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若使用得当青霉素或仍能有效治疗多种疾病

1928年9月,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距离今天已经有90年历史了,青霉素首次于1930年被用于治疗一位患眼部感染的患者,1940年,科学家Howard Florey 和Ernst Chain开发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1942年青霉素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中近乎一半的青霉素都被用来治疗链球菌性败血症患者。 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期间有230万剂青霉素被生产了出来,就在那时,青霉素的作用效果变得非常清晰起来,很多因败血症面临死亡风险的士兵因青霉素而得救;如果青霉素能够治疗败血症的话,那其是否也能够治疗诸如脑膜炎、肺炎和肾脏感染的患者呢?当然了研究人员也应该进行相应的研究,那么对于严重的胸腔感染和棘手的鼻窦炎,或者是咽喉肿痛等疾病是否也能用青霉素来治疗呢?图片来源:theconversation.com 随后越......阅读全文

青霉素酶的应用

应用:本品可用于中国药典规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菌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I H无菌检测)及固体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测,也作为美国药典29版中无菌检测(USP-NF General Chapters 71 STERILITY TEST)及固体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测的试剂使用。

如何诊断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注射史,轻者有呕心,皮肤瘙痒、皮疹、哮喘、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细弱、烦躁不安,喉咙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休克症状。

青霉素的应用特点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族抗生素,其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人群中有1%~10%对青霉素过敏,任何年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可以危及生命。青霉素可以降解为大约10种,可与蛋白质结合的降解产物,其中最常见者为苄基青霉噻唑基(benzyl peni

青霉素的治疗方法

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后,首先要迅速判断可能的致敏药物,并迅速阻断患者继续接触过敏药物。已经明确为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宜再做青霉素皮试试验。应及时治疗。治疗过程中、恢复后要注意药物多价过敏、交叉过敏等情况。过敏性休克病例抢救:患者平躺,监测生命体征(血压等),保持液体通道,进行吸氧。先要设法升高血压(立即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简介

  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青霉素的普鲁卡因盐,其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

普鲁卡因青霉素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本品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微溶。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丙酮(2:3)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通则0621),比旋度为+165°至+180°

普鲁卡因青霉素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本品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微溶。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丙酮(2:3)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通则0621),比旋度为+165°至+180°

青霉素的检测方法

使用各种青霉素前应询问患者是否使用过青霉素,有无青霉素过敏史,使用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方可用药。皮试结果可能会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目前我国使用的皮试液直接由青霉素配制。国外有降解产物皮试液(青霉噻唑多聚赖氨酸,PPL)。目前国内还没有检测青霉素过敏的体外试验标准试剂。

青霉素过敏的判断

  我们已经知道皮试太多的不确定性,不易判断。但是,真正用药存在更大的问题。一般我们都是根据以下来判断皮试结果:     阴性——局部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出现过敏性休克。       阳性但是

青霉素的诊断方法

青霉素注射史,轻者有呕心,皮肤瘙痒、皮疹、哮喘、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细弱、烦躁不安,喉咙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休克症状。

青霉素过敏的机制

  过敏反应是变态反应。一般来说,关于青霉素为过敏的解释大致是: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均为半抗原。青霉素是由β—内酰胺和噻唑二个环组成的小分子药物,它本身没有抗原性,不能直接引发过敏反应,青霉素中的高分子杂质是产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虽然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其制剂中所含高分子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如

怎样鉴别青霉素钠?

  (1)取本品与已知含量的青霉素适量,分别加水制成每1ml中约含50μg的溶液,各取1ml ,加入不少于200 单位的青霉素酶溶液1ml,在37℃灭活1小时后,取灭菌滤纸片,分别用上述溶液浸湿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液体,置摊布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培养基上,在37℃培养约16小

治疗利斯特菌脑膜炎的简介

  利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均敏感。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其治疗药物,但体外均不具有杀菌作用,如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氨苄西林,分次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

治疗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相关介绍

  本病起病急,病死率高,后遗症多,应强调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1.抗感染治疗  原则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  (1)未确定病原菌第三代头孢的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常作为化脓性脑膜炎首选用药。  (2)明确病原菌①肺炎球菌

