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协调发育机理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院士研究组发现并鉴定了控制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双重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GSN1,揭示了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协调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细胞》。 水稻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水稻产量主要由每株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决定。这三个内部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决定水稻的产量。然而学界对植物种子大小和种子数量决定的分子平衡机制却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筛选出一个粒型增大、粒重增加,但是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的突变体GSN1,并且成功克隆了GSN1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定位于细胞质的双特异性磷酸酶。在籼稻和粳稻中,分别抑制GSN1的表达可以使得水稻粒型增大、每穗粒数减少;增强GSN1的表达使得粒型减小、每穗粒数增加,这表明GSN1协调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双重发育过程。 专家表示,这项研究对于理解禾本科作物花序形......阅读全文

林鸿宣院士PLOS发表水稻遗传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每穗粒数——水稻产生改良的一个有价值的农艺学性状,受到生殖分生组织活性的极大影响。反过来,这种活性受到转录和植物激素调节因子的控制,特别是KNOX蛋白和细胞分裂素。然而,由于植物激素调节因子之间串扰的复杂性,GAs在水稻这些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调控网络如何起作用,还鲜为人知。  10月2

林鸿宣等呼吁:积极慎重面对生物育种技术的变革

  在以“作物生物育种及安全检测评估”为主题的第43期上海院士沙龙上,陈晓亚、洪孟民、沈允钢和林鸿宣等院士和专家呼吁,要积极慎重对待生物育种技术的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林鸿宣,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

科学家克隆出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的稳定也遭受高温的严重威胁。据统计,全球水稻产量受到高温潜在威胁的面积约400万公顷。到2050年,高温会使全球粮食减产20%~40%。  正因为如此,发掘作物抗高温基因资源,进而培育抗高温新品种,一直是科学家待解的难题。  10多年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林鸿宣院士、邵峰院士等16位获奖

  作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奖项之一,“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7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第十二届颁奖典礼,共有16位科学家获奖。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丁肖·帕特尔院士获得“谈家桢生

我国水稻抗高温主要基因克隆成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权威机构预测,21世纪高温将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如何实现“高温下稳产”,培育抗高温新品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

上海生科院等发现赤霉素参与水稻穗型调控新机制

  10月20日,PLOS Genetic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The QTL GNP1 Encodes GA20ox1, Which Increases Grain Number and Yield by Increasing Cytokinin

中国科学家揭示光调控植物发育新机制

  林鸿宣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鸿宣领导的研究组,在水稻重要性状遗传与功能基因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组通过对水稻耐盐相关基因OsHAL3的功能分析,揭示了光调控植物发育的一个新机制。相关研究论文于6月21

院士呼吁:积极慎重面对生物育种技术变革

在以“作物生物育种及安全检测评估”为主题的第43期上海院士沙龙上,陈晓亚、洪孟民、沈允钢和林鸿宣等院士和专家呼吁,要积极慎重对待生物育种技术的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林鸿宣,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

研究揭示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协调发育机理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院士研究组发现并鉴定了控制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双重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GSN1,揭示了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协调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细胞》。 水稻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水稻

研究揭示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协调发育机理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院士研究组发现并鉴定了控制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双重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GSN1,揭示了水稻每穗粒数和粒型大小协调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细胞》。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稻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

上海生科院在水稻杂种劣势遗传机理研究上获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于2月21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水稻杂种劣势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进展。该研究成功证明了两个遗传座位上的三个基因共同控制水稻种间杂种劣势的发生,为阐明水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分子遗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召开2010年度学术年会

  植物生理生态所2010年度学术年会于5月23日至25日在江苏常熟召开。所内研究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所长薛红卫首先总结了2009年的研究工作,并结合研究所的战略规划工作,提出研究所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即加强系统性、基础性研究工作,并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转化

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48.shtm2月28日,华南农业大学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广州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正值华农建校11

水稻胚乳发育调控机制项目启动

农作物种子胚乳中累积的淀粉是人类碳水化合物类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为食品工业和动物饲料的生产提供初始的原料。水稻胚乳发育和成熟过程的调控对种子中淀粉的含量与组成具有关键的决定作用,直接影响粮食产量以及稻米的食用和加工品质。日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在上海启动“植物胚乳发育及储藏物质累积的分

