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海洋国家实验室首次在南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蛟龙’号共享航次”新闻发布会4月1日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举行。作为中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于今年4月初首次参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并在中国南海首次使用“蛟龙”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学委会秘书长潘克厚介绍说,4月9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母船将从三亚启航,开始执行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任务。第二航段中有5个潜次将执行海洋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5个潜点分别位于水深2500米至约4000米处,在科学上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潘克厚认为,本次科考与以往不同,这5个潜次是中国首次面向全国广泛征集、由多学科专家共同研讨确定并共同实施调查和研究的潜次方案,所收获的样品将根据有关要求实施开放共享。同时,这是海洋国家实验室自2016年增补为“蛟龙”号深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来,首次参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也......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告捷 我国跻身深海研究前沿

  6月11日,随着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码头,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我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圆满完成了2个航次、历时4个月的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是国际大洋钻探船首次停靠中国大陆港口。  12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国办公室、同济大学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此次南海新一轮大洋

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简史

   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

南海是怎么成为南海的

  6月11日,伴随着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码头,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我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至此圆满完成了两个航次、历时4个月的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是国际大洋钻探船首次停靠中国大陆港口。  这次钻探,掀开了3800万年前南海一带地球大陆板块分裂奥秘的神秘一角。虽然从南海深处钻取的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下半场”

  这一次,要讲述的,是南海如何从陆地变成海洋的故事。故事的挖掘者,是正停在香港招商局码头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故事的解读者,则是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科学家。  这是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它包括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和368两个航次,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66名科学家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   为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与各国在南海的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一、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

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首获多项重大发现

  记者2日从设在同济大学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中国办公室获悉,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新十年科学大洋钻探首航——“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IODP349航次)在历经62天紧张而忙碌的科学钻探后,于3月30日在台湾基隆港靠岸,标志着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圆满结束。   IODP349航次共

中国刚诞生了一家新油田公司:南海油气开发再发力

  继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四大产油基地之后, 中海油又多了一个产油中心!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3月6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正式取得营业执照,标志着中海油在天津、深圳、湛江、上海四大分公司之后,正式在海口设立第五个上游分公司。  据营业执照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的营业范围

南海战略鞭策海工装备提速 千亿市场将打开

  今年5月,“海洋石油981”南海首钻,标志着我国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当月,我国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赴南海铺管作业。南海油气开采,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战略意义,更是对我国主权的最好宣示。业内人士指出,南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相信相关扶持政策将加速出台,巨额投资将源源

专家称气候进入极端期:2010年或多台风多降雨

  东北内蒙古出现严重夏秋连旱,西南三省遭遇百年旱灾,华北遭受罕见寒潮袭击……而新年伊始,“回南天”在南粤肆虐,“潮”气逼人。进入4月,广州录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  近年来,极端气候成为全球气象主题。本报记者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获悉,去年我国极端气候灾害的发

汪品先: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年轻想做事情的时候做不成,老了该谢幕的时候反而要登场。”汪品先开玩笑说,“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那是1959年的夏天,一辆从高加索山上下来的卡车底朝天翻倒在黑海岸边,被压在底下的莫斯科大学地质队员里,有个叫汪品先的中国学生。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绝没有想到,前面等待着他的,是要比翻车更糟

揭示南海扩张期地幔本质 发现玄武岩岩芯的主元素数据

  南海是由欧亚大陆东部裂解形成的洋盆,也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盆。由于位于欧亚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南海的形成原因极具争议。关于南海下部具有太平洋型还是印度洋型地幔,一直是地球科学界探讨的重要科学问题。南海打开的动力学过程及其下部地幔组成,最可能在南海扩张期洋壳(玄武岩)中得到记录。

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南海大洋钻探即将实施

  1月23日,同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英文简称IODP349航次),将于1月28日从我国香港启航。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春峰教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教授联合担任此航次首席科学家,上船参与科学考察的中

记汪品先院士:求解深海之谜

  “你看,大西洋是这样裂开的……”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一幅海底地形图,引导记者理解深海的概念。他有一个观点,就是海洋强国一定要体现在深海大洋上。  这位年逾古稀的科学家是推动中国深海研究的先行者,是首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的首

三峡小南海电站环评遭质疑 隐蔽征意见

  “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的环评在非常隐蔽地征求公众意见,快去围观啊!”27日下午,一条微博在环保圈内快速传播。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在“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网站上找到了《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告》(下称“公告”),发布单位为中国长江三峡

环保部否决小南海水电站 已争议多年

  争议多年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尘埃落定。  环保部于3月30日印发《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明确否决了小南海水电站。  《批复》提出,“不得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三峡水利枢纽库尾长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再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

