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颠覆生物学教条

美国西北大学的两位神经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两种明显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将多巴胺传递给了负责运动和学习/奖励行为的一个重要脑区域,并鉴别出了有可能在帕金森病中缺失的神经化学信号。 研究的资深作者、Weinberg艺术与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助理教授Daniel A. Dombeck说:“所有的多巴胺神经元都参与了运动和奖励,数十年来一直作为一个教条,但这实在解释不通。现在,在我们的记录中显而易见地看到了存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我们可以在行为动物中看到这一点。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将帮助解答有关帕金森病的许多问题和其他的神经系统未解之谜。” 研究结果为了解多巴胺系统在运动控制和学习/奖励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新框架。 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先进的成像技术看到了以往没人见到过的情况:在大脑的纹状体区域存在两种不同的多巴胺神经元群,一种携带着运动控制信号,另一种传递了有关意外奖励的信号。研究结果......阅读全文

回顾2018:中国大陆在CNS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

  即将过去2018年,中国大陆学者在神经科学的基础、临床及技术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发表以神经科学为主体的研究论文共计19篇。其中,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最

2018年度巨献:打破教科书,挑战常规的突破性研究解读

  很多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传统观点仅限于目前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然而随着时间推进,科学研究在不断在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会层出不穷,很多教科书中的观点也会被覆盖更新,很多传统认知也会被替换。那么2018年都有哪些打破教科书或挑战传统认知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201

梳理近期那些改写教科书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也不断发现目前生物医学教科书中记载的很多理论知识需要改写。为此,小编针对近期发生的教科书改写研究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Science:改写教科书!在禁食期间,脂肪细胞接管尿苷产  在哺乳动物进食、睡觉和禁食期间,它们如何维持两种生物学上至关重要的代谢物平衡?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交谈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对话和沟通。这种对话和沟通在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编针对近期这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一番盘点,以飨读者。  1.Nature: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交谈导致过敏性哮喘  doi:10.1038/nature2402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盘点:Nature杂志5月亮点研究速览

  【1】合成生物学:一个用来控制转基因生物的内置毁灭开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RISPR的内置器件,它设计用来专门破坏转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多篇文章聚焦失眠症研究新进展!

  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的人曾经出现过失眠问题,其中约有20-30%是由于不同的睡眠障碍引起,而发达国家、城市的比例可能更高。近年来,科学家们在人类失眠症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 Genet:重大突破!1

浙大李晓明教授《Nature Medicine》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

帕金森领域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帕金森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eurology:眼部疾病常见于帕金森症患者  DOI: 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009214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患有帕金森氏病的人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出现视力

多项研究给出新解释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

  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人类大脑变得越来越大的驱动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们对此提出异议。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在此,小编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两篇Cell揭示一个让人类大脑比较大的特异性基因---NOTCH2NL  doi

这些新的研究发现或会让你眼前一亮!

  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科学家们常常会有一些不经意、让他们眼前为之一亮重要研究发现,而这些研究结果都是他们首次阐明或发现的,本文中,小编就对这些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ure:重磅!解码人体免疫系统!首次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全面测序  doi:10.1038/s41586-01

Nature 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

上海应物所合作研究揭示针灸治疗帕金森症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推拿学院以及龙华医院针灸科等单位合作,在帕金森症(Pakinson’s disease)小鼠模型上探索了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腿部的阳陵泉穴可以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调节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噬通

那些打破人们传统认知的重磅级研究成果!

  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那些打破人们传统认知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Sci Adv:打破传统认知!适度的压力或会让你更加长寿!  doi:10.1126/sciadv.aav1165  一种称之为染色质结构缺陷的描述或染色

科学家们通过构建突变型小鼠解析吸毒成瘾的背后机制

  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易上瘾的物质有哪些吗?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巴比妥酸盐、酒精是上瘾性最高的几类药物。一旦进入大脑,它们都会刺激多巴胺,通过奖赏回路促使大脑兴奋和愉快,从而使人沉迷而欲罢不能。  除了意志力、判断力,科学家们更相信上瘾是涉及遗传学、生物化学的问题。想从根源上解决成瘾问题、解救瘾君

