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院士:I型干扰素诱导抗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I型干扰素介导的相关基因的表达(ISGs)对于抗病毒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IFN信号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紊乱的发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对IFNa介导的信号通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IFNa是如何激活STAT的信号以及ISG的表达目前并不清楚。 除了磷酸化以及泛素化之外,蛋白质还存在其它一些少见的翻译后修饰类型,例如甲基化以及乙酰化等等。例如,NF-kB蛋白复合体中的RelA蛋白能够被甲基转移酶SETD6进行单甲基化修饰,进而抑制其转录调控的活性。然而,甲基化修饰对于IFNa的信号传递究竟又怎样的作用目前也并不清楚。 针对乙肝病毒染过程中IFNa是否存在甲基化修饰,以及其对抗病毒信号的影响,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曹雪涛院士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Cell》杂志上。 首先,作者利用RNAi的手段对711个已知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元件进行筛选,发现其中SETD2(甲基转移酶的一种)在IF......阅读全文

曹雪涛院士:科技评价引导医疗品质提升

  医学科技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发展的同时,国内外医学界也

曹雪涛院士JBC解析癌症治疗新靶标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2014年3月13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期刊发表了题为“Blockade of Fas signaling in breast cancer cells suppresses tumor g

曹雪涛院士亮点推荐Nature重要癌症研究

  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免疫学家。其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

曹雪涛:培育高水平医学领军人才

  “百年华诞,是协和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协和发展的新起点。建设健康中国,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医学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医学人才队伍,为保障国民健康并推动医学发展奠定知识与技术、人才与制度基础。一个健全的医学教育体系是既能够惠及民众健康福祉,又能够完善医学学科发展

曹雪涛院士亮点推荐Nature重要癌症研究

  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免疫学家。其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曹雪涛院士Nature发布表观遗传重要成果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Tet2可以通过招募Hdac2特异性抑制IL-6来消退炎症。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曹雪涛发文:揭秘追踪病毒逃逸“新伎俩”

  “以前研究病毒的攻击,关注细胞‘变多’了什么,这次我们反其道行之,从‘变少’入手研究。”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团队另辟蹊径,追踪到了病毒逃逸的“新伎俩”,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当日,国际期刊《免疫》(Immunity)刊发曹雪涛院士团

曹雪涛院士Cancer-Cell揭示癌症转移机制

  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肿瘤外泌体RNAs通过激活肺泡上皮TLR3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了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8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曹雪涛现任职浙江大学

曹雪涛院士Science揭示重要非编码RNA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lnc-DC的长链非编码RNA控制了人类树突状细胞的分化。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其现任职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

研究发现RNA病毒逃逸机体天然免疫机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在最新研究中,获得了RNA病毒如何通过其独特方式逃逸天然免疫细胞监控清除作用的研究结果,并发现了天然免疫识别与调控的新型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Cell(《细胞》)杂志上。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是机体感知与识别外源病原体入

曹雪涛等发现RNA病毒逃逸机体天然免疫机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在最新研究中,获得了RNA病毒如何通过其独特方式逃逸天然免疫细胞监控清除作用的研究结果,并发现了天然免疫识别与调控的新型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是机体感知与识别外源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曹雪涛阐明新型长非编码RNA介导固有免疫的反馈调节机制

  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感应入侵病原体激活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针对于RNA病毒的入侵,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受体识别胞质病毒RNA并产生I型干扰素(

DNA去甲基化酶TET3调控I型干扰素表达新机制

  7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ET3 inhibits type I IFN production independent of DNA demethylation。

microRNA参与I型干扰素产生调控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血液》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来自于同一前体的miR-155和miR-155*协同调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I型干扰素的产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T细胞功能缺陷

曹雪涛院士课题组揭示病毒感染导致干扰素失能新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等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与刘硕博士、姜明红副教授等利用高内涵筛选体系,对E3泛素连接酶RNF家族分子在I型干扰素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筛选,发现RNF家族的多个分子能够参与调控抗病毒天然

曹雪涛院士免疫疗法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颁奖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6月1日在北京揭晓,5位中国科学家获此殊荣。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其颁奖。  获得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项目共2项。其中,《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奖人是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

曹雪涛:要实现领跑,先得和高手并跑

  2017年,对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来说,不比寻常。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庆祝成立百年华诞之际,12月初院方还在牛津大学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这是中国在海外的首个医学研究所。  如何依托这一国际顶尖科技人才基地,为我国培育出更多大师级的医学人才?12月2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召开的以

曹雪涛团队发现免疫炎症消退新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团队日前发现,表观遗传修饰酶Tet2在抗感染炎症免疫反应及消退过程中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如何促进持续性炎症及时消退、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阻止自身免疫病等发生发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机制与学术观点,并为免疫学与表观遗传学前沿交叉研究提出了新方向。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阻断CD47可通过抑制IL-1触发的致病Th17细胞浸润减轻自身免疫性炎症。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3月16日的Journal of Autoimmunity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及第三军医大

曹雪涛院士Blood发布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 program B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CD19hiFcγIIbhi regulatory B cells thoug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连发miRNA、癌症新文章

   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免疫学家。其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连发miRNA、癌症新文章

  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免疫学家。其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

曹雪涛院士PNAS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Rhbdd3蛋白是TLR3触发的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的一种重要的负向调控因子,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制。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22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的曹

专访曹雪涛院士:肿瘤免疫疗法将迎来飞跃

  随着科研人员对肿瘤免疫学理论与免疫治疗新原理新方法的探索 不断深入,研究免疫疗法针对不同肿瘤的效应及机制、以及联合 应用不同的免疫疗法对肿瘤的抵抗效应和机制将带来生命科学领 域的巨大飞跃。  问:曹院士,您觉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最值得的关注的科学领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曹雪涛:肿瘤是困扰人

曹雪涛院士PNAS连发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锌指蛋白ZBTB20通过抑制IκBα基因转录,促进了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触发的先天免疫反应。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6月1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现任职第二军医大学和浙江大

曹雪涛院士J-Immunol解析表观遗传与免疫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Ezh1通过抑制Tollip,促进了TLR触动炎症细胞因子生成。相关成果公布在近期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这篇论文的通

曹雪涛院士:让医学科研促进国民健康

医学科学研究必须要瞄准当前国民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去解决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主动为国家分忧,促进国民健康发展。10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曹雪涛院士在第二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峰会上如是说。 为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医学科学界在学科发展、理论创新等方面的了解,中国

科学家揭示抗菌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细胞》杂志10月12日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在天然免疫与炎症领域的新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细胞迁移对干扰素受体在细胞膜表面组装与表达至关重要,进而使免疫细胞有效感知干扰素作用、激活天然免疫功能以清除胞内细菌感染。该发现从细胞因子受体的角度揭示了天然免疫应答调控新型机制

曹雪涛院士、王青青教授Nature子刊发布免疫新成果

  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甲基转移酶Dnmt3a上调HDAC9使得TBK1激酶脱乙酰化激活了天然免疫。这一重要的免疫发现发布在5月30日的《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和浙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细菌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细胞》杂志10月12日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在天然免疫与炎症领域的新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细胞迁移对干扰素受体在细胞膜表面组装与表达至关重要,进而使免疫细胞有效感知干扰素作用、激活天然免疫功能以清除胞内细菌感染。该发现从细胞因子受体的角度揭示了天然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