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森林树种根系分泌物生态学效应研究获进展

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在根际土壤碳(C)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下森林地下生态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和前沿热点。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数量与质量受众多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所调控。但纵观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不同环境要素对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特征及其介导的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影响,而很少研究关注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如常绿和落叶树)之间根系分泌物输入及其生态反馈效应的差异。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森林过程与调控项目组博士汪其同在研究员尹华军的指导下,比较分析了西南山地两种落叶树(莲香树和落叶松)和两种常绿树(华山松和油松)根系分泌C输入及其介导的根际土壤N素转化差异。研究发现,落叶树种通常比常绿树种释放更多的C进入土壤,并诱导激发了更强的根际土壤N素转化过程。推测二者差异的可能原因与两种类型树种具有不同的光合能力、根系特征与土壤养分有效性有关。利用国际上已公开发表的温带森林常绿与落叶树种根系分泌物C输入数据进......阅读全文

成都生物所-森林树种根系分泌物生态学效应研究获进展

  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在根际土壤碳(C)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下森林地下生态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和前沿热点。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数量与质量受众多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所调控。但纵观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不同环境要素对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特征及其介导的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影响,而很少研究关注

成都生物所揭示植物根系生命活动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

  植物通过根系和凋落物向土壤中输入有机质,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两种主要途径。目前,有关凋落物输入对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影响已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而有关植物通过根系生命活动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研究甚少,使得受根系活动调控的根际过程已成为目前植物与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观察实验

原理   植物的根系是一个生命活动极为活跃的器官,它能合成一些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供应其他器官,同时也将一些物质排出体外,改变了周围环境(土壤),从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这里仅就植物根系常见分泌物进行观察。   仪器药品   温箱         烘箱 水浴锅     

研究预测重要森林树种冷杉未来分布变化

  西南山地是我国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多个重要河流的源区,是国际河流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和印度河等的重要源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资源供给区,也是全球暗针叶林地理分布中心之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暖趋势,对优势树种的生存提出

沈阳生态所揭示东北次生林主要树种氮吸收特性

  氮供应往往是限制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植物可利用土壤中的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某些自由氨基酸以及一些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含氮化合物,然而植物并非均等利用以上氮形态。总的来说,目前有关森林植物对氮吸收的特性还不清楚,了解我国东北典型次生林优势树种氮利用特点是在氮沉降升

特异性根系分泌物组分驱动的土壤CN循环过程

  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在森林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获得广泛认可和极大关注。然而,目前有关森林根系分泌物生态学效应研究主要聚焦根系C源输入,而有关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对土壤C-N养分循环过程的特异性影响研究甚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森林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过程及其生态重要性的深入认识。 

树种多样性有多重要,数据说了算

  在过去的36年里,中国实施了大量造林和种植方案。那么,什么样的造林方案能将植被的固碳能力发挥得更好?近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为你揭晓答案。  随着温室气体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迁,研究全球碳循环调控机制,并遏制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升高,是生态、气候研究领域的一项核心任务。 

新研究预测森林树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宝生课题组以我国广泛分布的壳斗科栎属物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基因组学方法预测森林树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

新研究预测森林树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宝生课题组以我国广泛分布的壳斗科栎属物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基因组学方法预测森林树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  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

树种丰富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包括瑞士苏黎世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测量了27个亚热带森林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的碳储量和通量。结果发现,树种丰富的林分具有更快的碳循环,在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

树种丰富度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包括瑞士苏黎世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测量了27个亚热带森林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的碳储量和通量。结果发现,树种丰富的林分具有更快的碳循环,在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

根系分析仪分析影响林木根系形态分布的3个因素

根系是植物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器官,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构成 植物的主要部分。林木获取和利用土壤中的物质和能量均是通过根系得以实现的。因此,林木根系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土壤的物质和能量被利用的可能性以及生产力。 一方面根系不断地从土壤中获得养分和水分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无论活

揭示树种菌根类型对温带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而针对森林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林业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土壤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近期大量的控制实验研究表明,土壤微

热带森林树种性状和生长关系研究中获进展

  功能性状指有机体所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相关的系列属性。功能性状科研人员通常认为,物种的功能性状决定群落中物种的存活率、生长率和死亡率。但全球诸多研究表明,最常用的植物形态性状与群落物种动态的关联并不紧密,在生活史周期较长的树种群落更是如此。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

