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变暖减少海产品供应管理良好的渔业更有弹性

世界各地的海洋鱼类已经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对最新趋势的首次大规模分析,一些海鱼的数量正在下降。在过去的80年里,不断上升的海水温度已经使一些渔场的生产力下降了15%到35%,尽管在其他一些海域,由于温暖的海水变得更加适宜,一些鱼类正在蓬勃发展。研究显示,最终的净影响是,世界海洋不能像以前那样生产那么多可持续的海产品,而随着全球变暖加速,这种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德国基尔市GEOMAR Helmholtz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学家Rainer Froese说,一线希望是,研究表明,管理良好的渔业在气温上升的情况下会更有弹性。“我们必须停止过度捕捞,让基因库存活下来,这样鱼类才能适应气候变化。”他表示,“我们必须让它们休息一下。” 作为一种冷血动物,鱼类能对自己游泳时的水温作出反应。当水温过高时,它们用于消化和其他功能的酶就会降低效率,影响生长和繁殖。此外,温水含有较少的氧气,进一步产生了压力。 ......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海洋变暖对鱼类影响

到2100年,在温和(左)和更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每个专属经济区的物种数量将发生变化。  图片来源:GRAPHIC COURTESY OF KIMBERLY OREMUS  随着海洋变暖,鱼类开始向原先较冷的水域迁移,以追逐它们偏爱的栖息环境。这样一来,许多依赖商业鱼类作为其经济组成部分的国家

气候变化造成鱼类体重减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17.shtm   ?日本凤尾鱼、沙丁鱼和鲭鱼是所研究地区的重要鱼类。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科技日报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刘霞)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研究显示,鉴于更温暖的海水导致食物供应受

鱼类通过调整生理机能适应海洋酸化

    人类驱动的全球变化正在挑战科学界,让他们了解在不久的将来海洋物种可能如何适应预测的环境条件(例如缺氧、海洋变暖和海洋酸化)。海洋吸收大气中人为二氧化碳的影响(即海洋酸化)传播到整个生物层次,从纳米尺度上的生命组成部分的变化到通过生态系统过程及其特性的有机体、生理和行为。  为了在pH值降低的

海洋热浪对鱼类生物量影响“微乎其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25.shtm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虽然某些情况下,短期热事件之后确实会出现生物量减少,但这不是规律而是例外。这种变数出现的原因令人好奇。气候变化被认为与极端温度事件

海洋生物研究佐证气候变化

  海洋状态国际项目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再次为联合国气候变暖研究提供了论据。25名科学家们经过为期3天的讨论认为,不远的将来海洋生物将面临着大面积灭绝的危险。   全球气温升高、海水酸性化以及过度捕捞这三个原因会导致海洋中大型动物的食物减少,意味着生物将会因缺乏食物而大面积死亡。   目前,

研究发现海洋受塑料微粒污染影响鱼类生长

  据外媒报道,《科学》(Science)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海洋遭受塑料微粒严重污染后,会对鱼类的生理和行为造成较大影响。  据报道,6月2日研究人员表示,实验显示欧洲鲈鱼幼崽暴露在海洋塑料微粒环境下,受精卵的孵化受到阻碍,这不利于幼鱼成长,导致鱼活动能力下降,更易遭到掠食,死亡率增高。  瑞典

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方案

日前,一场聚焦亚太地区蓝碳发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山东威海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13个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什么是“蓝碳”?近年来为什么有这么多科学家研究蓝碳?它和低碳经济有何联系?我国的蓝碳研发现状又如何?记者采访了与会专家。海水中的“空气净化器”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发

研究揭示海洋鱼类的恒温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员林强团队和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大志团队等合作完成的海洋鱼类恒温与环境适应机制解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在The Innovation(《创新》)上。  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恒温物种的出现是一个重大进化转

海洋鱼类的恒温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强团队联合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大志团队、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Axel Meyer等合作,研究揭示海洋鱼类的恒温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Cell集团旗下国际综合刊物《创新》(The Innovation)。 在

海洋热浪对鱼类生物量到底有影响吗?

  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虽然某些情况下,短期热事件之后确实会出现生物量减少,但这不是规律而是例外。这种变数出现的原因令人好奇。  气候变化被认为与极端温度事件有关,这类事件对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组成有较大影响。海洋热浪会造成一系列下游影响,包括珊瑚白化、物种取代和/或受

缓解气候变化政策可避免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是指地球上的海洋因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导致自身pH值持续下降。1751年到1994年间,海洋表面的pH值估计从大约8.18下降至8.1。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套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政策,比如规定全球排放峰值到来的年份等,将给未来海洋酸化带来的不同

气候变化使海洋浮游植物大幅减少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由于气候不断变暖,全球海洋上层的浮游植物数量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大幅减少,这个趋势如得不到遏制,将对海洋食物链和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899年以来的海洋植物考察记录,统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几

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研究技术方案

研究案例——气候变化对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的影响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海洋是气候系统储存能量的主要载体,气候变化给生活于其中的鱼类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各大洋的气候变化模式以及海洋环境要素(海水升温,海水酸化、富营养化,海水含氧量变化,

新成果为海洋渔业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捕捞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但仍不清楚这些驱动因素如何塑造海洋鱼类的功能多样性。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研究团队,对我国四大海区近30年的捕捞数据和气候变化数据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我国海洋商业鱼类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和捕捞压力,相关成果发表在Globa

