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的介绍

藜(拉丁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藜属植物。它分布于全球温带及热带以及中国各地。 其茎直立,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两性,花簇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药伸出花被,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胚环形,花果期5~10月。它生长于海拔50~4200米的地区,见于路旁、荒地及田间。......阅读全文

藜的概述

  藜(拉丁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藜属植物。它分布于全球温带及热带以及中国各地。  其茎直立,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两性,花簇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药伸出花被

藜的简介

  藜(拉丁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藜属植物。它分布于全球温带及热带以及中国各地。  其茎直立,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两性,花簇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药伸出花被

藜的介绍

  藜(拉丁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藜属植物。它分布于全球温带及热带以及中国各地。  其茎直立,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花两性,花簇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药伸出花被

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  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升或开展。  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下面多少有粉,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度

藜的分布范围

  分布遍及全球温带及热带,中国各地均产。[1]中国除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藜的药理作用

  生长在日本的变种藜对蚯蚓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其最小有效浓度为水浸剂0.5%,醇浸剂1%;水浸剂排虫率为33%。食藜后经日光照射,可致"藜日光过敏性皮炎"。  有谓此病似与女性内分泌变化有关。曾有报道综合207例植物-日旋旋旋光性皮炎患者,其中因食藜发病者日8例,占42.5%。  用维生素B12肌

藜的药用价值

  中药属性  性味甘、平,微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幼苗可作野菜食用,有人食后在日照下裸露皮肤部分即发生浮肿及出血等炎症,局部有刺痒、肿胀及麻木感,少数重者可产生水疱,甚至并发感染和溃烂,患者有低热、头痛、疲乏无力、胸闷及食欲不振等轻微症状。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

科学家破解藜麦基因组-藜麦有望成为“超级作物”

  据外媒报道,一支国际科研团队破解了藜麦的基因组。这意味着这种历史悠久、营养价值丰富的粮食作物有望迅速改进其形状,甚至还有成为“超级作物”的潜力。  早在6000年前,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印加人就已经在种植藜麦,并将其作为最为主要的粮食来源。这种作物的适应能力十分强大,能够在干旱、盐碱等多种恶劣环境

藜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叶的脂质中68%是中性脂肪,内含棕榈酸、廿四烷酸、油酸、亚油酸及谷甾醇、廿九烷、油醇、蜡等。根含甜菜碱、氨基酸、甾醇、油脂等。种子含油5.54~14.86%。

藜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  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升或开展。  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下面多少有粉,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

首个藜麦高质量参照基因组公布

  英国《自然》杂志2月8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植物科学论文,公布了首个藜麦高质量参照基因组。这项新成果将促进藜麦的遗传改良和育种策略,有望提高全球粮食安全。  藜麦是一种营养丰富、无麸质、血糖指数低的作物,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纤维、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能和矿物质达到出色的平衡,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

“抗癌帮手”选藜麦,推荐这两种做法

要提到谷类中的“抗癌帮手”,就不得不提到藜麦了。藜麦有别于其他食物的特点,就是一煮就“发芽”。藜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其富含一般谷类所缺少的赖氨酸。其蛋白质含量也很高 , 可与奶类蛋白质媲美,吸收利用率也极佳,可以试试以下两种做法。1. 藜麦豆浆:将 1/2量杯藜麦、1/2量

张藜:还女科学家一个真实形象

  张藜  从女性角度而言,在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后,她们会有自我期待,但外界环境是否给了她们一个充分实现自我的机会?   中国女性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困惑?在当下的科研体制环境中如何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张藜。  《中国科学

免费报名即将截止-|-CGCT青藜论坛100%-干货论坛来袭~

会议主题 | 博翱细胞基因星辰大海·摘取生物医药闪耀新星会议时间 | 2023年6月9-10日(周五、周六)会议地点 | 中国 · 苏州会议规模 | 1000人指导单位 |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单位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业委员会、博腾生物、佰傲谷BioValley 、

海关总署:关于进口秘鲁藜麦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秘鲁共和国农业灌溉部关于秘鲁藜麦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允许秘鲁藜麦进口。秘鲁输华藜麦应符合《进口秘鲁藜麦检验检疫要求》(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进口秘鲁藜麦检验检疫要求  海关总署  2019年7月16日附件:  

Cell-Research:揭示藜麦耐盐与高营养价值分子机制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张蘅研究组和朱健康研究组,以A high-quality genome assembly of quino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salt bladder-based sal

