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发现金属与惰性载体间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傅强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金属与载体界面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催化剂与惰性的六方氮化硼(h-BN)载体之间存在经典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该现象是指当金属担载于活性的可还原氧化物载体上时,在一定的预处理或催化反应条件下,金属纳米粒子被载体衍生的材料包裹和去包裹的过程,以及由此对催化反应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惰性的h-BN片层负载金属Ni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DRM)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原位表征证明反应气氛中的CO2和H2O组分可以促进Ni/h-BN界面处h-BN片层被氧化刻蚀形成纳米孔洞(nanopits)结构,同时Ni粒子表面被氧化硼(BOx)薄层包裹;包裹和去包裹过程可以通过DR......阅读全文

我国学者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高温抗烧结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王军虎研究员团队利用三聚氰胺诱发的金属载体间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温抗烧结性且表现出很好的活性,为合理设计和开发高

我国学者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高温抗烧结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穆斯堡尔谱研究组(DNL2005)研究员王军虎团队利用三聚氰胺诱发的金属载体间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开发出新型氧化钛包裹金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温抗烧结性且表现出很好的活性,为合理设计和开发高

大连化物所等制备出高温稳定的高载量单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波涛和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金属-载体共价强相互作用(strong covalent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成功制备出耐高温的高载量铂单原子催化剂。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

大连化物所等制备出高温稳定的高载量单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波涛和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金属-载体共价强相互作用(strong covalent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成功制备出耐高温的高载量铂单原子催化剂。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

如何选购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

首先,在选购化学吸附仪之前,要了解化学吸附仪是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主要分析对象等。那么北京海鑫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鑫瑞科技)为您作答为了阐明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本质及反应分子与其作用的机理,必须对催化剂的吸附性质(吸附中心的结构、吸附分子在吸附中心上的吸附等)和催化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这

中科院大化所制备出高温稳定高载量单原子催化剂

  近日,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乔波涛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以及天津理工大学罗俊教授合作,在单原子催化方面获得新进展。利用金属-载体共价强相互作用成功制备出耐高温的高载量铂单原子催化剂,相关研究成果以《不用缺陷位点稳定的耐高温单原子催化剂》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大基于单原子催化剂研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课题组、南开大学教授胡振芃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司锐合作,基于单原子催化剂,从电子最高占据态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该成果以The Highest Occupied State of Rh Sing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实验室研究员乔波涛和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与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组研究员王军虎团队合作,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铂族金属(Pt、Pd)与羟基磷灰石之间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成果在Chemical Science上发表。  1

TPR-程序升温还原

TPR-程序升温还原  TPR法可表征催化剂存在还原成份的数目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温度。TPR法一般要求催化剂是一种氧化物,即含有能被还原出的金属元素,由反应气与载气混合而成的混合分析气流过样品,当样品温度线性变化时,反应气会被消耗掉,从而造成混合气的成份改变,从而显示在TPR谱图上,通过计算

金属所在纳米碳材料负载金属催化剂研究中取得进展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整个工业催化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载体材料对活性金属纳米粒子催化性能的影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剂的载体能够影响金属纳米粒子在其表面的分散情况、粒径大小、暴露晶面等。同时,通过调变载体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亦可以提高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活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乔波涛、中科院院士张涛研究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单原子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具有远超纳米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首次提出并证明单原子催化剂界面最大化的特性是催化剂具有这种优异表现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工作发表于《德国应

大连化物所发现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粒径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乔波涛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杲团队合作,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方面取得进展,在Au/TiO2体系中发现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粒径效应,并通过建立热力学平衡模型,阐释了这一效应产生的原因。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

狭路相逢勇者胜,单原子Pt和Au谁更强?

