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科院提出微生物组解析新技术

1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基因组学实验室赵方庆团队题为MetaSort untangles metagenome assembly by reducing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lexity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提出基于降低物种复杂度策略的复杂微生物组结构解析的新技术。 微生物组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群落发挥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解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一直是宏基因组研究的重点但也是难点。以往研究中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解析主要是通过与参考数据库比对来实现的,所以未知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受到极大限制。从单个细胞水平获取微生物基因组来看,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结构解析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微生物单细胞测序技术具有高成本、低成功率、所产生的数据覆盖度高度不均一等固有缺陷,使得......阅读全文

Nature:营养不良破坏你的微生物组

  人类的肠道菌群建立于幼儿时期,这些微生物对于儿童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日前科学家们在孟加拉一个贫民区,对健康和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在这些儿童出生后两年中,跟踪分析了他们的肠道菌群,发现营养不良会破坏微生物组的健康发展。就算通过膳食治疗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也不能恢复这样的破坏。

青岛能源所提出“微生物组影响指数”

  微生物组是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与人体、空气、土壤与海洋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微生物组科学与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的“战略高地”。然而,大数据挖掘工具的匮乏,阻碍着微生物组研究从“数据分析”向“数据科学”的跨越。2010年,来自43个国家的500多名研究人员联合启动了“地球微生物组

环境和生活方式塑造肠道微生物组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张佳欣)人类肠道中的细菌与多种疾病有关,但有哪些细菌是健康的,哪些是由疾病或药物造成的?科学家迄今尚不十分清楚。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傅静远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4月13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系统地揭示了环境和遗传因素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联,这将促进微生物组靶向治疗的未来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公布首份研究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与在我们的身体上或身体内生活的多种细菌之间的关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在对所有这些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他们研发了对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标准化方法,他们目标之一是为至少900种人体寄居的细菌制作出参照基因组序列。研究论文发表于5月21日

巴西微生物组计划启动,金砖兄弟已行动!

  金砖兄弟(BMP)计划   巴西微生物组计划(BMP)旨在协调国家微生物组研究,使之能够与国际计划适当整合,更好地破译巴西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巴 西 特 色   相信看过电影《里约大冒险》的人,都会被巴西这片广袤大地上各种色彩缤纷(令人眩晕)、数不胜数(令人

研究揭示人类胎儿肺脏微生物组结构

  子宫中胎儿的肺和胎盘-怀孕后仅11周就已经显示出细菌微生物组特征,这表明细菌可能在出生前很早就定居在肺部。这项首次发现加深了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物如何在出生前到达这些器官以及它们在正常的肺和免疫系统发育中起什么作用的谜团。  由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研究员Charitharth Vivek Lal领

邓子新:透视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

作者近影  2016年5月13日,美国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与相关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会共同颁布了一项新的美国微生物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深入揭示微生物组的行为规律,促进对健康微生物组功能的保护和恢复。这个计划首次把微生物研究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强

Nature:营养不良破坏你的微生物组

  人类的肠道菌群建立于幼儿时期,这些微生物对于儿童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日前科学家们在孟加拉一个贫民区,对健康和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在这些儿童出生后两年中,跟踪分析了他们的肠道菌群,发现营养不良会破坏微生物组的健康发展。就算通过膳食治疗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也不能恢复这样的破坏。这

出生方式与微生物组紊乱有关-|《自然》论文

  《自然》本周发表的一项研究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 指出,剖宫产婴儿的肠道菌群容易发生改变,且较易受到潜在致病菌的定植。这一同类研究中已知规模最大的研

今日视点:美国为何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

   美国白宫13日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这是奥巴马政府继脑计划、精确医学、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大国家科研计划。小小的微生物,为何能成为美国的国家级大型科研计划?美国政府将如何实施这个计划?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  启动资金超5亿美元  微生物存在于人体、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种环境中

惊人发现:微生物组影响组织再生和修复

  最近,美国Stowers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组的构成,与宿主的免疫反应、机体的自愈能力之间,有一种明确的联系。  他们发现,涡虫微生物群落的一个急剧变化,可使得这种淡水扁虫失去它的再生能力。这种相同的变化在人类炎症性疾病中也曾被观察到,但是,之前科学家曾经尝试在较低等生物(如果蝇和斑

2013值得关注的技术:微生物组功能研究

  《Nature Methods》杂志将2012年度技术授予了定向蛋白质组学(targeted proteomics)。同时,杂志还介绍了2013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纳米孔测序仪(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

颠覆传统观点-胎盘具有独特微生物组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健康孕妇的胎盘中,生活着小型却多样化的细菌群落,这颠覆了传统的观点——胎儿生长在一个无菌的环境里。  这些细菌大多是“有益细菌”,生活在每个人体内。但是,这项研究也暗示,这种微生物菌落的组成,可能在早产中起一定作用。  本研究首席研究员、休斯顿贝勒医学院的Kjersti Aa

