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氮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消落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湿地生境。消落区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生态过程为反硝化作用,它是反硝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将硝态氮转化为气态氮(N2和N2O)的过程,进而将氮从土壤生态系统中彻底的移除,因此消落区具有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N2O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消落区反硝化作用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但目前有关消落区水文变化和植被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学机制还缺乏足够了解。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叶琛在研究员张全发的指导下,以三峡水库消落区忠县植被恢复区为对象,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夏季出露时的水文变化的四个阶段(即淹没、饱和、落干和再淹没)开展原位水文变化的模拟,研究水文变化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发现水文变化显著影响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硝态氮含量来实现,其中在乔木区,反硝化速率在淹没状态显著高于落干和饱和状态。......阅读全文

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氮循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研究植被恢复和水淹对三峡消落区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科组博士研究生叶琛在张全发和程晓莉研究员指导下开展了对此项目的研究,在三峡消落区植被恢复示范区——忠县地区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探讨植被及水淹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短期植被恢复

武汉植物园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氮循环研究取得进展

  消落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湿地生境。消落区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生态过程为反硝化作用,它是反硝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将硝态氮转化为气态氮(N2和N2O)的过程,进而将氮从土壤生态系统中彻底的移除,因此消落区具有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N2O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消落

我国学者揭示三峡消落区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

  土壤细菌群落占据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部分,同时包括也执行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循环、能量流动、污染物降解等功能。一般认为,微生物多样性格局主要受到环境因子调控,比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和植被类型,但是由于环境异质性的原因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三峡地区次生草地多为破碎化的生境,具

全国首个水库消落区管理政府规章在重庆出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93.shtm

武汉植物园揭示红壤侵蚀区森林恢复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侵蚀区森林恢复及重造林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恢复生态学方面的热点问题,而由此带来对其土壤碳氮有机库的影响仍难以预测。森林恢复通过长期的碳储存(植被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碳损失,但其对土壤碳氮库带来的影响不一定是正效应。  为揭示森林恢复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

Picarro分析仪助力土壤碳氮循环研究

  农业与土壤科学将土壤作为一种可控的自然资源加以检验;土壤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展,而植物则是食品和纤维的来源。土壤性状及相关农业活动可能会影响温室气体的浓度,后者也可能会影响前者。由于土壤在氮 (N) 和碳 (C) 等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农业与土壤科学通常会寻求测量土壤通量,即土壤与大

氮循环的概念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治理方式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

  植树造林是重建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生态措施。在湿润地区,由于水分充足,利用植树造林的方法进行生态恢复通常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受到很多质疑。众多研究表明,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大量消耗土壤水分,使得土壤水分亏缺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然而,干旱地区植树造林除消耗

关于氮循环的氮的相关介绍

  氮(N)是天然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一种重要的生态影响因子,其主要来源有径流输入、大气沉降和生物固氮。天然湿地中N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发生在湿地演替带,演替带是生物地球化学活动比较强烈的缓冲区,常被视为湿地的N源、N汇和N转化器。演替带中N衰减主要是通过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湿地植被吸收等方

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团聚体中氮循环研究获进展

  土壤氮(N)素的有效性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碳(C)收支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农田向人工造林地的转变能大幅增加土壤中有机C的储存,减缓温室效应。然而,随着人工造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增加和有机C的固持,N素的限制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施肥土壤中90%以上的

沼泽蚂蚁巢丘体格局对土壤碳氮循环影响研究获进展

  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过程-功能的关系是陆地表层系统研究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原生沼泽陆向退化演替直接导致土壤陆生无脊椎动物增多,也将进一步影响湿地原有生态过程和功能的发挥。蚂蚁是沼泽湿地中典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蚂蚁巢丘体是常见的土壤生物构筑体(biogenic s

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对季节降水变化响应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陈洁在副研究员刘卫和研究员申卫军的指导下,对土壤氮转化功能微生物对季节降水变化响应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前沿微生物学》。  参与土壤氮循环的功能微生物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内在驱动力。研究森林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对降水格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循环影响机制研究获进展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学科组程晓莉研究员运用土壤分馏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δ13C,δ15N)研究丹江口库区森林、灌丛和农田生态系统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氮循环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近20年通过森林和灌丛的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

土壤全氮测定

土壤全氮的测定技术和方法,仪器:控温电炉,消煮管, 定氮仪蒸馏器、消化炉 试剂:1. 硫酸(GB 625—77):化学纯;2. 硫酸(GB 625—77)或盐酸(GB 622—77):分析纯,0.005mol/L硫酸或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3. 氢氧化钠(GB 629—81):工业用或化学

