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如何高效写论文?这个方法值得一试

许多科研人员每天都处于极度繁忙之中:看文献、做实验、处理实验室内外的繁杂事务……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写论文,往往十分困难。这位教授给出了他的良方——“一小时工作日”。 当我还是一名助理教授时,时常感觉自己忙得不知所措。我需要教书育人、应对新同事、组建实验室、照看小宝宝,而且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做科研写文章。不过我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期间,我成为了诸多编委会和专业委员会的成员。然而即便我已经快忙疯了,单就论文产出而言,我的生产力是极其微弱的。写作是一项不能分心的活儿,但我却无法为此腾出时间。偶尔不易得来的写作时间又被漫长的预热占去一大块,进展相当缓慢。 起初,我认为每名科研人员都会遭遇这般的挫败感。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一些资深同僚让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们行事极有规律,繁忙的工作并不影响他们撰写并定期发表论文。究其奥秘,我发现他们都极其重视坚持每日写作,时间虽少但相当集中。据此,我摸索出了一......阅读全文

Science:植物的“性别大战”

  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在超市买的黄瓜只是雌性——育种者精心培育出只产雌花的黄瓜植株上结的果。但是农民们很早就知道,“雌性特征”是农业成功的影响因素——雌花比例越高,种子和果实的产量就越大,最近科学家们揭开了植物性别决定的分子基础。  2015年11月6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

Science:强效疫苗的秘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发的黄热病疫苗,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的疫苗之一。Emory大学疫苗中心的科学家们,分析了黄热病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他们发现,在关键免疫细胞中GCN2基因的激活,标志着强免疫应答的出现。文章发表在本周四的Science杂志上。   GCN2编码的蛋白参与了细胞对氨基酸匮乏的感知,能

井喷!北大、浙大,齐发Science!

  日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均发表了2022年首篇Science,取得开门红!▎北京大学瞿礼嘉团队2022年1月22日,北京大学瞿礼嘉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RALF peptide signaling controls the polytubey block in Arabidop

《(Giga)n-Science》杂志创刊

  11月18日下午,华大基因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Giga)n Science》杂志创刊。   《(Giga)n Science》杂志是由华大基因主办,面向所有使用或产出海量数据的生物学研究者的开放阅读期刊。该期刊将采用全文文献与大型数据库相结合的崭新模式,为广大科学工作者提供前沿、有效的

Science:狗也会得痴呆?

  如果陪伴你多年的狗狗不再认识你的容颜、不再熟悉你的气味,又或者它每天晚上都习惯在走廊附近徘徊,不是因为它生你气了,而很有可能是你的狗狗已经患上了痴呆病。  科学家们预测全美国年龄7岁以上的老龄犬数量已经达到了3000万只,整个欧洲也达到了1500万只。这些老龄犬中患有认知障碍症的比例也十分显著:

Science:遗传环境决定突变

  来自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个特定的突变影响是好或是坏,通常由与它相关联的其他突变所决定。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环境是决定突变是否有利于它们进化命运的最重要因素。这些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6月14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根据传统的生物学观点,新突变的进化命运取决于它们对繁

催化大牛Stahl再发Science!

  背景介绍  生物活性有机分子的合成和结构修饰是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焦点。即使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也可以提高候选药物的活性或药理性质。这个原理在“神奇甲基”效应中很明显,描述的是与单个甲基的加入有关的候选药物的效力、选择性、代谢稳定性的变化,进而效价更高,毒性低、分子的稳定性增加的活性分子。  本文  

清华、同济再发Science、Nature

  2022年,是中国高校CNS井喷之年。  近日,又有2所985高校,分别再添一篇Science和Nature。  清华大学  5月5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洪朝鹏课题组联合中外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将全球土地利用综合排放清单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耦合,系统揭示了2004-2017年间全球贸

Science聚焦神秘的多糖

  细胞表面和蛋白上的多糖具有许多关键性作用,但人们对多糖的了解并不多。如果细胞生物学家想要研究癌症,将有许多传统方式可供选择,例如DNA测序、蛋白功能分析、基因敲除、甚至合成相应药物等等。如果研究多糖也这么简单就好了。   多糖或称碳水化合物是一种主要的生物分子,被认为与核酸、蛋白和脂类同样重要

Science:破译味觉的密码

  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不过盐放得太多也让人无法下咽。当食物中的盐分过量时,舌头和大脑就会做出反应,让我们停止进食,以免过量的盐分对身体造成危害。   Johns Hopkins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果蝇中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味觉感受细胞发出竞争性的信号,控制果蝇对盐分的反应。其中

Science-:以菌治瘤

  尽管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方面已取得显着成功,但实体瘤的有效靶向作用仍然有限。与血液恶性肿瘤细胞普遍表达抗原靶标CD19不同,实体瘤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具有异质性和缺乏特异性的特点,一方面靶向治疗的选择压力会引起抗原阴性复发,使不表达目的抗原的癌细胞持续增殖,另一方面会导致

Science医学:嗜睡的解药

  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数十名对睡眠具有高需求的成年人脑脊髓液中有一种物质能像安眠药一样起作用。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11月21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这一患者群的一些成员似乎患有一种称作“原发性嗜睡症”的独特

Science:舌尖上的科学

科学家正在研究为什么我们会偏爱一些食物,讨厌另外一些食物。不过真正开始研究工作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个问题要比他们最开始预计的复杂得多  丹麦食品科学家Per Møller几年前还在美国的时候尝试过一款在美国非常著名的巧克力棒。可是据他回忆,那东西的味道太怪了,他当时差点没吐出来。但Møller的美国同

