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热带森林树种性状和生长关系研究中获进展

功能性状指有机体所具有的与其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相关的系列属性。功能性状科研人员通常认为,物种的功能性状决定群落中物种的存活率、生长率和死亡率。但全球诸多研究表明,最常用的植物形态性状与群落物种动态的关联并不紧密,在生活史周期较长的树种群落更是如此。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研究员杨洁从三方面(忽略功能性状与群落树种动态变化的关联背景、忽视个体性状变化以及缺乏更能反映树种资源获取和分配等的硬性状)阐述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从综合性状、个体水平性状及结合转录组学三方面,指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2018年相关研究以Why functional traits do not predict tree demographic rates为题,发表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 为进一步验证上文结论、丰富功能性状生态学理论,研究人员利用西双版纳补蚌20公顷......阅读全文

《PLoS生物学》:气候变化影响热带森林没有想象中严重

气候变化对热带森林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近日,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通过研究世界多个热带森林后认为,气候变化对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可能并没有先前想象得那么严重。不过,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否起到“肥化”热带森林的作用仍不清楚。相关论文3月4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

揭示树种菌根类型对温带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而针对森林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林业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土壤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近期大量的控制实验研究表明,土壤微

研究揭示树种菌根类型对温带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控机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而针对森林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林业生产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土壤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近期大量的控制实验研究表明,土壤微

人类干扰对热带干旱森林的影响随着土壤湿度降低而变大

  人类采伐、放牧、干旱和火灾——哪个是造成热带干旱森林树种死亡的主要干扰形式?干扰的影响是否随着树木的大小(幼树、幼苗和成年树木)而变化?森林中树木的死亡和补充是否与土壤湿度相关?这种相关性是否与树木大小有关?干扰造成的死亡是否只限定于某些树种?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群

火灾作为热带湿润森林选择动力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自然条件下,热带湿润森林很少能发生火灾,不大可能具有适应火灾的能力。因此可以假设,火灾对这些树种的影响是相同的,树木多度的变化仅仅与火灾的燃烧方式有关。换句话说,如果各个树种对相同的火灾具有不同的反应,那么这些树种的树木多度的变化应该是与其生境的偏好和形态相关的。   中国科学

版纳植物园热带季节雨林林下树种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小树的多样性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对其树种多样性的研究方面大多集中在胸径大于10cm以上的树种。然而,林下小树(2.0cm ≤DBH < 10cm)的种类组成明显要比胸径大于10cm以上的树种更为多样和丰富,它不仅为许多的昆虫、鸟类

风与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

风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直接影响植物(如风媒、风播、风折、风倒、风拔等),同时还能影响气候因子(降水、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土壤因子,从而间接影响 植物。 而风的影响也不知是影响农业在其他很多领域都有影响,如建筑、航海、战争等等,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进行风速风向的测量,风向风速的测量一般是使用风向风速记

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雨林动态监测大样地研究获进展

  自从美国史密斯研究院在巴拿马建立世界第一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以来,基于大型固定样地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理解物种共存机制等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从2004年开始,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在我国不同气候带建立了一系列森林动

Botanical Review:版纳植物园云南常绿阔叶林研究

  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以常绿阔叶林为优势的多种植被类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朱华等人利用多个1公顷样地资料,研究了三个主要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外貌特征和生物地理。尽管这三个常绿阔叶林在树种组成上共同由壳斗科、樟科和茶科植物种占优势,但

版纳植物园热带森林树种共存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密度制约效应在热带森林中比较常见,它被认为是一种维持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机制。然而,对于密度制约在波动环境中是如何变化的仍然所知甚少。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在西双版纳20hm2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453个1hm2的幼苗样方两年的观测数据

森林群落中物种稀有性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局域群落中的大部分物种都是只有较少个体的稀有种,理解局域群落中物种稀有性的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挑战之一。生态位分割假说(Niche partitioning hypothesis)认为,稀有种利用空间上有限且局域稀有的资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多度树种如何在群落里中实现共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

武大黄双全教授研究组探索红叶之谜取得新进展

  每到秋天,人们都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自然景观所陶醉、所震撼。绿叶为什么要变色呢?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自己和其它生物可以利用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叶绿素,由于在叶子生命周期中存在大量的叶绿素,所以我们看到的叶子主要是绿色的。   在北温带的森林中,落叶的树叶子

华南植物园对大叶相思人工林林分改造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热带和亚热带的人工林多以外来树种(例如相思、桉树)以及先锋树种(例如松属)树种营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天然林相比,这些人工林仍呈现组成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下,甚至面临退化的情况。为了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并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许多国家正试图将以外来单一树种

