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NAS:细胞线粒体之间的交流

来自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Kissing and nanotunneling mediate intermitochondrial communication in the heart”的文章,报道了细胞线粒体通讯研究的最新进展:静止不动的心肌线粒体表面会生发出纳米管,可瞬态接通相邻的或较远距离的线粒体,在一分钟内实现相连线粒体的物质交换,这揭示了一种线粒体物质交换和通讯、不同于融合-裂解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郑铭研究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张珏研究组合作完成,文章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黄小虎。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既是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心,也是细胞活性氧信号、生存与凋亡信号转导枢纽。线粒体能量代谢和信号功能障碍与心......阅读全文

Nature子刊:DNA 6mA调控线粒体胁迫适应性的跨代遗传

  线粒体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细胞日常所需能量的90%以上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线粒体功能失常与人类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中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如微生物毒素、部分农药或抗生素。与此同时,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等也会对线粒体造成伤害。这些能够对线粒体造成损伤的因素统称为线

程和平、肖瑞平夫妇 致力培养分子医学领域的领军人才

早晨7点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一对夫妻不徐不疾地走了进来。“除了打扫阿姨,我跟程和平总是最早来的。”她说。 “每天一起上下班,如果天气好,偶尔还陪肖瑞平去未名湖走上半个小时。”他笑笑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钙信号与线粒体生物医学实验室主任等,是属于程和平的

一个蛋白掌管着压力、免疫和寿命反应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机制,可以改变应激反应途径,控制线虫天然免疫和寿命。  这是一种名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应激反应机制,将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保护细胞、增强免疫力和延长寿命的过程。  生物体应对环境不断变化和挑战的能力在于它们活化应激反应的能力。受压力影响的最重要的生物成分之一是线粒体,即我们

第9届亚洲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国际研讨会学术会在北京召开

  11月2日至5日,由亚洲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学会(ASMRM)、中国线粒体研究会(Chinese- Mit)、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重点实

941项/人,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科技奖候选项目/候选人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教育部对外公布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候选项目/候选人结果。此次评选工作教育部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专家有效推荐/提名候选项目/候选人1046项/人(含专用项目3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396项,技术发明奖140项(通用项目124项,专用项目16项),

中国科学家Nature揭示寿命早期预测因子

  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们手中握住了一个水晶球:他们发现基于线虫细胞中线粒体的“超氧炫”频率可以预测它们生存的寿命。   在发表于2月12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论文中,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在成年早期预测一个生物体的寿命。  

揭秘脑神经元线粒体与胞质之间钙瞬变的概率性耦合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团队和纽约大学医学院甘文标团队的合作论文“Brain Activity Regulates Loose Coupling between Mitochondrial and Cytosolic Ca2+ Transi

北大Cell Research发表CRISPR新成果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源工厂,负责为细胞提供必要能源。线粒体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mt)是一种保护性程序,可以修复线粒体的功能障碍。神经元在UPRmt的系统性调节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但人们还不清楚神经系统感知线粒体压力在远端组织诱导UPRmt的具体机制。  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Cell Rese

北大程和平院士Cell子刊发表重要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质子触发了线粒体“超氧炫”(mitoflash)。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Biophysical Journal》杂志上。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的程和平(Heping Cheng)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王显花(Xia

2019全国电子显微学年会分论坛:低温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0月18日,2019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第三天,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分论坛迎来学术交流的顶峰。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多名国内知名学者为听众带来一场低温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学术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炫”调控神经元突触水平的长时程记忆

  为什么有的记忆能铭刻一生而有的只能存在几分钟?短期的记忆如何转变为长期的记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课题组合作,发现神经元树突“线粒体炫信号”在神经突触传递短时程记忆向长时程记忆的转化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于6月26日在《自然-通讯》