研究揭示水稻粒型和穗粒数协调发育的分子机制

  5月22日,The Plant Cell 正式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GRAIN SIZE AND NUMBER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OsMKKK10-OsMKK4-OsMPK6 Cascade to Coordi

金少鸿、林瑞超等被聘任为中检所首席专家

  为实施“人才兴检”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检验检定及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作用,根据中检所《首席专家管理办法(试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决定聘任俞永新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疫苗检定首席专家,金少鸿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我国科学家破解小麦遗传转化中基因型依赖难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鉴定了一个与小麦植株再生相关的基因TaWOX5,并利用TaWOX5基因克服了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基因型依赖难题。此外,研究团队还依托该基因建立了栽培一粒小麦、黑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遗传转化体系。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

上海生科院揭示水稻抗高温和适应环境温度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又取得新进展,他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克隆了作物中第一个抗高温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并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以及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Natural alle

上海生科院揭示水稻抗高温和适应环境温度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又取得新进展,他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克隆了作物中第一个抗高温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并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以及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Natural alle

中国科学家培育“抗热水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组在Nature Plants期刊上发表论文。继在2015年成功定位克隆了水稻首例抗热的QTL位点TT1后,该研究组最近又成功分离克隆了水稻抗热QTLTT2,成功将其导入广东优质稻品种华粳籼74中,提高了在苗期存活率以及成熟期的抗热能力。

植生生态所与扬州大学开展水稻遗传育种学术交流

  5月5日至6日,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和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薛红卫研究员带队,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所科研管理处的科研和管理人员等一行9人赴扬州大学开展水稻遗传育种学术交流。扬州大学副校长范健教授、农学院院长郭文善教授、973计划专家组成员

上海药物所两科研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1月18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召开,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及龚学平、冯国勤、殷一璀、丁薛祥、杨定华等领导出席大会并向获奖者颁奖。 药物所丁健、缪泽鸿、蒙凌华、张金生和林莉萍研究团队的《抗肿瘤新药分子药理作用机理研究》项目荣获了2007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宣利江、王逸平研究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揭牌

  6月24日,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揭牌仪式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召开。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洪凡、上海生科院院长陈晓亚,以及方荣祥院士、盖钧镒院士、洪孟民院士、林鸿宣院士,和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11个成员单位近50位领导专家参加了揭牌仪式

OsSPL12在籼粳稻粒型分化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粒型是决定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 (O. sativa ssp. indica) 与粳稻 (O. sativa ssp. japonica) 两个亚种,籼粳稻在生理特性上存在许多显著区别,在粒型性状上,

研究揭示水稻粒型和穗粒数协调发育的分子机制

  5月22日,The Plant Cell 正式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GRAIN SIZE AND NUMBER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OsMKKK10-OsMKK4-OsMPK6 Cascade to

第十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开幕

  第十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半导体照明行业年度盛会,日前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中方主席为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外方主席为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若列斯教授。   据悉,论坛大会包括开幕式、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颁奖仪式、主题大会三个精彩

全国人大代表林鸿:让尖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带领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基于精密测量的城市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监测体系。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和装置,不仅为大气污染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让企业减排变得精准。今年两会,林鸿重在关注尖端技术落地转化的问题。让尖端技术走出实验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

在水稻抗高温基因挖掘与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genetic module at one locus in rice protects chloroplasts to enhance thermotoler

鸿宝蓄电池热失控现象

由于阀控式鸿宝蓄电池采用贫液设计,电池中灌注的电解液都吸附在玻璃纤维板上,当充电电流增大时,就需要通过安全阀来开释气体,因而造成了鸿宝蓄电池失水、内阻增大、容量衰减和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来不及扩散使温度剧增,就会形成热失控。  热失控产生的原因还有没及时减小浮充电压、安全阀不严

周鸿祎:信息安全的搅局者

周鸿祎  人们永远不知道周鸿祎下一个掐架的对手是谁,也猜不到他能拉到怎样的合作对象。  如果要问谁是中国互联网大佬中个性最鲜明的人,答案无疑是周鸿祎。  从“流氓软件之父”到“吵架王”,从病毒式搜索引擎的发明者到力推免费杀毒软件,周鸿祎单凭一己之力就搅乱了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这池春水。  人们永远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