2022第二届中国基因与细胞治疗青藜风云论坛

       在药物发展史上,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海量的创新,由博腾生物、佰傲谷BioValley 、BioBAY 联合主办的2022年第二届中国基因与细胞治疗青藜风云论坛(简称:CGCT 2022)将于2022年8月19-20日在苏州召开,将持续聚焦中国细胞基因免疫治疗学术前沿进展,涵盖更多新兴药物

《自然》及子刊综览

  血细胞“记住”如何适应海拔  一项新研究报告称,总体来说,人类第二次登高时会比第一次更快速地适应高海拔,因为红细胞“记住”了前一次的登高,因此能够快速适应。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类身上发现了参与这种反应的关键分子路径,或有助于认识可以缓解缺氧有害作用的治疗方法。相关成果2月8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高端谷物-是噱头还是物有所值

  曾几何时,玉米窝头、高粱饭、红薯粥还是祖辈饭碗里咽不下去的苦涩,一碗白米饭是凭票供应的幸福。现如今,各类高端谷物摇身成为餐桌上的贵宾,并且成为朋友圈的热门话题。“米中贵族”、南美洲藜麦、高原青稞,真的如传说中那样神奇而营养超群吗?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些“高端米”营养价值未必高  市面上出现了一类

2023年第三届中国基因与细胞治疗青藜风云论坛(CGCT-2023)

——中美日韩CGT嘉宾献声青藜,齐聚姑苏探讨免疫联合治疗最前沿会议主题 | 博翱细胞基因星辰大海·摘取生物医药闪耀新星会议时间 | 2023年6月9-10日(周五、周六)会议地点 | 中国 · 苏州会议规模 | 1000人指导单位 |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单位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

沙蓬营养价值和从头驯化研究获取得进展

  基于沙化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高经济价值的沙漠植物进行防沙固沙,同时提高沙化土地生产和生态功能是北方沙区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一年生的苋科藜亚科植物沙蓬广泛分布于温带沙漠和沙地,是流动沙丘先锋植物和群落演替的起点。沙蓬具有重要食用和药用价值、耐逆性强,其种子俗称沙米,食用历史悠久、营养全面均衡,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三)

⑸棉花基因组研究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和油料作物,也是研究多倍体进化和作物驯化的重要模式植物。南京农业大学张天真等课题组通过将栽培棉与野生棉对比,绘制出了棉花表观遗传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图谱”,对野生棉和栽培棉之间超过1200万个的差异甲基化胞嘧啶进行分析,鉴定出519个表观等位基因(epiallele

湿地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物种共生、营养级动态、生物养分限制及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演替规律内在形成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当前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关

地表径流对荒漠灌丛生境土壤水分空间特征产生影响

  土壤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对降水入渗和地表径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其有效性则是旱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子,也是生态系统过程时间和空间动态的关键驱动因子。   在受水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中,水与植被之间存在的正反馈机制将土壤水分与植被密切联系起来。土壤水分

被子植物-(II-)石竹亚纲_石竹亚纲鉴定1

实验材料菠菜藜灰绿藜甜菜地肤石竹繁缕王不留行荞麦等植物的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仪器、耗材实体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实验步骤1藜科本科有 100 属, 1500 种。主要分布于温、寒二带的滨海或多含盐分的地区。我国产 39属, 186 种,全国分布,尤以西北荒漠地区为多。识别特征草本

被子植物-(II-)石竹亚纲

实验材料:菠菜                                                                  藜                                                                  灰绿藜      

地肤子的鉴别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的果实。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上有用天仙子、藜、岗松等冒充地肤子者,由于地肤子与伪品性状相似,不易区分,现将地肤子的真伪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真品:  真品地肤子的果实呈扁球状五角形,直径1—3 mm。外被宿存的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央有微

研究揭示不同树种对干旱的生理适应性存在差异

  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鼎湖山站)刘菊秀研究团队,研究揭示了亚热带四个树种在干旱处理下的生理特性和响应策略。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与实验植物学》。  干旱导致全球森林树木出现大面积死亡。不同树种对干旱的生理适应性存在差异,这将进一步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研究人

《Nature》3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7年2月

2月16日Nature杂志精选文章一览

  【1】封面故事: 藜麦基因组序列  doi | 10.1038/nature21370  本期封面所示为秘鲁高地的妇女捣碎藜麦的场景。Mark Tester及同事报告了藜麦 (Chenopodium quinoa) 的参考基因组序列,藜麦是一种能够在许多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高营养作物。作者将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