第六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广西召开

  11月5日至9日,第六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广西召开。会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承办,并得到了中科院2012年海峡两岸会议资助。本次会议共有来自海峡两岸2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80名学者参会,其中台湾代表7人。中科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张兴根主任,韩国生态学会前任理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项目研讨会召开

  10月29日至31日,由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资助的“基于当地社区参与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管理”项目研讨会在鹤山站召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傅声雷、BGCI中国项目官员文香英女士以及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鹤山站)、鹤山市林业局和鹤山林

长白山温带森林样地物种共存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种间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在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一直有很大的争议。Stephen Hubbell的中性理论假定:“群落内所有的物种都有相同的竞争力、迁移率和适合度,所有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生殖、死亡、迁移速率和成为新种的概率,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是由局部传播和生态漂移机制所

缺乏国际协作执法 绿色碳能承受多少黑色贸易?

  -全球森林黑色档案   巴西:为非法伐木利益集团工作的黑客在2008年获取了运输和砍伐许可证,共盗窃逾170万立方米的森林。巴西联邦检察官指控了107家公司,30个领头人和200个嫌疑参与者,并要求这些公司赔偿11亿美元。   2009年,巴西联邦检察官调查的另一起骗局则涉及约3000家木材

树体结构测量培训班在版纳植物园举办

  5月8日至12日,树体结构测量培训班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行。本次培训班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版纳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办,来自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各成员样地和版纳植物园的研究生共20多人参加。密歇根州立大学的Yoshiko Iida博士担任本次培训班主

研究揭示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维度的树种共存机制

  群落物种共存的生态学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与植物系统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wenson实验室等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从系统发育和功能维度,对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树种共存机制进行研究,取

研究发现自然重建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辉民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3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在亚热带九连山区依靠自然力量重建的次生林,与人工营造的杉木林和蓝果林相比,不但没有降低,甚至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对亚热带地区碳汇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科学通

版纳植物园大样地物种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研究物种的分布格局和种间关系是探讨热带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有非常有效的途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兰国玉博士等在曹敏研究员的指导下,以西双版纳20公顷大样地20个主要乔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树种与生境间的关系

第一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入选名单公布

  为贯彻落实《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关于实施激励科技创新人才若干措施的通知》(林发〔2019〕22号)精神,国家林草局启动了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建设计划。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国家林草局研究确定符利勇等17名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徐俊明等17名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在缅甸发现濒危新种克钦木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人员在缅甸北部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木兰科木兰属一新种克钦木兰。该新种成年个体不超过50株,濒危等级为极危。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分类学》上。  据介绍,木兰科全球共有大约3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

青藏高原新生代生态演变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紧密合作,于藏北渐新统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保存精美的高度多样化的动植物化石更是首次呈现了高原隆升前古近纪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近日,古脊椎所邓涛等在《科学

林业科创让石山变金山

  尽管没有北方的天寒地冻,万物凋零,但在初冬的广西凭祥市,四处依然是万木枯荣。但当记者走进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下称“热林中心”)大院,却被院子的三面大山牢牢吸引:和附近的其他环境相比,这里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尤其是耸立在其西边的那座大青山。热林中心研究员卢立华介绍说:“别看这座山现在丛林茂

专家详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与减缓并重

  编者按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为了帮助各级部门和全社会多方面深入了解《战略

版纳园在热带雨林板根的生态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板根是热带雨林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板根可以为高大乔木提供支撑,其发生通常是由单向的不均匀受力诱导的结果,同时热带雨林瘠薄的土壤和高湿度也可能是植物形成板根的原因之一。然而,这些诱导假说依然不能很好地解释许多与板根相关的现象,比如很多高大的乔木树种不形成板根,形成

最新研究揭示全球尺度树木干旱死亡阈值

  全球变暖背景下,很多区域变得越来越干旱。同时,在过去几十年里,各个大陆的森林均有干旱死亡事件发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威胁。然而,由于对树木干旱死亡阈值在不同树种间的变异性缺乏了解,人们对森林干旱敏感性的理解和预测能力十分有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梁星云在研究员叶

我国研究团队揭示檀香人工林缘何“以贵养贵”

  檀香心材含有名贵精油,是全球最具经济价值的树种之一。但由于檀香的半寄生身份,檀香人工林培育中需要配置寄主植物为其传递养分。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在国际林学期刊《森林生态和管理》(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檀香在群落中

美国造纸业尝试转基因树木

  造纸厂商在美国南部七个州种植转基因桉树林的计划日前饱受批评,人们担心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将导致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  据美联社报道,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生物技术公司ArborGen上月获得了美国农业部的批准,未来几年里,将在29个地点进行25万棵树木的试验。而在一些地