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蝗虫可产生毒素防御天敌

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科学家发现,原来群居的蝗虫会产生一种毒素让食虫鸟不愿意吃。相关成果于1月2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蝗虫有很多天敌。但蝗灾发生时很少有天敌喜欢捕食群居型蝗虫。用群居蝗虫饲喂家禽也会导致家禽的不适反应。 中科院动物所康乐院士率领的飞蝗研究团队,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群居飞蝗防御天敌的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群居型飞蝗大量释放挥发物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飞蝗几乎不合成苯乙腈。苯乙腈对种群密度变化响应十分灵敏,群居型飞蝗作散居化处理后苯乙腈释放量大幅下降,而散居型飞蝗作群居化处理后则会急剧产生苯乙腈。 苯乙腈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一个中间化合物,最终合成剧毒化合物氢氰酸。康乐团队提出假说:苯乙腈可能是一种嗅觉警戒化合物,可进一步合成氢氰酸防御天敌。 团队利用食虫鸟大山雀开展了飞蝗与天敌互作的研究。实验中,大山雀显......阅读全文

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2014-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对饲料进行抽检发现,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都在九成以上。2016年我国养殖业也因为霉菌毒素损失超过160亿元。2017年饲料以及饲料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更令人震惊,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

霉菌毒素危害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在饲料及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皆可产生。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他疾病产生混淆。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赭曲霉

肠毒素试验

产毒培养:将试验菌株和阳性及阴性对照菌株分别接种于0.6mLCAYE培养基内,37℃振荡培养过夜。加入20000IU/mL的多粘菌素B0.05mL,于37℃ 1h,离心4000r/min 15min,分离上清液,加入0.1%硫柳汞0.05mL,于4℃保存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T和STLT检测方

解读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500种之多。玉米是饲料中的主要能量饲料,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地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山西等8省,所产玉米占全国玉米产量的66%以上。而这些地区多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玉米多为秋季收获,此时天气阴冷潮湿,是霉

呕吐毒素试剂

  一、概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又称呕吐毒素(Vomitoxin)属于霉菌的单端孢菌素族,由某些镰刀霉真菌属产生。呕吐毒素多分布于小麦、大麦、玉米等谷物籽实中,含量通常是mg/kg级的,由于他们高的细胞毒素及免疫抑制性质,对人类及动物构成了健康威胁。   本试

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偶联抗原合成方法技术

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偶联抗原 (人工抗原、完全抗原、酶标抗原)合成方法技术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是粮食作物里比较少见的毒素,但是其危害是显而可见的,目前,检测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的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法等检测方法均需要T2毒素抗原抗体,伏马毒素抗原抗体,赭曲霉毒素抗原抗

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偶联抗原合成方法技术

  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偶联抗原    (人工抗原、完全抗原、酶标抗原)合成方法技术   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是粮食作物里比较少见的毒素,但是其危害是显而可见的,目前,检测T2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的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法等检测方法均需要T2毒素抗原抗体,伏马毒素抗原抗

三部委:需科学有效应对境内外蝗虫威胁

  近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预案》指出,虽然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几率很小,但仍须从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出发,统筹做好境内外蝗虫防治工作。各地要按照主动预防、内外结合、分类施策、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两手抓”,既严防境

我国粮食食品中实现真菌毒素毒素快速精准检测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污染,每年粮食及食品损失达到10亿吨。据国家粮食局统计,中国每年有3100万公吨粮食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被真菌毒素污染,约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2%,如果拥有科学的农产品真菌毒素防控措施,中国每年能减少约850亿元损失。“十二五”期间,国家

动物所发现飞蝗体色的变化契合物理学三原色规则

  动物的体色绚丽多彩,许多动物通过身体颜色的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躲避天敌的捕食。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在散居和群居个体之间表现出体色多型性,散居型飞蝗呈现均匀的绿色,群居型飞蝗呈现黑色背板和棕色腹面。当蝗灾发生时,人们总是用黑压压一片来形容蝗群,实际上就是指这样体色的蝗

化学喷雾剂or生物杀虫剂?国际社会全力应对非洲蝗灾

   如今,成群的蝗虫正在东非、亚洲和中东蔓延,威胁着粮食供应和生计。在政府和科学家努力控制这些昆虫的同时,至少有2000万人处于危险之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肯尼亚,一个异常大的蝗群占据了24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比美国纽约市的3倍还要大。蝗群通常可占据100平方公里。即使是这样的规模,它们也能容

镰刀菌毒素述要

镰刀菌能在1 ~39℃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8℃),最适产毒温度通常在8~12℃之间。玉米赤霉烯酮可使猪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单端孢霉素类则阻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动物呕吐、腹泻和拒食。不过还有许多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例如镰刀菌污染的粮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带有流行病特征

黄曲霉毒素

质检部门近期对有关食品质量的抽检结果,让公众的神经再次绷紧。深圳有7批次食品黄曲霉素B1含量超标,涉及食用油和花生两类食品。而在此之前,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生产的食品、日用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等17类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牛奶、食用油等部分食品中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素。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霉菌毒素的特征

◆低分子化合物。◆非常稳定,可耐高温,即使加热到340℃也不会将其分解和破坏。◆抗化学生物制剂及物理的灭活作用。◆具有广泛的中毒效应。◆特异性:分子结构不同,毒性相差很大。例如,据报道,黄曲霉毒素B1是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但是仅改变分子结构中的一个化学键,它的毒性显著下降。◆协同性:各种霉菌毒素的同

内毒素的简介

  内毒素不是蛋白质,因此非常耐热。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与外毒素不同之处在于:内毒素不能被稀甲醛溶液脱去毒性成为类毒素;把内毒素注射到机体内虽可产生一定量的特异免疫产物(称为抗

什么是类毒素?

