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2023年海洋多个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高

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机构等全球16个研究单位的3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大气科学进展》发布了涵盖2023整年的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研究报告,给出了五个海洋主要气候指标的变化,包括海表温度、热含量、盐度、层结、温度不均匀性。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2000米以上海洋热含量、海洋层结、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均是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的最高一年。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叠加上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在2023年发生了剧烈变化。2023年,海表温度(SST)和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OHC)达到历史新高。2023年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比2022年增加了15±10ZJ(1ZJ = 1021)焦耳(IAP/CAS......阅读全文

海洋生物研究佐证气候变化

  海洋状态国际项目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再次为联合国气候变暖研究提供了论据。25名科学家们经过为期3天的讨论认为,不远的将来海洋生物将面临着大面积灭绝的危险。   全球气温升高、海水酸性化以及过度捕捞这三个原因会导致海洋中大型动物的食物减少,意味着生物将会因缺乏食物而大面积死亡。   目前,

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方案

日前,一场聚焦亚太地区蓝碳发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山东威海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13个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什么是“蓝碳”?近年来为什么有这么多科学家研究蓝碳?它和低碳经济有何联系?我国的蓝碳研发现状又如何?记者采访了与会专家。海水中的“空气净化器”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发

缓解气候变化政策可避免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是指地球上的海洋因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导致自身pH值持续下降。1751年到1994年间,海洋表面的pH值估计从大约8.18下降至8.1。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套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政策,比如规定全球排放峰值到来的年份等,将给未来海洋酸化带来的不同

气候变化使海洋浮游植物大幅减少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由于气候不断变暖,全球海洋上层的浮游植物数量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大幅减少,这个趋势如得不到遏制,将对海洋食物链和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899年以来的海洋植物考察记录,统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几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与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4日通过并发表了《北京宣言》,强调为了人类长久的福祉,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以确保人类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说,这次会议有利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国际海洋合作。通过这次会议,

美国罗格斯大学: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影响巨大

   海洋环流沿大洋底部在南北半球间输送热量和水分的同时也运输二氧化碳。(自罗格斯大学)        目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多数担忧主要集中在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数量。然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海洋环流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大气同等重要。  研究人员表示,270万年前

研究发现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极大影响气候变化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较暖的海水可以显著改变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的分布,微小生物体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快讯》杂志在线版上。   研究人员称,到21世纪末,较暖的海洋会导致这些微小海洋生物种群在两极附近蓬勃发展,而在赤道水域萎缩。该报告的合著者

科学家称全球海洋吸热速度剧升-影响气候变化

  据西班牙《国家报》11月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对海底沉淀物化石化学进行检测,得出的太平洋平均水温(深度在450米至1000米之间)显示,近60年来,全球海洋吸热速度是一万年前的15倍。   目前来看,地球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暖都是由人类活动增强而存储于海洋中的热量导致的。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雅丽·罗

气候变化给海洋带来的危害将达每年2万亿美金

  数位海洋学家上周三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如果人们不加快研究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措施,那等到2100年,气候变化给全球海洋带来的危害可高达每年两万亿美金(1美金约为人民币6.3元,下同)。   这项研究发现,如果对日渐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加以限制,那么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增高4摄氏度。这会引

美研究发现微小海洋生物可能极大影响气候变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较暖的海水可以显著改变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的分布,微小生物体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快讯》杂志在线版上。   研究人员称,到21世纪末,较暖的海洋会导致这些微小海洋生物种群在两极附近蓬勃发展,而在赤

中国海洋领域首个气候变化实验室在青岛成立

当天“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和“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同时揭牌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12月21日,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青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举行,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据了解,这是中国海洋领域成立的首个气候变化实验室。它的成立对于增强中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35国科学家聚焦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发展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35个国家的100多位科学家23日齐聚兰州,共同推进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的编制工作。  当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第三次主要作者会在兰州召开。第一次和第二次作者

华东师大赋能印太海洋生物圈应对气候变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92.shtm

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发布,中国海平面年增速超平均水平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的《2019年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发布,公布了全球、中国近海关键海洋要素的最新监测信息。  《蓝皮书》显示,1960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上升趋势明显,近4年均处于高位,2018年比常年(1981年~2010年)高0.18℃;1993年~201

