对引进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涉及的行业领域也更广。比如:在一线城市的各种招聘信息中,经常出现区长助理、重点学科类和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重点创新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团队领头人等职位。二线城市对顶尖人才的需求不但没有“缺位”,反而态

优秀本土人才待遇不应输于“海归”

  近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参加活动时透露,经中科院的努力,刚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世界领先的合成生物学成果、正在申请海外博士后的博士生邵洋洋最终选择留在国内。白春礼表示,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学者,要不唯“出身和经历”,真正做到“英雄不问出处”,给予他们与海外优秀人才同等甚至更高的科研经费和生活

回国的诱惑:揭秘中国最高级别的人才计划

  什么是“千人计划”?什么样的海归才算“人才”?人才回国图什么?海归人才能改变中国吗?  掌管中国高级官员任免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很少如此高调:向海外敲锣打鼓,呼唤高层次人才回国效力。颇像一次大规模的政治动员。  2008年年底的中国,由向来仅负责任命高级官员的中组部牵头,启

中国召唤优秀留学人才-海归内涵悄然升级

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问题,在中国人大、政协“两会”上再成热点话题。有这样一组数字值得关注:截至2006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经达到27.5万人,这其中有4.2万人是2006年回国的。 透过这组数字,不难看出海外留学人员回归者已经占出国者的四分之一强,而这其

助力海归人才跑出“双创”加速度

图为2018(第四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烟台)项目对接洽谈会启动仪式,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郎靖致辞   第四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落幕 助力海归人才跑出“双创”加速度  9月16日电,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海归创

-中国科学报:“海归”人才缘何再度“归海”

  一方面,中国正迎来最大规模的“海归潮”;另一方面,也正经历着部分海归人才“归去来兮”的情况。   有这样两组数据引人深思: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已达109万人,仅去年一年有27.29万人回国,同比增长46.57%。中国正迎来最大规模

报告称“中国引力”日渐改变国际人才流动格局

   10月21日,福布斯中国与外联出国顾问集团共同打造的《2018全球人才流动和资产配置趋势》报告在上海首发。  中新社上海10月21日电 (记者 郑莹莹 李佳佳)“今天的中国已深深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上海美国商会会长Kenneth Jarrett21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学生到美国求学的人数持续增

人民日报:海归为什么成群结队回流

  从“智力流失”到“智力回流”   “在日本留学时,确实感觉到,身边的留学生选择回国的越来越多了。”初秋的一天,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白双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告诉记者。他博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今年4月回国,顺利聘得大学教师一职。   白双的感觉很准。就在他回国的前一年,有27.29万中国留学

科学巨匠归来显榜样力量-“强磁场”召唤人才海归

  “感谢主办方为两位先生颁奖,这是对他们回归祖国的肯定。”日前,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7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科学家杨振宁、姚期智入选“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助理张莞昀代为领奖。  2017年2月,此前已放弃外国国籍的杨振宁和姚期智,正式由中科

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百万精英滞留海外

  7月10日,广州日报刊发《高中生抢滩“洋高考”调查》一文,引发读者热议,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对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这一新留学趋势心存隐忧。   更有数据表明,不光放弃高考赴海外读书的高中生明显增多,办理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不久前刚刚出版的《人才战争》一书更是大

王通讯:人才评价谨防三偏差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支持下,光明日报社于1月14日组织召开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对如何更好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本版(光明日报)1月18日刊登研讨会发言摘要后,引起业界关注,多位学者专程投稿参与

发展环境等问题阻碍中国吸引高端人才

  对于高端人才而言,一个职位是否有吸引力,除了物质报酬外,更要看是否能够创造出令其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和环境   “在硅谷,软件公司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中有35%是华人。甚至有研究认为,仅在美国太空、军事等敏感部门工作的华人专家就有2万多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对本刊记者说

中国新一轮海归潮来临-呼唤“人才认识革命”

中关村创业讲坛第4期上,北极光创投董事邓峰在演讲。  最近在美国硅谷的一次宣讲会,被中关村管委会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主任颜梅津津乐道。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周云帆率队远赴东京、多伦多等多地进行政策宣讲,对接海归。在美国硅谷的宣讲会,一下子来了近百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出国人员都已经多

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海归回流高潮即将来临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会”,2013年9月24日在中国社科院举行。《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No.2》(王辉耀、苗绿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综述了近年全球留学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分

中国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高层人才回流率仍低

  “这几年国外的就业形势比较差,移民政策也越来越严格,相比之下,国内的就业形势更好,发展机会也更多。”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留学归来的小安告诉本报记者。   跟小安有相同想法的“海归”不在少数。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预计,今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

新时代海归的光荣与梦想

早在几年前,我国就出台相关政策规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最高可获50 万元支持资金。   前三代海归致力于改变中国的旧面貌,第四代海归以探索国家现代化为己任。如今,以实现中国全球化为使命的第五代海归,正在彰显自己独特的历史价值观——   11月4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

海归:从出国热到就业难-矛盾背后隐藏哪些诱因?

近几年,留学回国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透露,留学回国人员每3年增长1倍多。也正是在这几年,“海带”、“海草”等词语在社会舆论中被频繁援引,海归回国后的境遇受到了空前关注。海归本应成为国家建设人才库中的“香饽饽”,为何身价大跌?另一方面,与海归就业难相对比的是国内出国留学的热潮依

光明日报:高层次人才回国,要跨过哪些坎儿

CFP CFP   近日,“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其中杰出人才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均是“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主持人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带头人。在“万人计划”全面实施之际,如何更加充分调动海外高精尖人才回国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值得人们关

上海临港新片区举实措支持女海归科技人才创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197.shtm 中新网上海3月3日电 (记者 陈静)《临港新片区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十条措施》(下称:《十条措施》)3日正式在此间发布。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