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

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1.贝类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  在动物界中的软体动物,因大多数具有贝壳,故通常有称之为贝类。贝类的种类很多,至今已记载的约有十几万种。有毒食用贝类主要有蛤类、螺类、鲍类、海兔。 某些无毒可供食用的贝类,在摄入了有毒藻类后,就被毒化。有毒藻类主要为甲藻类,特别是一些属于膝沟藻科的藻类。毒藻类中的贝类麻痹

细菌内毒素检测

实验方法原理 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血液中含有一种变形细胞,此细胞的裂解物可与微量细菌内毒素起凝胶反应,即细胞裂解物中的一种酶被内毒素激活,使细胞裂解物中蛋白质形成凝胶。鲎试验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优点。实验材料 鲎试剂试剂、试剂盒 生理盐水无菌水内毒素仪器、耗材 安瓶习惯水浴箱实验步骤 一、材料 

镰刀菌毒素介绍

镰刀菌能在1~39℃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8℃),最适产毒温度通常在8~12℃之间。玉米赤霉烯酮可使猪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单端孢霉素类则阻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动物呕吐、腹泻和拒食。不过还有许多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例如镰刀菌污染的粮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带有流行病特征的

内毒素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其血液中的有核变形细胞含有凝固酶原和可凝固蛋白。将这些变形细胞冻融裂解后制成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此溶解物若与待检标本中的内毒素相遇,内毒素激活 LAL 的凝固酶原成为凝固酶,作用于可凝固蛋白,使其凝

外毒素毒性实验

实验材料小白鼠试剂、试剂盒0.1% 葡萄糖庖肉培养基破伤风抗毒素生理盐水仪器、耗材1 ml 无菌注射器无菌针头无菌吸管碘酒棉球乙醇棉球离心机实验步骤1. 将破伤风杆菌接种于 0.1% 葡萄糖庖肉培养基中,于 37 ℃ 培养 48 h,取上清液,以 3000 r/min 离心沉淀 30 min,上清液

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和饲料品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悉,全世界每年由于霉变污染真菌毒素引起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我国谷物霉变主要发生在北纬31°线即长江以南地区,每年使粮食减产

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真菌和真菌毒素的广泛存在,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和饲料品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悉,全世界每年由于霉变污染真菌毒素引起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我国谷物霉变主要发生在北纬31°线即长江以南地区,每年使粮食减产

什么是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在粮食、油料、干果、坚果、水果等食品和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几乎可以污染所有的农作物。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会对人们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而受到密切关注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

外毒素毒性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材料 小白鼠试剂、试剂盒 0.1% 葡萄糖庖肉培养基破伤风抗毒素生理盐水仪器、耗材 1 ml 无菌注射器无菌针头无菌吸管碘酒棉球乙醇棉球离心机实验步骤 1. 将破伤风杆菌接种于 0.1% 葡萄糖庖肉培养基中,于 37 ℃ 培养 48 h,取上清液,以 3000 r/min 离心沉淀

食品中的毒素

  1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   ①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1)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动物肝脏富含蛋白质、VA、叶酸,但同时也含有胆固醇及胆酸,肝脏是动物重要的电写废物和外源毒素的处理工厂,其中肝脏中主要的毒素物质为胆酸、内胆酸、脱氧胆酸和牛磺胆酸构成的混合物,毒性依次为牛磺胆酸>脱氧胆

热源与内毒素

一般来说,内毒素是热源,但热源不全是内毒素。欧洲 药典委员会副主席J.Van Noordwijk提出:“严格地讲,不是每一种热源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但所有已知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源活性”。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不存在

中科院空天院遥感监测沙漠蝗虫灾情-支撑动态预警防控

  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获悉,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沙漠蝗虫席卷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灾情,该院科研团队利用卫星遥感及相关数据,对沙漠蝗虫灾情开展大面积动态监测预警,为中国防控蝗灾入侵提供科学支撑。  据介绍,中科院空天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副研究员团队利用中国高分系列卫

PNAS-张知彬等-气候变化或可减少蝗灾

科学家发现,中国历史上的蝗灾与气候冷周期相关,这意味着中国预计的未来气候变暖可能导致蝗虫数量有所下降。这项研究9月1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上。 科学家分析了中国官方从公元957年至1956年的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年数量记录,并把它

卫星数据有助提前两月预警蝗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6月14日发表通报称,卫星信息正以新的方式应用于对沙漠蝗虫群有利繁殖条件的预测,这是欧洲空间局与粮农组织沙漠蝗专家在早期预警领域合作的一部分。   在该合作项目框架下,粮农组织将利用包括欧空局土壤湿度与海水盐度卫星等提供的数据,来监测可能导致虫群形成的条件,如土壤湿度和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