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构所电重整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研究取得进展

天然气和二氧化碳通过重整反应转化为合成气,再经费托反应再进一步转化为各种重要化学品,不仅可以达到天然气高效利用的目的,还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传统重整反应中的一氧化碳歧化反应和甲烷热裂解容易产生积碳,高温下催化剂烧结/团聚的问题也会导致干重整性能的衰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院重点实验室谢奎课题组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将二氧化碳电解(CO2+2e-=CO+O2-)和甲烷氧化(CH4+O2-=CO+2H2+2e-)两个气相电化学转化过程结合,实现了电催化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并明确了CH4/CO2的重整机制。该研究通过原位调控陶瓷电极维纳尺度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与组分,获得了复合体系对CH4/CO2气氛的抗积碳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电化学重整CH4/CO2制合成气的原子效率和电流效率高达100%。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碳......阅读全文

重大突破:科学家实现甲烷的选择性转化

新华社武汉2月21日电(记者谭元斌)我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攻克了甲烷的选择性氧化这一催化研究中的世界性难题。利用新开发的催化剂,该团队实现了氧气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氧化为甲醇和乙酸。这一研究对于甲烷的转化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徐君研

新型“纳米棒”让二氧化碳变身高效能源

  记者1月1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杰教授课题组,利用组分可调的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作为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为合成气。这种硫硒化镉合金纳米棒的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并且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调控合成气

从源头避免积碳——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乔波涛、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在甲烷干整反应中羟基磷灰石负载镍(Ni)原子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活性,而且具有本征抗积炭性能。研究揭示Ni单原子活性位上CH4发生不完全解离,避免C物种生成,从源头上避免了积碳生成

原子催化研究新进展:甲烷干整抗积碳镍单原子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乔波涛、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在甲烷干整反应中羟基磷灰石负载镍(Ni)原子催化剂不仅具有高活性,而且具有本征抗积炭性能。研究揭示Ni单原子活性位上CH4发生不完全解离,避免C物种生成,从源头上避免了积碳生成

新技术可用甲醇为电动汽车发电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乌拉尔动力学研究所研发出用甲醇给电动汽车发动机提供能量的技术。该技术还适用于能源和冶金工业。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氢能杂志》上。  乌拉尔联邦大学核电站和再生能源教研室主任谢尔盖·谢克列英说,将甲醇注入燃料箱后,直接安装在汽车内部的空气转换器负责将甲醇转换为气体混合物,产生由氢

我所发表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机制的综述文章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5/t20230516_6755300.html  近日,我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组)刘岳峰副研究员和意大利墨西拿大学、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Gabriele Centi教授等合作发表了C

最新研究:新“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变为甲烷

一种新的催化剂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甲烷的希望,甲烷是用于取暖和发电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图片来源:MEHMETCAN/SHUTTERSTOCK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模拟光合作用,利用太阳的能量产生化学燃料。现在,一支研究团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目标——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铜和铁基催化剂

如何使用光学甲烷检测仪测定二氧化碳浓度

使用光学甲烷检测仪测定二氧化碳浓度时,其“对零”和测定方法与瓦斯浓度相同。测定二氧化碳步骤如下:(1)首先测量瓦斯浓度。(2)取下仪器上接入吸气管上的二氧化碳吸收管。(3)捏放橡皮吸气球5~10次,测量二氧化碳和瓦斯混合气体的浓度。(4)由混合浓度减去瓦斯浓度,即为二氧化碳浓度。(5)当精确测定时,

更环保的制氢方法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一半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网站7月23日报道,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研发出一种更环保的制氢方法,并使用自制的催化剂,让获得的氢气同二氧化碳结合,以制造化学品和燃料。新方法不仅能获得更纯净的氢气,也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氢动力汽车被认为是比天然气动

王献红:二氧化碳变汽油-“绿色”能否“自由”

“绿色自由”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  本期关注:美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概念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杰弗里·马丁和威廉·库比茨提出一项名为“绿色自由”的概念,即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它转化为汽油。  王献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

硫化氢二氧化碳高选择性制合成气和硫磺新技术通过成果评价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混合酸气高选择性制合成气和硫磺新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经质询和讨论,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工艺先进,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评价,建议加快示范装

为什么非甲烷总烃不测甲烷

非甲烷总烃不测甲烷是非甲烷更准确。1、非甲烷烃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至C8),又称非甲烷总烃。2、大气中的NMHC超过一定浓度,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3、监测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的NMHC有许多方法

多孔单晶界面活性结构增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研究获进展

  多孔单晶整体式催化材料兼具长程有序晶格结构和无序连通孔道结构的双重优势,其晶格结构清晰、化学组分精准、表面组成明确,可构筑表界面精细结构,对于研究各类实际催化反应中的表界面结构及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谢奎课题