南海海洋所等研究表明珊瑚礁退化人为影响大于气候变化

  11月9日,国际保护生物学刊物Conservation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黄晖研究员与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Terry Hughes教授等在珊瑚礁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he Wicke

关爱海洋:响彻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国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庆祝活动在天津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本次活动发来贺信。   今年联合国将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机遇与挑战”,我国的主题为“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主办单位号召大家加入到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事业

气候变化报道联盟成立-共享气候变化新闻资源

   2014年彼得堡气候对话在德国柏林首都举行,环保人士手持标语在勃兰登堡门前集会。  5月2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即将于年底在巴黎召开之际,英国《卫报》、西班牙《国家报》、法国《世界报》和《中国日报》等25家国际新闻机构宣布结成“气候变化报道联盟”(Climate Publishers Ne

海洋光学:“海洋之心”有奖体验征文

  微型光纤光谱仪的 发明者——海洋光学(Ocean Optics)总部位于美国“阳光之州”佛罗里达,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光纤光谱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便携、在线的快速现场 检测,是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光纤光谱仪在生物、化学、医疗、环境、农业、冶金及照明等领域应用广泛,是众

气候变化谈判落幕

  长达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未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不过,在专家们看来,大会的争议、收获大小只是战术性问题,重要的是各国能从中吸取教训,并为此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   11月23日晚,第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经历了长达12天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波兰华沙落下帷幕。   然而,一

气候变化的原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

  据世界气象组织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们却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不再是科学

国际海洋峰会推动国家注资海洋保护

来自80多个国家的企业、政府、学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领导人近日齐聚“我们的海洋”2014国际大会,就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海洋保护展开了讨论。 海洋对人类极为重要,我们呼吸的氧气50%以上来自海洋,海洋还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并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 据环境新闻网

国家海洋局长世界海洋日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纪念大会上,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建设海洋强国,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维护海洋生态健康,守护蓝色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刘赐贵表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人与

全球海洋学家拟建国际海洋监测网追踪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威胁全球,国际海洋检测网应运而生 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其速率是过去3亿年来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万年前极热时期。   据《Nature》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共同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将于本周拟定搭建国际监测网络的具体方案,希望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检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启动气候变化协同全球行动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北京时间5日晚8点,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正式启动“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Climate x’ Campaign)。  此次行动旨在通过动员青年行动,提升全球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认知,从气候变化与其它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的角度跨界合作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启动仪式在清华

海洋成了“排污场”:海洋环境亟待保护

  浙江省乐清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前往蒲岐、清江等地开展执法及海产品抽检行动,抽样检测结果出来后将公布于众。近日(6月1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乐清湾海域污染问题,“乐清湾变垃圾场”、“乐清海鲜养殖户不敢吃海鲜”、“乐清养殖户养殖贝类多次因污水受损失”等说法引发广泛关注。   乐清湾

吴立新: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技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他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盖牵涉的领域众多,需要把气候、环境、资源等结合起来进行研

关注气候变化!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举行

   11月17日至19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暨2019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承办,以“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作为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第一次学生活动,共有来自6个大洲、9个国家、55所国内外高校的150余名师生参加,涵

科学家利用古气候变化研究方法评估现代气候变化

  随着未来地球计划的实施,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的重点已经从古环境重建向基于古气候数据评估现在气候变化转变。基于这一理念,兰州大学李育教授及其团队尝试利用古气候变化研究方法评估现代气候变化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相关成果发布于《地球科学评述》。  中全新世是公认的气候大暖期,气候变暖也成为现代全球性的

气候变化威胁咖啡产量

  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埃塞俄比亚约一半的咖啡产区不再适合咖啡种植。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研究人员还提出,通过咖啡产区转移、造林和森林保护,咖啡种植总面积有望扩大4倍。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植物》网络版。   小果咖啡贡献了全球主要的咖啡豆产量,它源于埃塞俄比亚,占该国出口收益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