科学伉俪Nature子刊帕金森氏病研究新发现

  来自霍普金斯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阐明了帕金森氏病病程中大脑出错的图像,并鉴别出了一种化合物证实它可以减轻小鼠的疾病症状。一直以来,PARP1被视作是帕金森氏病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蛋白,新研究发现颠覆了对于这一蛋白作用的传统认知。这项研究工作在线发表在8月25日的《自然神经科学》(Nat

Nature:挑战经典教条,疾病病因有新说

  科学家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为何标准的帕金森氏病治疗常常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的原因。他们的研究有可能促进更深入地了解从药物成瘾到抑郁症等许多脑疾病,这些疾病共享了某些参与调解大脑活动的信号分子。   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Bernardo Sabatini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了纹

利用遗传学手段描绘果蝇化学连接组

  最近十年,在神经科学领域被科学家提到频率最高的词汇中,“神经环路”绝对榜上有名并且排名很靠前。有关神经环路的研究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变得可解决(do-able), 也因此成为当下最热门, 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最早的神经环路研究,大概源于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判定大脑怎样指导行为,产生意识。其中比较

北京大学期刊文章发表帕金森氏病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斑马鱼模型中证实,th2 (tyrosine hydroxylase 2 )基因是色氨酸羟化酶的编码基因,在5-羟色胺合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作为5-羟色胺能神经元(serotonergic neuron)的一个标记物。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

中科院发布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举办,截至2018年已举办13届。研究进展由《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

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京发布

  该项活动旨在加强对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公众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科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该项活动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传播工作的一个品牌,在科技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1、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墨子号”卫星实现千公里级

罗敏敏/龚辉合作组开发神经元稀疏标记方法

  脑连接图谱研究是神经生物学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往研究主要注重于描绘大脑中的不同脑区之间以及不同位置神经元类群之间的连接。虽然这些脑连接图谱揭示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但由于缺乏单细胞精度,脑区水平或神经元类群水平的连接图谱并不能准确反映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目前,有两个因素限制了单神经元连接谱的研

NISB发表:神经元稀疏标记方法实现全脑范围单细胞重构

  脑连接图谱研究是神经生物学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往研究主要注重于描绘大脑中的不同脑区之间以及不同位置神经元类群之间的连接。虽然这些脑连接图谱揭示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但由于缺乏单细胞精度,脑区水平或神经元类群水平的连接图谱并不能准确反映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目前,有两个因素限制了单神经元连接谱的研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发表Nature综述文章

  一般认为,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用于传输信号的作用分子,因此才有了神经递质这一名称,然而最新一项研究指出被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也含有神经递质,这不禁令人称奇。  这项研究是由人类前沿科学计划联盟(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 consortium)组成成员完成,

Cell:终生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学家Cori Bargmann实验室的成员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观察秀丽隐杆线虫四处移动。这些微小的生物以土壤细菌为食,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它们区分有毒微生物和营养微生物的能力。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Bargmann和她的同事们发现,线虫在第一幼虫期可以识别有害细菌的气味,并且对这些气

被称为“爱情激素”的催产素功能多多,你知道吗?

  上世纪70年代,催产素广受科学家的关注。当时研究表明,催产素不仅促进母亲行为的形成,对一系列社会行为也有所调节。这些社会行为包括: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羊的母婴联系,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催产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通常,人们认为催产素的作用就是为孕妇催产和刺激乳房泌乳。催产素实际上还有一种男女

痒觉中枢环路机制的新发现——临床慢性痒治疗提供新思路

  4月15日,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神经元》,影响因子14.319)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徐天乐教授课题组和上海科技大学胡霁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中脑奖赏中心对痒觉信息的处理》。该论文借助神经环路层面的实验技术手段和转基因小鼠模型,深入阐释了中脑奖赏中心腹侧被盖区(v

光遗传学技术进军新大陆:蛋白质功能研究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光遗传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快速检测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强大工具。他们将光敏开关装到蛋白质上,然后在活细胞中用激光操纵蛋白质的移动和活性。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四月十八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基因敲除会造成永久性改变,在我们还没发现的时候

单细胞测序技术“遍地开花”,精准医疗“如虎添翼”!

作者:Carrie  单细胞测序技术  基因测序在体外诊断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科研领域。2015年以来,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