多孔单晶界面活性结构增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研究获进展

  多孔单晶整体式催化材料兼具长程有序晶格结构和无序连通孔道结构的双重优势,其晶格结构清晰、化学组分精准、表面组成明确,可构筑表界面精细结构,对于研究各类实际催化反应中的表界面结构及催化机制具有意义。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谢奎课题组通过

去小留大,分子筛网高效分离二氧化碳与甲烷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顾学红制备出了一种高性能天然气脱碳分子筛膜,为实现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高效分离提供帮助。日前,这一研究成果以《沸石分子筛骨架柔性调控实现超高选择性二氧化碳分离》为题,刊发于《自然—通讯》。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杜鹏表

湿地甲烷排放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曾毅研究员课题组提出基于FPGA的脉冲神经网络硬件加速器“智脉·萤火”(FireFly),并集成了针对FPGA器件特点的DSP运算优化策略和适配脉冲神经网络数据流模式的高效的突触权重和膜电压访存系统,在硬件上实现了脉冲神经网络的推理加速,推动了类脑脉冲神经网络迈向实用

我所实现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国雄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实现了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碳氢化合物提供了新策略。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利用清洁电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被认为是一种能同时实现

大连化物所实现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实现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碳氢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利用清洁电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化学品和燃

“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项目”签约仪式在大连化物所举行

  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在大连化物所举行“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项目”合作研发协议签约仪式。大连化物所副所长杨学明、中国石油寰球公司总经理王新革与化学品/催化技术管理部总监Atiah S. Al-Gh

多孔单晶界面活性结构增强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研究新进展

  多孔单晶整体式催化材料兼具长程有序晶格结构和无序连通孔道结构的双重优势,其晶格结构清晰、化学组分精准、表面组成明确,可构筑表界面精细结构,对于研究各类实际催化反应中的表界面结构及催化机制具有意义。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谢奎课题组通过

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为甲烷-温室气体或成可持续能源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7日发表的一篇能源论文称,科学家展示了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方法。这种用温室气体生产燃料的方式,或将能为人类提供一种可持续能源。  太阳的热辐射能清洁且可持续,但是要储存它却十分困难,因为电池只有有限的存储容量和寿命。所以研究人员提出,用太阳光的能量生产燃料是

清华大学: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甲烷研究

  近日,化工系工业催化中心陆奇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甲烷的计算及实验研究》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 of one-pot

甲烷液位计原理

甲烷液位计原理:甲烷液位计根据浮力原理和磁性耦合作用原理工作的。当被测容器中液位升降时,甲烷液位计主导管中的浮子也随之升降,甲 通过磁耦合传递到现场指示器,驱动红、白(黑)翻柱或翻板翻转180°,液位上升时,翻柱或翻板由白(黑)色转为红色,当液位下降时,翻柱或翻板由红色转为白(黑)色,指示器的红、白

大连化物所发表甲烷温和条件下直接催化转化研究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Chem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并展望了热催化、电催化、光催化技术在甲烷温和条件下直接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甲烷是天然气、页岩气、可燃冰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它不仅被大量用作燃料供给,也是

用单一光路测量平台,合成气分析仪可检测多种气体

 由于合成气分析仪测量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宽量程以及多功能等因素,因此它是沼气测量和工业燃烧分析应用领域的理想选择方案。与其他分析仪不同,它能够利用单一光路测量平台可检测多种气体。   当使用甲烷作为生物燃料时,单一气体分析仪是不可用的,因为该气体通常含有大量的CO作为污染物。除了甲烷以外,合

合成低碳醇催化剂取得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94.shtm近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低质生物质气化合成混合醇燃料技术”项目中合成低碳醇催化剂技术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联合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完成百吨级/年合成气制低碳醇

包信和院士:催化世界里的坚守

   今年1月份,中科院院士包信和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向包信和颁发了荣誉证书。《中国科学报》记者想跟包信和约一个采访,他回复了一个致歉的短信:“年前工作日程安排已满,年后我们再联系。”直到2月2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接到包信和的电话:“我

中科院成功实现甲烷高效转化生产乙烯等化学品

  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构建出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中心铁催化剂,成功实现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  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一重要科研成果,发表于当天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科学》,

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项目合作研发协议大连签约

   12月2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在大连化物所举行“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项目”合作研发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石油寰球公司总经理王新革、石油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何盛宝,SABIC全球研发中心北亚区总监安玉贤、化学品/催化技术管理部总监Atia

上海高研院合成气转化利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承担的上海市科研计划重点课题“合成气高效制备低碳混合醇纳米催化剂及相关工艺研发”进行了验收,一致认为研究员钟良枢负责的课题圆满完成了任务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该课题以开发新一代混合醇催化剂为目标,围绕催化剂活性位结构及催化反应机理,揭示了纳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