大型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南海”通过鉴定

我国首次完成的“数字南海”项目于近日在海口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王颖教授为负责人,南京大学10位教授及多位研究生历时三年完成。 “数字南海”是我国外交部批准立项的大型数字海洋和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由南京大学和中国南海研究院

我国科学家主导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起航

  1月28日,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英文简称IODP349航次)从我国香港起航。这是新十年(2013~2023)“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首航,也是我国时隔15年后第二次在南海实施大洋钻探。     据悉,IODP349航次由美国深海钻探船“决心”号执行,将历时

“蛟龙”明年或赴南海采集可燃冰样品

“蛟龙”号海试队员挥举红旗向码头上的人们致敬。   “蛟龙”号机械手。   母船上的“蛟龙”号。   ■“蛟龙”归来   可能人们对2010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底插上五星红旗的一幕还记忆犹新。明年,“蛟龙”号将有望再探南海,对南海的形成、环境、地质地貌进行研

我国科学家首提“板缘张裂”新模式

近日,我国首个大型深海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顺利结题。在该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边缘海的“板缘张裂”新机制。 大陆如何破裂形成海洋盆地是地球动力学的基本问题。科研团队开展南海大洋钻探得到的证据表明,南海产生于新生代中期,属于超级大陆瓦解后的板

“国字头”利器助力海洋科技创新

  科技部和海南省共建的海南高校第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开张了,该实验室依托海南大学,将更好地服务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地方经济发展。科研人员在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工作。何 伟 摄  据悉,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期为5年,将以国家南海战略

南海大洋钻探:南海海底两百万年前浊流激荡

  根海底岩芯样品中既有四十万年前的化石,又有两百万年前的化石,是“时空穿越”,还是另有内情?     “看,取出来了!”伴随着一阵欢呼声,2月1日凌晨,钻探船“决心号”成功在南海4250米深处获取了第一根近10米长的岩芯。    “第一周的工作完全颠覆了南海‘安静’的形象,200万年前这里曾发生剧

深圳湾环评抄袭 中科院南海所罚款320万 编制人员禁业5年

  近日,深圳湾航道疏浚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被发现出现另一个城市的名字“湛江”,出现次数达35次,涉嫌抄袭造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担环评工作,环评报告被曝存在抄袭,此事引起多方关注,央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5月18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对该事件的编制单位中科院南海所和编制人员下达的行政

“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区域再探可燃冰

  □ 可燃冰又称甲烷水合物,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结合形成的白色结晶体,能像天然气一样燃烧,通常存在于大陆架海底地层以及地球两极的永久冻结区域。可燃冰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     □ 经研究人员多年研究,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共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

科学家构筑“三维空间洋陆作用”研究框架

近日,我国首个大型深海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以下简称“南海深部计划”)顺利结题。在该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我国科学家构筑了“三维空间洋陆作用”研究框架。 “洋陆相互作用”是大洋深部水与大陆来水在深海盆里发生的相互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大洋和大陆之间的最大边缘海

邱建文:随“蛟龙”探海的香港生物专家

  人物档案   邱建文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不久前跟随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赴南海,参与了为期40天的深海科考,并成为首位乘坐蛟龙号下潜的香港科学家。7月18 日,他在香港出席了记者会,与传媒分享下潜经验和展示部分在深海取得的样本,超过30家香港媒体机构派员采访。图为邱建文下潜后回到甲板,

记我国首个深海海底观测网基地创建始末

  中国科学院的水声学科研究起步于海南。上世纪50年代未,我国水声学海上考察的最早一支国家队组建于三亚,亦即日后的中科院声学所南海研究站。50多年来,南海站承担了几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水声界的精英,有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的研究生涯就始于南海站。南海站被誉为中国水声界名副其实的“黄

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罩”在南海上空的天网

①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整星方案评审会现场 ②杨天梁在接受采访 ③海南卫星星座构成示意图 ④海南卫星星座建设路线 在海南管辖的海域上,如果发生了海上事故,想要进行及时搜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什么快速准确的方法?答案是:依靠遥感卫星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追踪。

研究人员厘定南海开始俯冲消亡的时间

  南海是中国的“母亲海”,控制着东亚的气候,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目前,南海正在沿着马尼拉海沟(Manila Trench,图1)俯冲消亡。然而,学术界对于南海开始俯冲的时间仍然存在争议,时间跨度为晚渐新世至中新世。南海沿着马尼拉海沟的俯冲形成了北起台湾省海岸山脉,南至菲律宾民都洛的一系列火山带,称之

南海海洋所南海暖流形成机制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重点实验室(LED)在“南海暖流”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南海海洋所的以往观测结果曾经表明,南海北部大陆架存在一支冬季逆风流,被命名为“南海暖流”(SCSWC)。南海暖流形成的机制一直是南海环流研究热点和难点。一般认为这支流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