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潘建伟院士:在量子世界中执著创新

科技工作者要努力发挥科学技术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刚刚过去的2月,潘建伟、陆朝阳等人共同完成的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确定性高品质单光子源的研究工作在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这是我国量子点光学量子调控领域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的第一篇论文。 潘建伟是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已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1996年,潘建伟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量子力学的世界级大师蔡林格教授把我引到了一个有很多‘苹果’的树枝下”。回忆恩师,已经多次跃起摘下“苹果”的潘建伟无限感慨。 2001年,受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邀请,潘建伟回国并在中国科大负责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 “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而当时量......阅读全文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我国预计2030年建成量子通信网 每户配一个“密钥机”

  16日凌晨,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中国在量子科学领域的这一“领跑动作”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标志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更有媒体预测,伴随着量子信息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化,其衍生出的量子通信技术,被誉为是继微电子信息之后,最有可能引发军

中国版诺奖颁发:施一公潘建伟等3人获未来科学大奖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百

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何以成为越烧越旺的“创新熔炉”

  日前,由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杜江峰教授研究小组的“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荣列其中。这是该实验室自2003年获批筹建以来连续7年有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自2003年以来,该实验室

杰青基金20周年:培育青年才俊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团队庆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建伟教授在

潘建伟:在与量子“纠缠”中展示神奇

   潘建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入选者。2003年被奥地利科学院授予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Erich Schmid奖。  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与同事一起,利用先进的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世界上

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领跑"世界 因为有个量子"梦之队

  8月16日北京时间凌晨1时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全面领先。而我国之所以能在量子科学领域“领跑”世界,得益于我们有个量子“梦之队”。  潘建伟:量子通信领航人  “墨子号”发射升空的这一刻,全球科学界的目光都落在46岁的量

量子火了,科研成果如何落地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

量子火了,科研成果如何落地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

今日,向100位“改革先锋”致敬

  许振超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月出生,山东荣成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兼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

中国科研迈入新原创时代

   当前创新驱动已成国策,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原始创新,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研方向,已经成为我国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一个又一个基础科学前沿披荆斩棘、屡获佳绩:量子通信、铁基超导、中微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干细胞、纳米……一个个原始创新成果,为中国科研步入新原

中科大量子调控研究团队创造系列“世界首次”

  “他们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是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这样评价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团队。  潘建伟的团队是中国科大量子调控领域四个主要团队之一。所谓量子调控,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去操纵光子、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状态和相互作用

总理请来四位院士,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成了“科学讲堂”

  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历来是国务院制定政策的最终决策场所,但6月22日下午,这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讲堂”。  “今天专门请几位科学家来给我们作讲座,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李克强总理开门见山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潘云鹤、潘建伟和周琪

潘建伟院士:量子通信前景无限重在科研转化应用

    “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经过10年的努力和国际合作,我们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3月7日,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主办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我们有一个计划,准备以我国为主导,在2016年前后发

中国量子卫星回答爱因斯坦“百年之问”

  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封面——这一次,中国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就像是一个隐喻,来自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像极了汉字里大写的“人”字,这幅景象被当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国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科学》上。这一次中国科学站到了世界面前

中国科大的一流密码(下)

  在刚刚公布的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人名单中,毕业或任教于中国科大的“80后”占比很高。据统计,中国科大目前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 422人,占教师总数的1/3;“青年千人”“国家优青”“青年拔尖”“青年长江”这“四青”人才不重复统计217人,在高层次人才中占比超过半数,引进入选数名

量子通信是不是伪科学?潘建伟这样回应

   “墨子号”发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么新发现?量子通信和公众有什么关联,到底是不是伪科学?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有很多话要说。  说“墨子号”:能满足一些初步的安全通信需求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以来

安徽将成量子研究全球高地

  据新安晚报报道, 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安徽科技创新方面的“一号工程”。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为组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合肥高新区探访,了解“量子”最新进展。  “量子创新院”已经揭牌  

中国完成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研制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

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精神 挺进“科学无人区”

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成立60年来,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精神,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前沿。 从为“两弹一星”培养尖端人才,到“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铁基高温超导材料、暗物质粒子探测……近年来,中国科大频频挺进“科学无人区”,成为我国科技进

中科大:自主开发一系列前沿科学仪器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中科大校长万立骏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

当今世界八大热门科技 中国已走到哪一步?

  引力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这些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也是中国公众关注的热点。  “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会场内外业界权威人士,了解中国在这些热门科技上的最新进展。  热点1:引力波  技术背景:20

潘建伟院士:量子世界里领跑者 操纵微观粒子进入人们生活

   采访潘建伟院士的地点约到了上海,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安排记者采访的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院杜先彬老师一再解释:潘院士实在太忙,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之后还要参加中科院的一个重要会议,若不行的话只能“紧盯插空”了。而前一天晚上,潘建伟还在医院检查治疗。  我国也是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2016年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情况(完整名单)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赵忠贤,男,1941年出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回眸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科技大学。迎接他的,有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百花齐放的创新成果,有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锐意进取的前沿团队,也有图书馆自习室里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  这一行,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大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中国科技大学要勇于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十大里程碑事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2018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2017年我国科技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

潘建伟:求解量子奥秘的“中国创新者”

  量子论与相对论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27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名普通本科生潘建伟,却在毕业论文中向量子力学发起挑战,试图证明这个理论“是错的”。  改革开放使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释放了无数年轻人“求真”的热望与勇气,潘建伟就是其中之一。经过20多年创新求索,他主持研发的世界首颗

量子信息时代:中国下好“先手棋”

2016年12月10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建立天地链路   最近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传递了中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下好“先手棋”的决心。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会主任委员潘建伟说,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和应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