关于甲氧西林的基本信息介绍

  甲氧西林(Methicillin),即甲氧西林钠,为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其抗菌作用方式与青霉素相仿,但不为青霉素酶水解破坏,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作用。该品对革兰阳性菌和奈瑟菌属有抗菌活性,但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各种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

关于甲氧西林的简介

  甲氧西林(Methicillin),即甲氧西林钠,为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其抗菌作用方式与青霉素相仿,但不为青霉素酶水解破坏,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作用。该品对革兰阳性菌和奈瑟菌属有抗菌活性,但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各种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

非典型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介绍

  原发性脑膜炎球菌肺炎以Y群引起为主。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主要为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咳痰、啰音等。X线检查可见节段性或大叶性炎症阴影,部分患者有少量胸腔积液,皮肤常无淤点,血培养亦常阴性。

IPD分离株耐药现状

  由于患儿就诊或住院时常已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我国儿科侵袭性标本分离病原菌阳性率很低,相关研究也很少。    在八地监测中,有31株肺炎链球菌侵袭性疾病(IPD)分离株,青霉素的中介率/耐药率为17.2%/55.2%,最大青霉素MIC值为4μg/ml;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曲松的

关于链球菌脑膜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引起链球菌脑膜炎者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族。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感染分早发者(出生后5天内)和迟发者(出生后7天至3个月)。继发于心内膜炎及泌尿道感染者,则多为肠球菌,见于较大儿童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  临床表现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涂片可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常呈链状排列,细菌培养阳性

关于链球菌脑膜炎的简介

  引起链球菌脑膜炎者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族。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感染分早发者(出生后5天内)和迟发者(出生后7天至3个月)。继发于心内膜炎及泌尿道感染者,则多为肠球菌,见于较大儿童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  临床表现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涂片可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常呈链状排列,细菌培养阳性

简述头孢呋辛及头孢呋辛酯的适应症

  本药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或敏感病原体所致的下列感染:  1.呼吸系统感染  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术后肺部感染等。  2.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盆腔炎、无症状性菌尿症,以及耐青霉素菌株

关于头孢呋新的基本介绍

  头孢呋新,为一种半合成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金葡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有高度抗菌作用。本品可对抗β-内酰胺酶,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及骨、关节、耳鼻咽喉、软组织等的感染。本品在脑膜

脑脊液蛋白定性(CSF.Pro)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病变。阳性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脑脊液循环梗阻等疾病。阿司匹林、氯丙嗪、水杨酸盐、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可干扰试验。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脑膜炎 、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  注意事项  (1)潘

脑脊液蛋白定性(CSF.Pro)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病变。阳性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脑脊液循环梗阻等疾病。阿司匹林、氯丙嗪、水杨酸盐、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可干扰试验。  结果阳性可能疾病:  脑膜炎 、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  注意事项  (1)潘

综合看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

  B组链球菌是女性低位胃肠道及生殖道中常见的无症状定植菌,在部分人群中定植率超过20%,母源消化道/生殖道GBS定植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普及前,新生儿GBS感染发生率超过1.5/千活产儿。  新生儿GBS的临床特点  根据新生儿起病的时间是否在出生后1周内GBS可分为

关于慢性败血症的治疗的介绍

   抗菌素的应用同普通型。流脑病原治疗的新进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已发现100余年,至今仍在不少国家流行,也是我国冬、春季比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治疗的关键是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以便彻底杀灭体内的脑膜炎球菌。近年来国内外对用于流脑病原治疗的药物进行了较多研究

脑膜炎的诱发原因

  1、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

治疗脑膜炎的简介

  细菌性脑膜炎是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症状出现就应马上去急诊。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治疗,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对症处理高热,控制抽搐,减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还要使用激素减少颅内炎症粘连。  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

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后,菌壁的抗原物质及某些介导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并促使中性白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触发炎性过程。炎性过程产生大量脓性,渗出物充满蛛网膜下隙脑脚间池和视交叉池等,脑室内渗出物可使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外侧孔堵塞或蛛网膜出现炎性粘连,影响脑脊液循环吸收,而导致脑

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