尹玉新团队发现抗癌基因 PTEN 家族新成员 PTENβ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尹玉新教授课题组最近取得研究突破,首次鉴定出抗癌基因 PTEN 家族的新亚型蛋白 PTENβ。PTENβ定位于核仁, 参与调控 rDNA 转录和核糖体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该研究成果于 2017 年 3 月 23 日在线发表于 Natu

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遗传增强的优质干细胞

  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到原位编辑动物遗传密码,再到靶向摧毁发生基因突变的线粒体,乃至特异性矫正病人细胞中的致病基因突变,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同层面的改变。日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北京大学汤富酬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课题组联合开展的研究

线粒体解码神经元活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华团队通过其自主研发的电镜三维成像和快速重建技术,首次展现小鼠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数百个线粒体的三维形态,发现神经元树突中线粒体依靠较细的“线粒体纳米管道”连接在一起(管道直径30-50纳米)的现象,有力支撑线粒体解码神经元活动的研究。  相关成果“Bra

细胞能量工厂——线粒体 如何解码神经元活动模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华团队通过其自主研发的电镜三维成像和快速重建技术,首次展现小鼠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数百个线粒体的三维形态,发现神经元树突中线粒体依靠较细的“线粒体纳米管道”连接在一起(管道直径30-50纳米)的现象,有力支撑线粒体解码神经元活动的研究。  相关成果“Bra

距今9500-1800年山东地区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新进展

  近日,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团队、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联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合作完成的关于距今9500-1800年前的山东地区先民线粒体全

潘欣/张学敏团队发现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能量供给机制

  线粒体是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的发电厂,但它的发电功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需求适时调整。细胞在经历许多特定关键事件时是高度耗能的,例如在有丝分裂中期,要将体积“巨大”的染色体在赤道板全部“吊装”到位和排列整齐,并通过纺锤体微管系统将这些“庞然大物”拉向两极,需要超大功率“电力”设备才能驱动。但是,

科学家发现卵巢衰老分子标记物或延缓卵巢衰老

灵长类卵巢衰老高分辨率分子图谱研究衰老卵巢染色  卵巢是机体衰老过程中较早出现退行性变化的器官之一,其衰老表现为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以及女性生殖力降低等。卵巢衰老还伴随着性激素分泌紊乱,这可能导致心血管病等老年病。  1月31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论文,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

NIBS王晓东院士Molecular Cell封面文章发表凋亡新成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可保护电子传递链的完整性,阻断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这一研究被选作封面文章发布在7月21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Xia

一种新的线虫液体培养体系发现延缓衰老的代谢物研究

  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韩敬东课题组题为“The precursor of PI(3,4,5)P3 alleviates aging by activating daf

营养与健康所发现代谢物PIP3前体延缓线虫和小鼠衰老

  9月8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研究员韩敬东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The precursor of PI(3,4,5)P3 alleviates aging by activating daf-1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科研玫瑰”刘颖:我不想让哪一个球摔破了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大潮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科学家。她们虽然人数相对较少,却巾帼不让须眉,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堪称绚丽绽放的“科研玫瑰”。  毋庸讳言,与男科学家相比,女科学家的压力更大。这些“科研玫瑰”的工作状态如何?她们是怎样平衡事业与家庭的?面对“男主外、女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程和平毕国强Nature子刊发现一种关键新机制:“线粒体炫”

  为什么有的记忆能铭刻一生而有的只能存在几分钟?短期的记忆如何转变为长期的记忆?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课题组合作,发表了题为“Dendritic mitoflash as a putative signal for stabilizing l

中国人群祖先的基因如何流动?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研究古人类的学者也想知道:东亚地区作为各种文化和族群的大熔炉,这些族群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  虽然考古发掘的材料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古DNA材料,我们对东亚人的 “基因历史” 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

北京大学Nature Medicine发布程序性坏死新发现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CaMKII作为RIP3的底物介导了缺血及氧化应激介导的心肌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月4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Rui-Ping Xiao)教授及张岩(Yan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