保护树种多样性可提升森林生长和抵御干旱

9月19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等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保护树种多样性,可显著提升森林应对干旱的抵抗力。该研究团队绘制了首幅全球树种多样性对森林抵抗力影响的空间分布图,为旱区造林绿化、稳定森林碳汇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据经典生态学理论预测,物种

研究揭示树种菌根类型对温带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而针对森林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林业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土壤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近期大量的控制实验研究表明,土壤微

华南植物园研究预测森林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宝生课题组以我国广泛分布的壳斗科栎属物种麻栎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基因组学方法预测森林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分子生态学》。  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森林树种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森林

版纳植物园热带森林树种共存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密度制约效应在热带森林中比较常见,它被认为是一种维持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机制。然而,对于密度制约在波动环境中是如何变化的仍然所知甚少。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在西双版纳20hm2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453个1hm2的幼苗样方两年的观测数据

树种丰富度对中国成熟森林土壤磷具重要调控作用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刘菊秀团队基于全国范围的一项实地调查,研究揭示树种丰富度对中国成熟森林土壤磷库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比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更重要。相关研究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磷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磷储量

武汉植物园在森林养分利用效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全球森林覆盖了31%的陆地面积,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林副产品,还具有调节气候、防灾减灾、固碳释氧、支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养分是限制森林生长、发育的命脉,森林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养分的供应。因此,研究森林的养分状况与利用效率对于森林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

根系分析系统研究苔藓植物生态学的优势

苔藓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不同于高等植物,所以对于它们的生理生态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体积、枝直根、枝条长度、分枝数、枝尖数(芽体等)等性状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方法无法定量地获得这些 性状的数据.近年来对于植物根系的测定一般可以采用根系分析系统进行测定,也

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生态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揭示了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

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生态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毛晋花博士等在郑棉海副研究员和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揭示了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去向和分配模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氮沉降量增加,进而影响森林生

专家寻防治PM2.5树种-探索森林对PM2.5调控作用

  昨天,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近百名专家联合启动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项目,重点探索森林对PM2.5的调控作用,寻找防治PM2.5的树种。   这是今年我国最大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以北京、广州为重点研究区域,力图将森林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

揭示树种丰富度对中国成熟森林土壤磷库的调控作用

  磷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磷储量决定着土壤对植物的磷供应能力,并进一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等生态功能。目前,人们对森林土壤磷储量的区域格局的驱动机制(特别是其生物驱动机制)的了解尚不清楚,这阻碍了科研人员更好地提升地球模型中磷循环功能的预测能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

亚高山针叶林根系/菌丝对土壤N循环的影响效应获进展

  植物根系将大量的光合作用固定的碳(C)分配到土壤中以获取氮(N)素等养分。菌根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有超过80%的陆地植物与菌根真菌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因此,对于这些植物而言,其根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将根源C转移到土壤中。一种是通过根系自身的分泌与周转(简称根系C),另一种则是先将C分配到菌

欧洲森林或加速全球变暖

  对欧洲植被历史进行的一项分析表明,仅仅植树不一定会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尽管欧洲大陆的森林种植面积自1750年以来扩张了10%,但木材收获和向更有商业价值的树种转移已然导致了碳向大气中的净排放。分析表明,这些变化通过增加热量的吸收与滞留造成了局部影响,使部

基于微萃取技术的根系分泌物分析及其化感作用研究

根系分泌是化感物质释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根系分泌物一般浓度较低、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复杂,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因此,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分离、鉴定以及化感作用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难点。因此,开发简单、绿色、原位的微萃取方式,对于还原根系分泌化感物质的真实种类,有效地研究其化感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研究:地球上仍有9200种树木尚未被发现

  近日,一项涉及迄今为止最大森林数据库的新研究估计,地球上约有7.3万种树木,比目前已知的树种数量高出约14%,其中约有9200种尚未发现。该研究表明,大多数未被发现的物种可能都很稀少,且空间分布有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该研究资深作者之一、密歇根大学森林生态学家Pete

冯玉龙研究员发表最新《生态学》杂志文章

在新一期的《生态学》((Oecologia(2007)153:501-510))杂志上,发表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冯玉龙研究人员等人的一篇研究论文。他们在增强竞争力的进化(EICA)假说基础上,首次提出在入侵地氮在入侵植物光合机构和天敌防御系统中的分配的权衡关系可以对天敌的缺乏做出进化响应,即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