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等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周燕、研究员申文杰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汪跃民、丹麦托普索公司博士Jens Sehested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上。 Cu/CeO2催化剂在水气变换、合成甲醇等合成气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但对其活性位原子结构和催化机理还知之甚少。 该研究团队利用球差较正扫描透射电镜(AC-STEM)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表征了金属-载体界面原子结构和化学配位环境,发现铜原子簇主要呈现双层结构(bilayers),界面铜原子的空间结构取决于其与氧化铈表层氧空穴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此外,科研人员通过原位红外光谱等确定了铜原子的化学状态及氧化铈表面氧空穴分布;结合DFT计算,描述了界面铜原子向氧化铈电子转移过程及相互作用机制。该工作中,......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等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周燕、研究员申文杰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汪跃民、丹麦托普索公司博士Jens Sehested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

大连化物所等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周燕、研究员申文杰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汪跃民、丹麦托普索公司博士Jens Sehested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

大连化物所等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周燕、研究员申文杰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汪跃民、丹麦托普索公司博士Jens Sehested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

中科院大化所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燕副研究员、申文杰研究员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汪跃民教授、丹麦托普索公司Jens Sehested博士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催化》上。  Cu/CeO2催化剂在水气变换、合成甲醇等

MEOMS封装的锗窗金属化结构界面特性研究

基于微光机电系统对真空封装的要求,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锗窗口上制备不同膜系的金属化结构,研究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膜系结构对锗窗口界面特性的影响。采用俄歇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在膜层间和膜基间的扩散行为。采用划痕测试仪分析膜基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元素对Au元素的阻挡效果明显,Cr/Ge的界面扩散剧

金属所在非共格界面的结构与物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功能材料界面由于经常表现出不同于体材料的新颖物理、化学现象与性质而备受关注。比如,人们在材料界面上发现了二维电子气、界面超导、界面发光和界面磁性等。这些有趣的界面现象与性质通常归因于界面上强烈的物理与化学交互作用,因此它们大多数出现在共格界面和半共格界面上。从共格界面到半共格界面、再到非共格界面,界

我国揭示石墨烯/铁磁金属界面拓扑磁结构Rashba效应诱导

  磁斯格明子,一种受拓扑保护的磁涡旋结构(如图1),因其可以做到纳米尺寸、非易失且易驱动从而非常适合应用在信息存储、逻辑运算或者神经网络技术等领域,是近些年来自旋电子学研究的热点。然而要实现磁斯格明子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上的应用还要解决诸如其室温下的稳定性、可控读写、高密度以及与当前磁存储结构兼容等诸

大连化物所发现金属与惰性载体间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傅强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金属与载体界面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催化剂与惰性的六方氮化硼(h-BN)载体之间存在经典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

我所实现反应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原位结构解析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3/t20230328_6718304.html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杨冰副研究员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团队合作,在低温反应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RMSI)的原位结构解析及高性能合金相结构创制方面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AlN/Si结构界面的研究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AlN外延层。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在AlN/Si界面处存在非晶层,俄歇电子能谱测试表明Si有很强的扩散,拉曼光谱测试表明存在Si-N键,另外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非晶层中存在Si3N4。研究认为MOCVD高温生长造成Si的大量扩散是非晶层存在的主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AlN/Si结构界面的研究

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AlN外延层。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在AlN/Si界面处存在非晶层,俄歇电子能谱测试表明Si有很强的扩散,拉曼光谱测试表明存在Si-N键,另外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非晶层中存在Si3N4。研究认为MOCVD高温生长造成Si的大量扩散是非晶层存在的主要

表达载体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表达载体四部分: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常用细菌质粒进行构建,构建过程中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出与目的基因相合的末端(多为黏性末端,也有平末端),采用DNA连接酶连接,导入生物体实现表达。标记基因可帮助识别质粒并检测是否成功整合到染色体DNA中。

界面张力仪精巧的结构设计

 界面张力仪的结构,主要由扭力丝、铂金环、支架、杠杆架、蜗轮付等组成。使用时通过蜗轮付的旋转对扭力丝施加扭力,并使该扭力与液体表面接触的铂金环对液体的表面张力相平衡,当扭力继续增加,液面被拉破时,扭力丝扭转的角度,用刻度盘上的游标指示出来,此值就是M值,用mN/m表示。zui后用M值乘以校正因子F,

金属所在铁电异质界面发现极化巨大增强现象

  铁电材料由于具有铁电、介电、压电、热释电等丰富的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电容器、制动器、热释电探测器等电子器件中。为满足电子器件小型化的发展需求,铁电体需要以低维薄膜的形式集成到电子器件中。但是,随着薄膜厚度的减小,在异质界面去极化场的作用下,铁电极化会显著降低甚至消失,如何保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实验室研究员乔波涛和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与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组研究员王军虎团队合作,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铂族金属(Pt、Pd)与羟基磷灰石之间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成果在Chemical Science上发表。  1