海洋变暖-鱼类北上将使北美捕捞业遭严重损失

在更温暖的世界里,旨在捕捞大西洋鳕鱼的船只可能不得不向北穿行到更远的地方。图片来源:BUKATY/AP PHOTO 海鲜爱好者们,请作好准备:气候变化可能使捕捞当天新鲜货的努力变得复杂。一项最新大型建模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日益变暖的海水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迫使北美很多最珍贵的鱼类和贝类海产向北迁

海洋变暖-鱼类北上将使北美捕捞业遭严重损失

海鲜爱好者们,请作好准备:气候变化可能使捕捞当天新鲜货的努力变得复杂。一项最新大型建模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日益变暖的海水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迫使北美很多最珍贵的鱼类和贝类海产向北迁移,从而可能为捕捞业和政府监管者制造麻烦。一些物种的生存范围可能减半,而另一些随时准备扩张进入现有家园以北1000多公里

何舜平团队揭示海洋最深鱼类嗅觉的适应性进化

  深海作为地球表面最后未被人类大规模进入或认知的空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5%。海斗深渊(6000 -11 000m)是地球上最不为人知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压、温差巨大、终年无光、食物匮乏等特殊极端条件,是常规生命形式的禁区。但在海斗深渊中仍有鱼类生存,其中以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命名的马里亚纳狮子鱼是目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与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4日通过并发表了《北京宣言》,强调为了人类长久的福祉,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以确保人类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说,这次会议有利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国际海洋合作。通过这次会议,

美国罗格斯大学: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影响巨大

   海洋环流沿大洋底部在南北半球间输送热量和水分的同时也运输二氧化碳。(自罗格斯大学)        目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多数担忧主要集中在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数量。然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大气同等重要。  研究人员表示,270万年前

研究表明2023年海洋多个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高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机构等全球16个研究单位的3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大气科学进展》发布了涵盖2023整年的全球海洋环境变化

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正影响全球渔业生产力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鱼类是全球超过一半人口的重要食物来源,5600万人口从事或依赖渔业相关产业。但一项刊发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鱼类种群已经受到气候变暖的显著影响,全球渔业生产力正面临挑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科研人员领衔的一个研究小组就38个地区的124个物种展

微塑料是否存在于海洋贝类、鱼类中?生态环境部回应

  在今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积物当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  有记者提问,微塑料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微塑料是否存在于贝类、鱼类当中?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目前为止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成效?下一步会有什么

研究发现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极大影响气候变化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较暖的海水可以显著改变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的分布,微小生物体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快讯》杂志在线版上。   研究人员称,到21世纪末,较暖的海洋会导致这些微小海洋生物种群在两极附近蓬勃发展,而在赤道水域萎缩。该报告的合著者

中科院南海所:分析海洋底栖鱼类重金属镉累积机制

  记者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获悉,该所张黎团队利用多重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海洋底栖鱼类中重金属镉累积方面获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相继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有害物质期刊》。  张黎团队开发了一种多重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在实验模拟体系中人为添加重金属镉同位素,首次对海洋底栖鱼类从水相、沉积物相和

美国国务卿克里推动拯救全球海洋

   针对日益严重的过度捕捞、塑料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海洋威胁因素,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日前表示,将力促启动全球海洋拯救机制。  在美国参议院,克里被认为是海洋和气候变化的斗士,他曾致力于制止流网捕鱼工作多年。克里说:“绝大多数的渔业存在过渡捕捞的问题。海洋正逐渐被围困,越来越受

海洋变暖减少海产品供应-管理良好的渔业更有弹性

  世界各地的海洋鱼类已经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对最新趋势的首次大规模分析,一些海鱼的数量正在下降。在过去的80年里,不断上升的海水温度已经使一些渔场的生产力下降了15%到35%,尽管在其他一些海域,由于温暖的海水变得更加适宜,一些鱼类正在蓬勃发展。研究显示,最终的净影响是,世界海洋不能

科学家称全球海洋吸热速度剧升-影响气候变化

  据西班牙《国家报》11月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对海底沉淀物化石化学进行检测,得出的太平洋平均水温(深度在450米至1000米之间)显示,近60年来,全球海洋吸热速度是一万年前的15倍。   目前来看,地球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暖都是由人类活动增强而存储于海洋中的热量导致的。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雅丽·罗

气候变化给海洋带来的危害将达每年2万亿美金

  数位海洋学家上周三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如果人们不加快研究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措施,那等到2100年,气候变化给全球海洋带来的危害可高达每年两万亿美金(1美金约为人民币6.3元,下同)。   这项研究发现,如果对日渐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加以限制,那么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增高4摄氏度。这会引

美研究发现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极大影响气候变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较暖的海水可以显著改变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的分布,微小生物体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快讯》杂志在线版上。   研究人员称,到21世纪末,较暖的海洋会导致这些微小海洋生物种群在两极附近蓬勃发展,而在赤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鱼类或可快速适应升温环境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发现,一些热带鱼类可快速适应升温的海水,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超出研究者预期。   法新社12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卓越珊瑚礁研究中心”科学家发现,一些热带鱼类仅仅需要几代鱼的时间便可适应在温度更高的海水中生存。   研究者珍妮弗·多纳尔森说,通常情况下,当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