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提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科学构想

来自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观测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组织的300余位空间对地观测领域学者和管理专家,16日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我国科学家在会上提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构想。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表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可以实现跨国界的空间立体协同观测,可以更快、更准、更广地认知“一带一路”。“数字丝路”计划将为“一带一路”提供空间数据、环境信息与决策支持,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合作。 中科院地学部傅伯杰院士表示,对于当前面临的全球变化、粮食安全、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挑战性问题,须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他希望利用对地观测技术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资源环境格局与发展潜力研究,为双边或多边合作铺垫坚实基础。 会上,来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及部分国际组织的代表认为,对地观测技术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全球......阅读全文

《数字丝路科学规划书》正式向全球发布

   “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具有多样的环境,但缺乏宏观对地观测监测能力,用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的领先国家之一,可以并已经为这些国家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持,服务于他们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12月6日,第二届数

中科院院士《自然》撰文 诚邀各国专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郭华东1月30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各国专家充分利用地球大数据,携手共建数字丝路。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在这篇题为“构建数字丝路”的文章中,郭华东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在环境变化、粮食安

记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

2015年西南涡加密观测大气科学试验团队合影。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的“蝴蝶效应”理论。  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原所)所长李跃清眼中,西南涡更是一只吐水成雨

《数字丝路科学规划(V1.0)》在京发布

  12月6日至7日,第一届“数字一带一路”(以下简称“数字丝路”,DBAR)国际科学计划会议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荷兰、印度、巴基斯坦、老挝、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研讨《数字丝路科学规划》、工作实施战略方案等有关工作。  DBAR国际科学计划主席、中科院院

中国“高分”天基系统迈向收官战

高分卫星工作示意图。  近日,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高分五号和高分六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前者是中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大气和陆地进行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后者是国内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  专家表示,高分五号、六号投入使用,标志着“高分专项”打造的高空间分辨率、

中科院帮助10个国家安装部署虚拟地面站

记者从9月17日在青海西宁开幕的第四届干旱半干旱环境对地观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目前,中国科学院已帮助10个国家安装部署了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虚拟地面站。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建波介绍,“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遥感技术处于起步阶段,而建设一个卫星地面站需要

“天眼”观测,遥感地球

  2012年9月,为加强对地观测领域的综合优势,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成立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迄今,遥感地球所已成立满五年。  溯其前身,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前者成立于1979年,开拓了我国遥感事业;后者组建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的宏伟蓝图下,

第一幅震区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绘制完成

  玉树县房屋倒塌率61.7%   4月15日下午,空间分辨率达0.33米、覆盖玉树县城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图在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连夜工作下绘制完成。这也是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迄今第一幅完整的震区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   “从这幅遥感图像中可以看出,玉树县东区建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17年陆地遥感培训班在昆明举办

   2017年11月20日至25日,中国科技部和欧洲空间局遥感科技合作“龙计划”项目四期2017年陆地遥感高级培训班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国家遥感中心和欧洲空间局对地观测部共同主办,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承办。国家遥感中心王琦安主任、张松梅总工程师,云南师范大学蒋永文校长、饶卫党委书记,“

中国将用新技术立体观测泛第三极环境变化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队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阿汝村留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泛第三极环境专项负责人姚檀栋日前透露,中国科学家将用覆盖地、空、天的最新技术,立体、综合地观测泛第三极的环境变化。  在近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一带

环境保护再添“天眼”

  我国最近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  中国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瞩目的发射。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6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决胜“十三五”靠什么?靠创新发展。其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2016年中国科技看什么?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代表委员和科研工作者带您提前了解今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事件1:4月发射太空中的临时实验室“实践十号”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天宫二号对地观测成果丰硕

  从18日在京召开的天宫二号地球观测用户大会上获悉,天宫二号在轨运行2年多来,对地观测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共分发地球观测载荷等数据产品37TB,支撑了70余个相关项目研究。  作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至今已经稳定运行8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技术实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高分五号卫星有哪些技术特点?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如何应用?  答:高分五号卫星又称高光谱观测卫星,其优势是搭载了系列环境应用特色高光谱载荷,包括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探测仪、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

超200颗在轨:太空中越来越多“中国星”

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四月二十二日,参观者在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航天五一三研究所观看“卫星飞船型谱图”。 唐 克摄(人民视觉)  中国航天科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创新引领“一带一路”:科技之光照亮“一带一路”

  创新引领“一带一路”  位于北非东部的埃及,沙漠与半沙漠约占其全境面积的95%。强光照、高风速和丰富的生物质能蕴藏,使得埃及拥有发展新能源的“地利”。但受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埃及目前没有一条完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随着“中国—埃及可再生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在埃及落地生根,这一状态有望在今年夏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四、总体部署  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

110 载坚守奋斗兰大扬帆再起航

   经历过辉煌、遭遇过曲折,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开创了甘肃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兰州大学屹立于中国西部。1979年,改革开放,兰州大学再次焕发青春活力,与中国的各行各业一起重沐春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国经历了几次高等教育改革,并以极快

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揭牌

  由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海南省科技厅、三亚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空间认知高层论坛暨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研讨会”日前在三亚举行。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利生宣读了实验室成立的决定。  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在会议上指出,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布局下,空间观测技术对于从国家战略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与泛欧亚科学实验计划签署合作

  9月19日至21日,第三届泛欧亚科学实验计划(PEEX)科学大会暨第七次PEEX会议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召开。会议由莫斯科国立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俄罗斯空间监测研究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PEEX联合主办。来自芬兰、俄罗斯、中国等12个国家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该会议旨在探讨PEEX

中科院航空遥感监测:汶川地震灾区两年巨变

      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于2010年4月启动的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航空遥感监测工作已圆满结束。航空遥感影像图清晰地展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两年来的巨大变化。        在2008年5月16日震后刚获取的航空遥

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气象卫星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于上个月成功发射。  至此,我国已成功发射16颗气象卫星,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在轨气象卫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之一。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于上个月成功发射。经在轨测试后,该星将投入业务运行,成为我国低轨道下午观

中科院发布“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1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最新成果——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了一种数据共享的新模式。  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是集成多领域海量数据,服务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与决策支持的科学平台。该平台以共享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系统、多元、动态、连续并具有全球唯一标识

天文学家解密“大日食” 教您科学观日食

  日食带里最佳观测点在自家阳台   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了处在阴影带(日全食带)里面,如果阴影带(日全食带)非常狭窄,日全食的时间当然会比较短这一次大日食的(日全食带)在中国境内覆盖的省市有没有一个简单的统计?   张燕平:日食带首先从不丹国西边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随后扫向四川和重庆

海洋灾害高发 何时精准预知

  6月3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6号热带风暴“温比亚”7月1日前后在广东台山到海南万宁一带沿海登陆。而就在上周,今年第5号热带风暴“贝碧嘉”波及我国广东、广西沿海及海南南部,对当地旅游、渔业等造成较大影响。每年夏季,我国都深受台风之害,而相对于天气预报,我国海洋预报在精确度、时效性

我国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地球大数据平台

  记者12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首届“数字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计划会议在北京通过《数字丝路科学规划(草案)》,根据该规划草案,在2016年到2019年,我国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地球大数据平台,建成数字丝路科学联盟,形成国际研究网络。  今年5月,由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古丝绸之路连通亚洲、欧洲和非洲,孕育和繁荣了多个伟大的人类文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一个个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让科技创新护航“一带一路”

郭华东 古丝绸之路连通亚洲、欧洲和非洲,孕育和繁荣了多个伟大的人类文明,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带动了沿线经济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一个个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的成

我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