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想长寿,还没副作用?端粒改造了解一下

端粒(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TTAGGG)-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 有丝分裂钟”。众所周知,端粒与衰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DNA聚合酶,可以通过从头添加TTAGGG重复序列到染色体末端来延长端粒,从而补偿端粒损失。 2009年,Elizabeth H. Blackburn、Carol W. Greider、Jack W. Szostak三人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那么,如果通过促进端粒酶来延长端粒的自然长度,生物的寿命会随着延长吗......阅读全文

Cell发布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为了将两米长的DNA分子装入到只有几千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细胞核中,DNA长片段必须强力地紧密压缩。表观遗传学标记维持着这些称作异染色体的部分。来自马克思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现在进一步发现了异染色质形成必需的两种机制。相关论文发布在近期的《细胞》(Cell)杂志上。   由

解读重要表观调控因子:保护端粒的非编码RNAs

  在2008年,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Maria A. Blasco博士领导的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组是世上首个发现TERRAs的团队。这是一段非编码端粒RNAs,属于染色质端粒的一部分。从那时起,该团队就致力于研究这些序列有什么作用。  最近他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

中国医学科学院最新文章解析HOX基因表达模式

  “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

裴端卿、刘兴国EMBO最新发现重编程新型因子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染色质松散因子Gadd45a能显著提高重编程效率,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重编程早期的异染色质变化规律,筛选到新型因子,还建立了筛选染色质松散因子的平台,能广泛应用于细胞命运转换中。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MBO Reports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

医学院与郑州大学在《自然》合作发表人类早期胚胎染色质

  5月3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医学院那洁研究组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孙莹璞研究组紧密合作,在《自然》期刊发表题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质研究揭示基因组激活前后表观遗传转换规律》(Chromatin analysis in human early development revea

人类X染色质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 掌握观察与鉴别X染色质的简易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二、 实验原理 1、发现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等人在雌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首次发现一种染色较深的浓缩小体,而在雄猫则没有这种结

研究发现压力如何影响机体健康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压力如何影响机体健康,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intelligentinsurer.com  【1】Nature:早期压力可有助于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814-y  一项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年轻时

中科院、北大Science文章:人类衰老的重要推手

  一项发表在4月30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新研究,将衰老过程与紧密包装的细胞DNA束解体联系到了一起,这有可能促成一些方法预防及治疗如癌症、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年龄相关的疾病。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和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Werner综合征的一些潜在遗传突

中科院、北大Science发文:人类衰老的重要推手

  一项发表在4月30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新研究,将衰老过程与紧密包装的细胞DNA束解体联系到了一起,这有可能促成一些方法预防及治疗如癌症、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年龄相关的疾病。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和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Werner综合征的一些潜在遗传突

生化与细胞所揭示酵母转录中介复合物调控端粒机制

  真核生物的端粒(Telomere)对于保证染色体正常复制以及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基因组中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结构的重要模型。   9月19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周金秋研

北京大学Cell子刊探究明星抑癌基因新功能

  来自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Wei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PTEN通过与组蛋白H1相互作用控制了染色质凝聚,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4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尹玉新(Yuxin Yin)教授以及康奈尔大学Weill医学院的Wen H. Shen是这篇

染色质高级结构变化调控细胞凋亡的新机制

  真核生物DNA通过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以核小体为重复单元的串珠结构,再通过形成远距离的染色质环等高级结构而存储于细胞核中。近年来研究表明染色质高级结构在维持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和维持需要特定转录因子的介导。多功能转录因子CCCTC结合因子(简称:CTC

中科院科学家在染色体组装新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最为核心的结构。然而就在这个小小的结构中包含了一个细胞分裂、生长最为重要的遗传物质--DNA。这些DNA是如何反复折叠,在形成高度聚集染色质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基因表达调控因子能够与DNA进行正常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一直都困扰着科学家。  最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周政课题组在国际期刊

早衰研究新发现:松弛DNA的会导致衰老

  wer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会表现出类似早衰的症状——通常在20多岁就头发花白,30几岁出现白内障和骨质疏松症,60岁前死亡。  如今,研究人员首次得到了携带能够导致此类疾病症状的基因缺陷的多功能干细胞。他们的分析表明,缠绕松弛的DNA引发了werner综合征所表现的身体机能的快速下降

任兵教授Cell Res:开发新的ChIP-seq分析远程染色质相互作用

  生物通报道: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兵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Mapping of long-range chromatin interactions by proximity li

单分子力谱研究揭示染色质纤维的关键中间态结构

  单分子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机器动态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从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磁镊和荧光光谱为主的单分子研究体系,在DNA凝聚(JACS 2006,PRL 2012)、DNA与抗癌药物作用(NAR 2009, PRE 2015)、端粒四联体DNA折叠(

Cell揭示癌症转移新机制

  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出,Nfib通过广泛提高染色质的可接近性促进了癌症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30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系助理教授William J. Greenleaf,及遗传学系与病理学系助理教授Monte M. Winslow博士是这项研

《Science》发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新发现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实验室、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光慧实验室、以及Salk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实验室在干细胞衰老机理方面的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结合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以及表

EMBO:抑癌基因p53的新功能

  p53抑癌基因是生物体内一种抑制细胞转变癌细胞的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除了肿瘤之外,它们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来自美国Wistar研究所的科学家表明,著名的抑癌基因——p53,具有新发现的、与端粒相关的肿瘤抑制功能。  当提到与癌症相关的基因时,没有哪个基因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实验步骤 一、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最简单的经典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是一个重组的杆状病毒,其基因组含有一段外源核酸序列,通常为编码目标蛋白质的dDNA,在多角体蛋白启动子控制下进行转录。这个嵌合的基因由多角体蛋白启动子和外源蛋白编码序列组成

染色质修饰如何调控基因表达? 中国学者提出新见解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最新发表两篇Nature Genetics文章,利用生化、分子、遗传、组学及结构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分别揭示了植物特有染色质凝缩蛋白EMF1与含BAH结构域的SHL和EBS形成BAH-EMF1复合体而介导植物基因沉默

Rett综合症突变削弱MeCP2介导的染色质液—液相分离形成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丕龙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Rett syndrome mutations compromise MeCP2-mediated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chro

陈柱成/李雪明/李明组揭示SNF2染色质重塑中DNA滑移的机理

  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利用ATP的能量移动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位置和组成成分,在控制染色质结构、调节基因转录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主要可以分四大类:SWI/SNF、CHD、ISWI和INO80【1】。这些分子机器的运行机理,即如何利用ATP水解的能量推动核小体移动和组蛋白交换,一直是一个未解的科学问题。利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

研究揭示染色质修饰调控植物基因表达新机制

  8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何跃辉研究组(与刘仁义研究组合作)和杜嘉木研究组(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钟雪花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遗传学》背靠背分别发表题为Polycomb-mediated gene silencin

“药浴”后,体细胞“返老还童”成干细胞

裴端卿团队找到用体细胞制备干细胞的“魔法药水”。裴端卿研究员与同事在实验室 “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以根据所需的干细胞类型,设计特定药水,有目的性诱导出各种干细胞。” 用“魔法药水”为细胞“洗澡”两次,就可将体细胞变成干细胞,实现多种体细胞类型的“返老还童”。这种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新的基因编辑领域突破口——表观遗传调控(一)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不断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遗传给后代。如肿瘤等多种疾病并非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且与DNA和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tation,ChIP)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tation,ChIP)是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蛋白与特异DNA片段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核小体组蛋白可以发生多种翻译后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发布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与生物医学领域相关。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