界面张力仪主要特点与基本结构组成

 界面张力仪主要特点:  1、铂金环法/铂金板法测定随时间及浓度变化时相应的表面及界面张力;  2、传感器采用日本进口系统,测试数据,精度很高,重复性好;  3、仪器提供了手动清零和软件一键清零,可根据客户的需要制定间隔式仪器自动清零功能;  4、精巧的结构设计,平台运行平稳,噪音小;  5、可外接

用AES研究铝薄膜与基体金属铀之间的界面反应

在俄歇电子能谱(AES)仪超高真空分析室中利用氩离子溅射沉积方法将Al沉积在U基体上。对不同Al沉积量的铀表面实时采集AES和低能电子损失谱(EELS),以研究沉积Al原子与U表面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Al膜的生长过程。将实验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后进行深度剖析。研究结果表明:Al沉积在U基体上是以岛状方

锂金属电池负极的非消耗型氟化流体界面调控策略

  为了满足下一代高比能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具有高理论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的锂金属是未来可充电池(如Li-S和Li-FeF3)的理想负极。然而,负极锂枝晶不可控生长引起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不稳定、循环过程中锂的体积膨胀以及“死锂”的产生、电池短路等问题,阻碍了锂金属电池(LMBs)的发展。自从采

福建物构所在过渡金属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氢能发展规划,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应用领域的先锋。氢气通常需要通过其它能源途径制取;电解水作为一种零污染的制氢方法,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当前,电解水制氢的最大问题

原位增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影响醇的催化转化

  ACS Catal.:原位增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影响醇的催化转化  催化界已经对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s)和催化剂失活进行了数十年的深入研究。SMSIs在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中的促进作用通常与高温(>500°C)下的H2处理有关,催化剂失活通常归因于烧结、活性金属的浸出、金属的过氧化以及反应

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结构演变研究中获进展

  石墨烯具有二维薄层结构,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润滑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具有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在微观接触尺度下具有超滑特性,在宏观接触方式下展现出摩擦学特性,但是均依赖于理想的石墨烯表界面结构。因此,实现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结构的调控对于获得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推动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

非共格界面的结构与物性研究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82.shtm

高性能中空界面微结构新型铝负极材料问世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中空界面结构的金属铝箔负极材料,并应用于高效、低成本双离子电池。  唐永炳介绍道,这种新型结构有效解决了廉价金属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循环性能差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泡沫纸状界面设计形

金属所铁电薄膜异质界面及畴组态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研究员马秀良、朱银莲,博士刘颖、博士生李爽近来在铁电薄膜异质界面和同质界面的可控生长、调控以及微观结构性能方面获得系列新进展。  铁电材料由于丰富的物理性能和在铁电器件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电子器件小型化的

双金属温度计结构原理

  双金属温度计是将绕成螺纹旋形的热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器件,并把它装在保护套管内,其中一端固定,称为固定端,另一端连接在一根细轴上,称为自由端。在自由端线轴上装有指针。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温器件的自由端随之发生转动,带动细轴上的指针产生角度变化,在标度盘上指示对应的温度。

金属氧化物的结构特点

金属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金属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氧化铁(Fe2O3)、氧化钠(Na2O)等。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金属检测仪的结构原理

  通常金属检测仪由两部分组成,即金属检测仪与自动剔除装置,其中检测器为核心部分。检测器内部分布着三组线圈,即中央发射线圈和两个对等的接收线圈,通过中间的发射线圈所连接的振荡器来产生高频可变磁场,空闲状态时两侧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压在磁场未受干扰前相互抵消而达到平衡状态。一旦金属杂质进入磁场区域,磁场受

水合金属离子的结构特点

金属离子均带有大小不同的正电荷;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其氧原子一端带有负电性,与金属离子配位,成为配位体,如[Al(H2O)]3+、[Cr(H2O)6]3+。离子半径大、电荷低的金属生成的水合离子比较稳定;相反,离子半径小、电荷高的水合离子易发生水解作用。在水环境中,所有的金属阳离子都是以水合金属离子存

黄铜镀层和橡胶粘接界面化学结构的分析技术

研究轮胎中橡胶与钢丝帘线黄铜镀层之间的粘合与破坏机理,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早期的研究者大多运用先前比较成熟的方法,包括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方法。

揭秘界面水分子结构调控电催化反应

界面水分子原位拉曼光谱和水分子解离过程 厦门大学供图  12月2日,《自然》刊发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剑锋课题组题为《原位拉曼光谱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和其解离过程》的研究论文。通过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潘锋课题组合作,他们揭示了钯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构型及其在析氢反应中的核心机制,为提升电催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