宏基因组如何指导微生物分离培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受邀撰写综述文章,阐述了宏基因组指导未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总结了基于宏基因组分离培养未培养微生物的方法。相关综述文章发表在《微生物》(Microbiome)。 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

Science公布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最新成果

  美国能源部Argonne国家实验室和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家庭微生物组计划(Home Microbiome Project),对家庭成员和居住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计划的最新成果发表在本期的Science杂志上。  这项研究揭示了人类和微生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进一步展现了微

Cell封面文章:微生物组研究的理想模型

  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人类微生物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微生物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微生物群落成员的多样性、丰度和相互关系,对整个群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缺乏一个可控的研究体系,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一直步履维艰。  不过本期Cell杂志的封面文章告诉我们,奶酪皮作为一个可控的实验体系

Nat-Commun:利用CRISPR技术改造微生物组

  最近,来自Western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将DNA编辑工具CRISPR-Cas9应用于改造实验室微生物的新方法,从而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对特定细菌发起针对性攻击的方法。  今天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开辟了使用CRISPR改变人体微生物组组成的可能性

Nature:风险!微生物组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寄居人体的微生物集成DNA,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出个人的身份,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问题。  这项发现刊登于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文章指出,在一项匿名试验研究中,通过寄生于

Nature:风险!微生物组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源自人类粪便的细菌DNA可作为“肠道纹”(gut print)来识别个人身份。  通过寄居某人体内的微生物DNA可识别出此人的身份。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寄居人体的微生物集成DNA,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出个人的身份,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问题。  这项发现刊登于5月1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r

赵立平专访: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解密人体第二基因组

2007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预测:人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可能是国际科学研究在2008年取得突破的7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如何研究共生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4月刚刚出席了巴黎国际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联盟筹委会会议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接受了《科学时报》的采访。 深圳华大基因

专访3位微生物学家:中国微生物组研究如何自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一条马路之隔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把以上表述自豪地刻在楼前的石头上。从那里路过的人大都会不由自主地朝那块石头多看几眼,心中油然而生的除了敬意之外,还有对“微生物”的几分好奇。而近日,美国白宫以总统名义发布“国家微生物组计划”之举使得“微生物”在神秘之外,平添了攸关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更

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研究中药与肠道微生物间作用机制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  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研究员说,希望在人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和中草药调控肠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关

只有基因组会决定你对药物的反应吗?微生物组也会

  特殊微生物或酶的存在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某些治疗对特定人群不奏效。  在追寻个性化治疗的过程中,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个体的基因组如何控制机体对药物的应答。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个体独特的微生物组,即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种群,也许是决定药物在个体条件下能否起效的关键。  抗癌药对每个人的作

微生物组控制着我们?还是我们控制着它?

  一项新的分析揭示了小鼠如何操控它们胃肠道的微生物,人类或许也是如此。  我们终究还是可以控制我们的肠道的。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阐述了这一诱人的发现,它揭示了小鼠可以控制它们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行为,而人类也有这样的潜能。这一发现颠覆了主流观念。主流观念认为存在于我们肠道中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实际上是我们

全球微生物组大数据搜索引擎上线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正式发布首个微生物组大数据搜索引擎——MSE(Microbiome Search Engine; http://mse.single-cell.cn),使得以整个微生物组为分析单元的智能搜索和大数据挖掘成为现实。   微生物组,又称“菌群”。

母乳喂养对乳汁中微生物组的影响

  一项针对人类的大规模分析显示,与直接母乳喂养相比,使用抽乳的间接母乳喂养会导致口腔细菌的减少以及更多的潜在病原体的出现。 2月13日在Cell Host&Microb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奶微生物群受到来自婴儿口腔和来自环境来源(如吸乳器)的细菌的影响,尽管未来的研究将需要评估具体的变化

如何利用微生物组来驱动精准医学的进展?

  2016年1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对微生物组的研究对于未来精准医学的研究或许非常重要;机体的微生物组是由消化道中细菌、病毒、真菌及

华大基因完成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关联分析

  从物种、功能及生态群落上展示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的关联特征,这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奥本多夫医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最新的联合取得的科研进展。3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对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早期

微生物做代谢组学分析的样品怎么处理

微生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细胞生长或生长周期百某一时刻细胞内外所有低分子量代度谢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的进展。本文结合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综述了目前研究中所采用内的各种分析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并展望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中容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揭秘机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联

  人类机体中充满了能够帮助消化食物和对抗疾病的细菌,但由于饮食、居住地、爱好甚至病史的不同,两个人的体内可能会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寻找哪种细菌与人类疾病有关,以及哪些细菌能帮助机体抵御疾病发生,研究人员对人类机体微生物组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往往并不一致,因为他们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