  含有稳定在合适载体上的空间分离金属原子的单原子非均相催化剂(SAC)是一类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材料,在化学转化和能量转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活性位点均匀性的提高以及配位环境的高度可控性,SAC非常适合研究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获得对复杂催化转化反应的深刻认识,这是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

大连化物所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大连化物所傅强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拓展并应用到金属/碳化物催化体系,证明了该作用对于设计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

大连化物所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大连化物所傅强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团队成功地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拓展并应用到金属/碳化物催化体系,证明了该作用对于设计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

我所发表碳基催化剂用于费托合成的综述文章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与法国国家科学院催化与固体化学研究所(UCCS, CNRS)Andrei Y. Khodakov研究员团队联合发表了题为“Carbon-based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图尔克TURCK通过RFID避免错误

  Gefasoft是制造自动化、影像处理和识别领域的专业公司,在汽车和半导体行业各大制造商中享有盛名。其旗下的雷根斯堡分公司已有多年的RFID使用经验,并且尝试过不同制造商的系统,现在他们选择图尔克的BL ident用于其装配和自动化测量设备。   保存记录   图尔克的RFID解决方案BL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金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1月15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在金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了在高温氧化条件下的金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效应,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   早在

大连化物所金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在金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了在高温氧化条件下的金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效应,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  上世纪70

中国科大在催化剂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对于现代工业至关重要。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中的载体不仅扮演着分散和稳定金属纳米颗粒的作用,还会与金属颗粒产生强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梁海伟课题组与武晓君课题组进行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合作研究,基于硫掺杂碳负载

化学吸附仪典型应用-金属分散度测定

典型应用-金属分散度测定金属分散度系指催化剂表面活性金属原子数与催化剂上总金属原子数之比。金属分散度是表征活性金属在载体表面分散状况的量度,决定着催化剂上活性金属效率的发挥、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甚至催化剂的活性等等。对于负载型催化剂,其负载相的分散度对于研究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老化、烧结、中毒,

电解水制氢:如何设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

  金属碳化物HER  氢气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能量密度高、无污染等优点。电解水制氢是高效、绿色的制氢途径,但严重依赖贵金属Pt催化剂,亟需发展经济、高效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类铂的电子性质和催化行为,是一种潜在的析氢电催化剂。近年来,相关研究工作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调控并

催化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远期有望用于控制PM2.5排放

  记者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唐幸福课题组,在催化控制技术中获得新突破,成功地解析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构建了金属单原子活性位的电子态结构和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从原子电子态深层次地解决了一些关键的环境催化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内封面文章,已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

复旦大学催化技术取得新突破 有望控制PM2.5排放

  记者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唐幸福课题组,在催化控制技术中获得新突破,成功地解析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构建了金属单原子活性位的电子态结构和催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从原子电子态深层次地解决了一些关键的环境催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气中P

污水处理技术篇:废水处理的实用高级氧化技术

1. 何谓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OxidationProcess,AOP)是指氧化能力超过所有常见氧化剂或氧化电位接近或达到羟基自由基HO•水平(见表1),可与有机污染物进行系列自由基链反应,从而破坏其结构,使其逐步降解为无害的低分子量的有机物,zui后降解为CO2、H2O和其他

卟啉与酞菁催化是什么?

  1979年,Groves. J. T. 等利用亚碘酰苯(PhIO)-金属卟啉人工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体系,首次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烷烃羟基化反应以来,仿生酶催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现已出现第二代、第三代金属卟啉仿生酶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它们能高选择性催化氧化烃类化合物,同时还发现类

卟啉与酞菁催化简介

金属卟啉催化剂1979年,Groves. J. T. 等利用亚碘酰苯(PhIO)-金属卟啉人工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体系,首次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烷烃羟基化反应以来,仿生酶催化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现已出现第二代、第三代金属卟啉仿生酶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它们能高选择性催化氧化烃类化合物,同

化物所多相催化界面限域效应研究受邀撰写综述文章

  近年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在多相催化界面限域研究方向上开展的系列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受邀撰写的综述文章Interface-confined oxide nanostructure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实现高载量单原子分散金属-氮催化剂的普适性宏量制备

  近年来,单原子催化剂因其高的原子利用率、明确的催化活性中心和高的催化性能而成为研究前沿与热点。但由于在制备过程中活性原子易于迁移和聚集,使得单原子催化剂的高载量可控制备仍存在巨大挑战。如何实现高密度的单原子催化活性位点,以及如何实现其低成本宏量制备是单原子分散催化剂迈向应用的关键。金属-氮类催化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种类

填充柱气相色谱填充柱气相色谱的柱管通常为长1~3m,内径2~3mm的不锈钢管,为节省柱温箱空间而将柱管弯成环状。在管内壁涂渍液体物质(气-液色谱)或在管内填充固体吸附剂(气-固色谱)。气-液色谱原理: 各溶质在气相(流动相)和液相(固定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离。固定相: 涂渍在惰性多孔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