关于氮循环的定义介绍

  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如大气中的氮经微生物等作用而进入土壤,为动植物所利用,最终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中,如此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构成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植物吸收

寒旱所土壤温湿状况对黄河源区水循环过程影响研究获进展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源区,一般是指介于95°-103.5°E,32°-36.5°N 之间,唐乃亥以上区域,是黄河上游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黄河源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冻土层及植被覆盖出现退化,地表长波辐射增加、土壤含水层下界扩大或

低山丘陵高砾石含量对土壤水氮输移循环的影响

  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气候变化和成土母质风化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中的砾石含量很高,体积比可达30%以上。据统计,在地中海低山丘陵地区,高砾石含量的土壤面积占比达60%;而在我国,约有18%的国土面积被砾石性土壤所覆盖。许多研究表明,土壤中大量砾石的存在,会改变一系列关键

三峡水库消落带地貌过程与生态效应研究获进展

  三峡水库消落带是人为调控水库水位形成的反季节变化的水、陆交错过渡区域,落差约30m,面积约349km2。年内淹水频度和强度等调水节律变化彻底改变了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格局和过程,加之强烈的人为活动干扰,消落带土壤、植被、水文、微地貌等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变化,其地貌过程、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之间复杂

简述氮循环的重要性

  氮是植物营养的三要素之一,也是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成分,空气中的气体四分之三是氮气,但氮的存在形式多样,它们的转换和利用都很复杂。我们常见的是化学合成肥料氮,它们进入农田后,一部分与进入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的氮一起,经历由微生物驱动的各种转化过程,形成多种含氮气体。其中有些可直接

土壤肥料速测仪分析土壤氮磷钾含量

   土壤肥料速测仪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仪器,对于作物的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氮磷钾是肥料中的三要素,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养分,缺一不可。只有当所有营养元素都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时,才会得到优质、高产的蔬菜。如果大家不知如何判断植株的营养时,建议大家使用这款仪器进行检测、分析。下面分析导致蔬

Picarro分析仪在洪水地形中的土壤碳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最受欢迎的完全集成土壤通量测量解决方案配对之一是 Picarro 的 G2000 系列分析仪与 Eosense 的eosAC通量室和eosMX多路复用器。在本应用中,我们看到了G2508温室气体分析仪如何与 Eosense 的自动室和复路系统及改进的绝缘外壳一起使用,以便在周期性淹没的田野中

关于氮循环的氮气转化的介绍

  有三种将游离态的N2(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转换成氨的过程 [1] ,一些共生细菌(主要与豆科植物共生)和一些非共生细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并以有机氮的形式吸收。  工业固氮:在哈伯-博施法中,N2与氢气被化合生成氨(NH3)肥。  化石燃料燃烧

关于氮循环的基本信息介绍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氮循环的硝化作用介绍

  产生的氨,一部分被微生物固持及植物吸收,或者被粘土矿物质固定;另一部分通过自养硝化或异养硝化转变成硝酸盐,这一过程被称为硝化作用。  氨来源于腐生生物对死亡动植物器官的分解,被用作制造铵离子(NH4+)。在富含氧气的土壤中,这些离子将会首先被亚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NO2-),然后被硝化细

怎样检测土壤硝态氮

可以用氯化钾浸提后,过滤液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用220nm和275nm 波长下测定即可。方法原理: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 nm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这一特性,定量分析了土壤浸提液中的 NO-3. 溶解的有机物在220 nm和275 nm处均有吸收, 而NO-3在275 nm处没有吸收, 因此在275

怎样检测土壤硝态氮

可以用氯化钾浸提后,过滤液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用220nm和275nm 波长下测定即可。方法原理:利用硝酸根离子在220 nm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这一特性,定量分析了土壤浸提液中的 NO-3. 溶解的有机物在220 nm和275 nm处均有吸收, 而NO-3在275 nm处没有吸收, 因此在275

土壤含氮测定法

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要及时风干。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又无特殊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把样品弄碎后平铺在干净的牛皮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并且经常翻动,加速干燥。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稍干后,要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

定氮仪测定土壤全氮的结果对比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实验设备的更新, 往往会有2台或数台仪器同时对相同项目进行检测的现象发生。然而在使用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时,只有各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定期对检测同一项目的仪器进行对比。为此我们于2008 年7 月以V apodest12 型定氮

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的一种方法。即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

土壤中全氮及水解氮含量的测定

土壤中氮素绝大部分为有机的结合形态。无机形态的氮一般占全氮的1%~5%。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消长,主要决定于生物积累和分解作用的相对强弱以及气候、植被、耕作制度诸因素,特别是水热条件,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一)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测 定土壤全氮量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干烧法和湿烧法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