Science期刊精华,我国科学家同期发表一篇Science论文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1月31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图片来自Science期刊。  1.Science:在神经元突起中,单核糖体偏好性地翻译突触mRNA  doi:10.1126/science.aay4991  RNA测序和原位杂交揭示了神经元树

Science主编发表警示文章,同时3篇Science文章背靠背质疑

  在2019年3月21日,Science主编Jeremy Berg发表了对于“Sustained virologic control of SIV+ macaques after antiretroviral and α4β7 antibody therapy”研究的关切文章:  2016年10月

Science揭示小病夺命的根源

  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在一周后从流感中恢复过来,但它也可以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甚至在少数病例中致命,医生们找不到原因来预计这种结局。通过分析一个在两岁半时感染严重流感的小女孩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她携带了一种至今才知的遗传突变,导致了她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更普遍地来说,这些结

Science:新基因来自“垃圾”DNA

  “新基因从何而来?”是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一些新基因是由非编码DNA以比预想更快的速度生成。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月2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论文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进化和生态学教授David Begun说:“

Science热议,梦魇照进现实?

  经典科幻电影Gattaca(《千钧一发》)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未来,那时孕前基因筛查相当普遍,人们甚至可以直接定制后代的基因。孩子们在出生前就被决定了日后的社会地位,经筛查优化的孩子们长大后可以做宇航员,而没有经历基因改造的孩子们只能去扫大街。谁都不希望未来如此残酷,但我们似乎离这样的世界越来越

螺旋接种仪Don-Whitley-Science

  英国DWS是一家专业研究、制造、销售微生物科学仪器的公司,其生产的WASP2螺旋接种仪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要,集自动化、可重复性和灵活性于一身,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水、临床等领域对微生物含量较高的样品的定量分析。   螺旋接种仪   主要特点   ·只用一块平板就

Science:可预测的免疫应答

  Walter和Eliza Hall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学模型来预测免疫系统对于感染和疾病的反应强度,第一次明确了如何来控制免疫反应的大小。  这些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如何操控有害或有益的免疫反应来改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组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模拟

Enrichment-of-PBMCs-with-monocytes-(The-Science-Advisory-Board)

DescriptionThis protocol is used in our lab to reduce the costs of the cell sorting with MACS reagents. The cell suspension obtained after this protoc

Science推出专刊:癌症免疫疗法

  最新一期(4月3日)Science杂志推出了癌症免疫疗法专刊,介绍了近期癌症免疫疗法方面的各种进展,尤其指出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癌症免疫疗法也许能用于治疗某些患有特定癌症类型的患者。  在这一专刊中, 有5篇文章提出了目前这一研究领域保持进展所需的要素,Ton Schumacher等人探讨了在同期

浙江大学最新Science文章

  细胞分裂,一个变两个,看似简单而奥妙无穷的生命过程。在开始分裂的那一刹那,是什么力量让细胞产生“凹陷”,进而一分为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叶升课题组,第一次解析了细胞分裂蛋白FtsZ所形成的原丝纤维的三维结构,找到了其中的答案,这一研究将为广谱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依据。   7 月26日,美国《

Science:治疗镰状细胞疾病有戏!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调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产生的关键蛋白,从而为在未来开发出治疗镰状细胞疾病(sickle cell disease, SCD)的创新性药物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靶标。在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中进行的实验表明阻断这种

Science:海洋动物的“晚餐铃”

  在阳光照射的海面下方,海洋的光与暗的交界处存在着一段叫做“黎明水域”(twilight zone)的区域。这一区域在海面下方200米到1000米之间,其中生活着大量的海洋动物。由于该区域没有植物存在,因此大量动物需要向水面方向漫游寻找食物。  如今,研究者们发现这种群体性的迁移活动会产生一种十分

Science关注CRISPR重要新成果

  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是由破坏大脑的突变蛋白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表现为情绪波动及不可控制的抽搐,最终可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在美国大约有3万人受累于这一疾病,当前没有治愈的方法。现在一种许多人相信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基因编辑新方法,被证实可在小鼠体内有效阻止缺陷蛋

Science:免疫助力细胞重编程

  事实告诉我们,急则生变,当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出现灵活转机。这一原则也许就解释了为什么科学家们在重编程体细胞的实验中会想到病毒,来自美国的这个研究小组报告称,细胞对于病毒的防御性反应也许能令其更容易表达那些平时关闭的基因——包括那些开启炎症,或者在干细胞状态时活跃的基因,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更

Science、Nature医学发表重要突破

  每到秋天就会有不少人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流感。不过流感病毒种类繁多,而且在不断的突变和演化,流感疫苗很难做到万无一失。所幸的是,有两个研究团队开发的广谱疫苗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科学家们每年都需要预测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流感疫苗。然而,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疫苗防护也就做不到天

Science医学突破:新型癌症抗体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进入癌细胞内部的独特单克隆抗体。这是长期以来开发重要抗癌药物的一个关键目标,因为大部分致癌或与癌症相关的蛋白都隐藏在癌细胞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Eureka Therapeutics公司的科学家们展开合作,制造出了这种新型人类单克隆抗体,它能够靶向一种与

Science:免疫细胞杀敌新策略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就好象成群飞翔的鸟儿能够学会如何节约能量,蚂蚁能够开创殖民地来保护蚁王,免疫细胞也会参与协调行为来清除消灭机体中的病毒,比如流感病毒等。  文章中,研究者首次揭示了免疫细胞如何发挥作用来达到其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